談矽谷與創業-為什麼投資美國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淺談矽谷

矽谷是許多新創公司的發源地,也出現過許多顛覆性的公司,當然,並不是每家新創公司都有潛力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因此,作為投資者在早期要如何發掘有潛力的小型科技公司,以及要如何解釋矽谷為什麼容易出現顛覆性的公司呢?這本書【矽谷天王彼得提爾從0到1的致勝思考】可以給投資者一些啟發,在此寫下我的心得,其中也有結合自身觀點與經驗的部分。
首先,由於矽谷有許多創投與天使投資長期關注,在這裡無非是一個很好的融資管道,開創新事業相對有利。再者,矽谷通常氣氛樂觀隨和,充滿活力,時常給人前景無限的美好想像(也可能是錯覺)。
許多初創公司創辦人開口閉口都是公司的宏大使命,這種新創氛圍對外人來說可能過於樂觀,不過對於艱難且成功率低的創業,這種樂觀是必須的,如果每天工作都苦悶,死氣沉沉,想必難以成就大業,因此企業的使命感其實非常重要,雖然聽起來虛無縹緲,卻是一家企業早期能夠快速前進很重要的動力,所以,一個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勢必要作為員工的楷模,薪水最好不要領太多,盡量要克制自律,這樣才能對員工起到激勵的作用,因為老闆跟員工都過著儉樸而且勤奮的生活,才能確保公司內部向心力足夠,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
而確保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最好的方式就是,發放公司股票期權給員工,一旦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做到上市之後,早期的員工至少都能成為百萬富翁,因此,透過未來可能大幅升值的股權激勵,可以促進員工樂於工作、接受挑戰,而且讓人自發性的完成各種任務。
然而企業的理想與使命,必須是正面的,或至少不能是非常負面的,要是企業遊走法律邊緣,甚至出現任何違法亂紀的行為舉措,一旦被監管單位盯上,公司可能在一夕之間變得一文不值,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創業究竟有多難?

有人形容創業就像攀爬聖母峰,過程充滿不確定性與危險,稍一失足就難以再起。也有人形容創業是在開F1賽車,既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反應太慢,不能開太快也不能開太慢,一切都要視當下狀況進行動態的調整,因此,能夠成為百裡挑一,甚至是萬中選一的企業,絕對不是單純運氣好,這些團隊一定是靠著無比的堅毅以及良好的執行力,才能有所成就。
彼得提爾的過往事蹟不必多談,他的投資眼光肯定優於常人,也是跟巴菲特一樣,採取集中投資的風格。而他認為新創企業最重要的除了使命感,不可或缺的就是長期主義思維,他反對大家普遍所信奉的「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而是強調,應該把「每一天活得彷彿你會永遠活著」,這正是長期主義的體現。
真正能夠發展為國際級的企業,一定要有長期思維,也要有始終如一的使命感,加上可靠的管理層以及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當然還要有一些機運,能夠在適當時機順勢的高速發展,很多公司的商業模式不錯,但是誕生的太早(市場不明)或是太晚(競爭激烈),以至於沒有辦法把握到絕佳的良機,一舉爬上世界巔峰,因此投資這些早期的企業,一定要關注有沒有強烈的競爭,以及夠大的市場,一個壟斷而有很大潛在市場的企業,就有可能在早期展現出帝王之相。

為什麼唯矽谷獨尊?為什麼美國容易出現世界級企業,一言不合就統治全球?

我想我們可以從查理蒙格的經典名言「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來思考這個狀況,所以應該把問題改成,為什麼其他地區難以出現世界級企業?其實答案很好理解,以歐洲的體制來說,雖然歐洲也號稱鼓勵創新的思維,但是對資本家較不友善,除了高稅率之外,還有相對多數非歐洲國家而言,對勞工極為有利的勞動法律,勞工依法享有很多優渥的福利,當然這些福利都會提高公司的營運成本,雖然對勞工是件好事,但是新創事業往往都會比較辛苦,經常要縮衣節食,如果要負擔優渥的員工福利,犧牲的就是早期股東的回報。再者,歐洲公司監管相對嚴格很多,公司的董事會之上還會設立監事會,雖然美國也有,但歐洲公司的監事會權力很大,如果管理層與監事會目標落差過大,甚至會被強制離開公司,而美國公司通常沒有這個問題,只要持股佔多數,管理層永遠有最大的話語權,只要不做出違法有違常理的行為,就可以做長期的打算,不會被外部的噪音影響,甚至被迫下台。
而東南亞或是非洲等地,由於還有許多的政治因素與歷史文化遺毒,很難完全轉向資本主義發展經濟,這些地區中除了許多國家對於種族、性別等普世價值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之外,有些國家人民貧富差距過大,而有些國家還維持著貴族與平民的分化體系,在種種紛爭與問題的干擾下,就沒有足夠多的中產階級來消費與製造商品,難以促成良性的經濟流動,這樣的社會體系要產生全球化的企業自然很不容易,在這種較為固化的體系之中,若有人懷著雄心壯志想要做大事成大業,最好的方式自然是離開當地,前往體制更完善的地方發展,尋找人才以及資金。
因此過去數十年,最有能力,最有想法的人,不約而同地都逐漸來到美國的矽谷,美國從二戰後就一直在完善社會與政治體制,雖然也有各種社會問題,如醫療保險不完善、高昂學貸等等,不過至少美國政治體制發展至今相當健全,任何一個人包含總統,都很難一意孤行的去推動對特定族群極為不利的政策,因此整個社會很難往極端的情況去發展。美國擔心的不是失敗,而是害怕不嘗試,嘗試的越多,成功的絕對數字就越多,這是大數定律,雖然偶爾也會出現一些違法騙徒,但相對之下,合理的監管以及開放的社會風氣,可以讓有遠大志向的人大展長才,造就了當今的矽谷。

我的看法

投資美國確實是目前最安全的策略,有充沛的資金熱錢、極高的經濟話語權、最強的軍事實力及美元霸權,除非發生了外星人侵襲、隕石撞擊這種科幻場面,否則投資於美國企業在未來十幾年甚至數十年,將會是最明智的選擇。我相信有些人會反對我的看法,可能會拿經濟大蕭條與00~10年期間的差勁股市表現來反駁我的說法,我不否認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幾年內,都可能比美國有更好的股市表現,但我想說的是安全穩定的政治與包容開放的社會體制,對投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至少投資於美國,我不會擔心投入的錢某一天突然被無預警的凍結,或是無法提現甚至消失無蹤。我主要採取集中投資的策略,因此大盤指數的表現我並不怎麼在意,在大盤表現差勁時,還是會有部分企業擁有傑出的回報率,因此我會關注的是,我所認定的美國優勢是否持續存在,若是有那麼一天,美國大部分的優勢都消失了,我自然會往其他更適合的地區找尋投資機會,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機會成本的投資思維。
僅為個人想法 不構成投資建議
巴菲特說過:成長是價值投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筆者的投資理念是,在未來幾年找到下一個Amazon。在這個專題中,會將我大部分投資想法記錄下來,並深入分析我關注的公司基本面,也會不斷更新我的持股狀況。若您看完文章後對我的分享有興趣,歡迎持續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在冬海集團Sea 網飛Netflix Unity上判斷的失誤
全職投資是個好工作嗎?
我在冬海集團Sea 網飛Netflix Unity上判斷的失誤
全職投資是個好工作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提爾從學生時期一路新冠疫情時期,如果是跟我一樣對彼得.提爾感興趣的讀者們,都能藉此深入了解他的生平跟每個時期的經歷。
Thumbnail
《貪婪的多巴胺》書中提到,人類起源於非洲大陸,最先遷徙至亞洲、然後是歐洲和美洲,也就是美國人遷徙的距離最遠,同時書中也提及,「美國人比起其他社會擁有更多的多巴胺基因」,而多巴胺扮演著驅使動機的角色,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善新創產業的環境,也有著近百年來最高的股市回報,很難讓人不把多巴胺和生產力串聯起來。
Thumbnail
從人才、產業與文化來看美國四大新創城市,舊金山的天候地點人才得天獨厚,人工智慧聚落前景看好。波士頓規模最小,但學研與生醫聚落密度最高。洛杉磯除了娛樂、貿易與航太工業外,鄰近也有醫材與半導體設計業,近年來創投規模也增加。紐約已經是美國第二大的獨角獸聚集地,金融與保險科技非常發達,值得關注。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這本是由今周刊出版的投資理財書籍,主要作者之一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這本書主要在介紹10種賺大錢的類型,譬如創業、求職、成為明星、房地產、創作、投資、甚至是和好對象結婚。 10種類型分成10個章節介紹,每個章節都有針對該類型做深入的說明,以上提到的賺錢方式,肯定不會有人全部都做,能夠做好其中的一兩種就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Thumbnail
新創公司雖然可以沒有顧問,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提爾從學生時期一路新冠疫情時期,如果是跟我一樣對彼得.提爾感興趣的讀者們,都能藉此深入了解他的生平跟每個時期的經歷。
Thumbnail
《貪婪的多巴胺》書中提到,人類起源於非洲大陸,最先遷徙至亞洲、然後是歐洲和美洲,也就是美國人遷徙的距離最遠,同時書中也提及,「美國人比起其他社會擁有更多的多巴胺基因」,而多巴胺扮演著驅使動機的角色,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完善新創產業的環境,也有著近百年來最高的股市回報,很難讓人不把多巴胺和生產力串聯起來。
Thumbnail
從人才、產業與文化來看美國四大新創城市,舊金山的天候地點人才得天獨厚,人工智慧聚落前景看好。波士頓規模最小,但學研與生醫聚落密度最高。洛杉磯除了娛樂、貿易與航太工業外,鄰近也有醫材與半導體設計業,近年來創投規模也增加。紐約已經是美國第二大的獨角獸聚集地,金融與保險科技非常發達,值得關注。
Thumbnail
談到矽谷,大多人腦海浮現的是科技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地方。然而,對於矽谷工程師職涯創業教練 Yi 姐而言,會在矽谷落地生根,從來不是因為心中有「美國夢」。快速變遷的時代,科技不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哲學。在〈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系列文中,我們深入了解科技公司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所
Thumbnail
這本是由今周刊出版的投資理財書籍,主要作者之一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這本書主要在介紹10種賺大錢的類型,譬如創業、求職、成為明星、房地產、創作、投資、甚至是和好對象結婚。 10種類型分成10個章節介紹,每個章節都有針對該類型做深入的說明,以上提到的賺錢方式,肯定不會有人全部都做,能夠做好其中的一兩種就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Thumbnail
新創公司雖然可以沒有顧問,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