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資格論用到「極致」,「失敗者」便甚麼都「沒資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比方說一個身心健全的年經啃老族兼無業遊民甲,對於把資格論用到「極致」的乙來說,甲是沒資格活着的,因為乙會認為甲不但絲毫不回饋社會,更反而剝削理應被甲在各方面支援的父母,所以在乙眼中甲是不應存在的社會寄生蟲。
  那麼,甲是否不應該活着?對於乙來說絕非如此,因為乙會認為甲也沒資格放棄自己的生命,畢竟還有不少身心殘障兼無父無母的人還在努力一邊自力更生一邊為他人作出貢獻,所以在乙眼中比他們幸福及幸運得多的甲根本絲毫沒有自暴自棄、更不可能有任何自殺的理由。
  同樣的,乙會認為甲沒資格感到幸福快樂,因為在乙眼中如此不思進取的甲要是還有這些感受的話,只會變得愈來愈安於現狀,因而缺乏變得上進的動力,從而使甲及父母的情況變得更為嚴峻,甚至最終可能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
  另一方面,乙也會認為甲沒資格不感到幸福快樂,因為至少甲還是個身心健全而且有着允許被甲剝削的父母的年輕人,只要願意痛改前非的話,至少在父母的合理支持下未來還是有無眼可能,所以在乙眼中甲根本就已經是極為幸運,完全沒有條件感到不愉快。
  那麼,甲應該怎樣做才能滿足乙?唯一的方法就是立刻停止啃老並具建設性地為社會發揮自己的正面價值,否則甲在乙心中只會繼續是既沒資格活着又沒資格自殺,而且是既沒資格感到幸福快樂又沒資格感到不幸福快樂的人。
  可是,一個人是不會無緣無故啃老的,而且一個習慣啃老的人也不可能說變得上進就真的會馬上變得上進的,所以對於甲來說,乙的要求根本不可能立刻滿足,因此乙一方面可以嘗試瞭解是甚麼導致甲走上啃老的道路,另一方面也給時間甲朝乙希望的方向改變,否則不論乙的觀點看起來再怎麼正確,都是難以解決在乙眼中甲所造成的問題的,儘管嚴格來說解決問題的責任在甲身上。
  既然如此,為甚麼乙還是會如此堅持甲必須立刻改變呢?這很可能是因為在乙眼中甲這種情況從一開始就根本不應出現,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對乙來說是無論如何都絕對無法忍受的,所以乙會認為這所有一切都是甲的責任,因此才會如此強硬的強求甲這種情況需要馬上消失。
  由此推論,一般來說,一個人愈是執着於把資格論用到「極致」,便很可能愈意味着那個人心中的世界的各方面都必須是某些特定的固定的樣子,因而便愈是抗拒實際上幾乎必然出現的在那個人的理想藍圖以外的各種極難短期內大幅改變的現實上的難處,並會接近條件反射地認為一切都是那些有着那些難處的人的責任。
  這樣的話,是否就意味着資格論就不能用呢?當然不是,只是在用資格論前,一個人最好一方面先調查明白一些表面問題背後的深層原因,另一方面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說甚麼,否則便很容易說出像乙那樣認為甲既沒資格活着又沒資格自殺,而且既沒資格感到幸福快樂又沒資格感到不幸福快樂,這樣怎麼看都沒甚麼實質意義兼且有自相衝突之嫌的疑似情緒化的責難。
  當然,實際上即使是那些把資格論用到「極致」的人也很少會像乙這樣明目張膽地公開認為甲既沒資格活着又沒資格自殺的,只是如果甲真的因為乙所說的理由而沒資格感到幸福快樂,那麼按照類似的思路,其實甲也是沒資格感到不幸福快樂的,所以在用資格論時要弄清楚自己究竟在說甚麼其實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容易。
  問題的根源在於,當一個人用資格論時,很容易便不知不覺受制於一些看起來無條件成立的「黃金定律」,而且也沒有考慮它們之間是有一定可能出現相當程度的兼容問題的,也就是思維不自覺地變得片面,從而缺乏對問題的全面及深層的理解,因此才會作出一些看似無比正確卻極難實現的大道理而不自知。
  例如當一個社會一方面要求年輕人多生育以解決生育率下降所造成的種種社會問題(否則那些年輕人便「沒資格」認為自己不太自私),另一方面又要求他們各方面都要一直善待子女以給予那些子女理應享有的幸福快樂的童年(否則那些年輕人便「沒資格」自視為好父母),雖然這兩個要求單獨分開來看都十分正當,但要求他們同時嚴格執行兩者便會逼使他們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因為一方面很多年輕人的各種經濟及情感壓力本來便因為僧多粥少而早就變得很大,另一方面普世人權的大幅提升以及社會各方面的惡性競爭(特別是下一代的教育及就業當中種種成王敗寇的殘酷爭奪)卻導致生兒育女的各種資源成本及能力門檻上升到一個十分驚人的地步(當然這遠遠絕非否定如此可貴及無可替代的人權的理由),所以如果那些年輕人多生育的話便難以一直給予如此眾多的子女條件寬鬆甚或無條件的愛,而如果堅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視子女的福祉為壓倒一切的話便難以一面多生育一面不變得不再負上如此沉重的責任(雖然要求那些年輕人的父母幫助照顧那些年輕人的子女看似能大幅舒緩這些問題,但有着有能力及意願這樣做的父母的年輕人並不多,而且這種做法不但不被社會鼓勵,更很容易製造一些其他的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本來就難以調和的婆媳矛盾,以及對那些父母的一些變相的剝削等等)。
  遺憾的是,如果一個社會把資格論用到「極致」的人愈多,社會上的「失敗者」所擁有的「資格」便愈少,因為一方面其他人認為既然社會給予了每一個人競爭的機會,那些「失敗者」便要為自己的「失敗」負全責,另一方面前者卻對在這種惡性競爭下總得有人成為社會中的「失敗者」的事實視而不見,而只會認為後者的存在就是對社會的禍害,所以那些「失敗者」便得承受其他人透過馬太效應帶給他們的種種惡果。
  當然,有些失敗者確實是咎由自取、與人無尤,所以有些人認為他們甚麼都沒資格是可以理解的,否則一旦大部分人都變得毫無理由地不思進取的話,整個社會就會變得難以運作,因此帶給他們極大的生存危機,從而導致大家都不希望出現的結果。
  可是,也有一些人之所以有極大機會成為「失敗者」,是因為他們的天賦及興趣都不被他們身處的產業極度單一的社會所重視(本來正常來說產業愈單一便愈容易出現惡性競爭),因此他們經常難以避免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作出實質上不公平的競爭,而前者的優點卻又因嚴重欠缺多元化的社會而難以變為為社會所用的價值(儘管並非所有社會都有條件作出多元化的發展),所以除非這些「失敗者」明顯有移民或跨地域遙距工作的能力,否則如果其他人認為這些「失敗者」甚麼都「沒資格」的話,這種想法本身就非常值得商確,畢竟本質上那些「失敗者」只是生錯了地方而已(即使這不代表那個地方本身有問題),而他們是否有能力移民或跨地域遙距工作也不完全是他們自身所能決定的。
  不過,即使這種想法在理智上有待商確,但在情感上卻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都認為自身的負面情緒只能傾倒在別人身上,而前者又往往只敢選擇「失敗者」作為傾倒對象,所以當前者把資格論用到「極致」時,實際上等於是要求後者成為社會在負面情緒上的垃圾發電站(但是前者卻很少會想到把自己也升級為這種垃圾發電站),不但要那些「失敗者」承受其他人給他們的負面情緒,更要那些「失敗者」把這些負面情緒轉化為使自己成功的動力及社會的正能量,否則其他人便會認為那些「失敗者」根本就甚麼都「沒資格」,活該無條件無抵抗地接受其他人的一切批評及責難。
avatar-img
5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L2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考慮某個選擇本身的情況只能判斷作出選擇的人在這選擇中是否損失規避,而要判斷那個人在這情況下有沒有偏見還得考慮那個人自身的情況。更進一步的話,在只考慮那選擇本身的情況而忽略了那個人自身的情況下認定任何損失規避都必然有偏見,這種認定本身才真的是偏見,而非明智之舉。
我們往往向輕言放棄的人鼓吹「不是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才有希望」,雖然這句說話正正是在看不見希望時才有意義的,但這句說話與沉澱成本謬誤其實只有一線之差、一步之遙。而且這句說話本來便只是一種方向性指引,而非刻板教條,也就是說,它其實是要經過思考才能應用的,重點在於到底只是看不到希望還是真的沒希望。
一個人若希望變得更自由,那個人便應透過不斷認識更多的選擇及加強執行它們的能力來讓自己得到更多選擇,及不斷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來讓自己作出更明智的選擇。當然,這一切都是要有所節制的,否則終日只是顧着認識更多選擇,和訓練相當執行能力及判斷力的話便會無法做其他事情,因而使得我們不能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設想我們的鄰居經常把自己的垃圾放在我們單位的門前,我們可以怎樣做?一般來說,我們有以下選擇:   1. 把那些垃圾放回鄰居單位的門前,並向他們在道理上解釋這樣做是不合理的、以及在情感上表達自己會如何地感到困擾。他們也許會漸漸感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因而便會變得愈來愈有所收斂,直至最終完全停
初級層次是把自己這個人完整無缺地硬塞進當事人身處的單一事件;中級層次是在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及想像自己在擁有和事主相近的知識、觀察、經驗、能力和背景後,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高級層次是在中級層次的基礎上,實際調查事主所有相關的記憶及心路歷程,然後再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
對利己主義者的一般看法是,他們不太可能作出助人行為;反過來說,作出助人行為的人一般不會被視為利己主義者。然而,依據本文對利己主義者和助人行為的理解,這些一般看法卻很可能只是刻板印象。本文將嘗試列舉一些助人行為能滿足利己主義者的情況。      
只考慮某個選擇本身的情況只能判斷作出選擇的人在這選擇中是否損失規避,而要判斷那個人在這情況下有沒有偏見還得考慮那個人自身的情況。更進一步的話,在只考慮那選擇本身的情況而忽略了那個人自身的情況下認定任何損失規避都必然有偏見,這種認定本身才真的是偏見,而非明智之舉。
我們往往向輕言放棄的人鼓吹「不是有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才有希望」,雖然這句說話正正是在看不見希望時才有意義的,但這句說話與沉澱成本謬誤其實只有一線之差、一步之遙。而且這句說話本來便只是一種方向性指引,而非刻板教條,也就是說,它其實是要經過思考才能應用的,重點在於到底只是看不到希望還是真的沒希望。
一個人若希望變得更自由,那個人便應透過不斷認識更多的選擇及加強執行它們的能力來讓自己得到更多選擇,及不斷提升自己的判斷力來讓自己作出更明智的選擇。當然,這一切都是要有所節制的,否則終日只是顧着認識更多選擇,和訓練相當執行能力及判斷力的話便會無法做其他事情,因而使得我們不能得到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設想我們的鄰居經常把自己的垃圾放在我們單位的門前,我們可以怎樣做?一般來說,我們有以下選擇:   1. 把那些垃圾放回鄰居單位的門前,並向他們在道理上解釋這樣做是不合理的、以及在情感上表達自己會如何地感到困擾。他們也許會漸漸感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因而便會變得愈來愈有所收斂,直至最終完全停
初級層次是把自己這個人完整無缺地硬塞進當事人身處的單一事件;中級層次是在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及想像自己在擁有和事主相近的知識、觀察、經驗、能力和背景後,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高級層次是在中級層次的基礎上,實際調查事主所有相關的記憶及心路歷程,然後再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
對利己主義者的一般看法是,他們不太可能作出助人行為;反過來說,作出助人行為的人一般不會被視為利己主義者。然而,依據本文對利己主義者和助人行為的理解,這些一般看法卻很可能只是刻板印象。本文將嘗試列舉一些助人行為能滿足利己主義者的情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愛與被愛 新聞報導中總能看到一些令人難過或氣憤的消息,而這本《成為父母的資格》中有許多的想法,讓我邊閱讀邊表示贊同,尤其書中某一段說道『世界上許多職業都需要經過考核,就業者必須持有證書才能任職,比如司機、醫生、律師等。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當
台灣有貧富,但是沒有種姓。所以所有的職業就是職業,就是一種謀生手段,沒有什麼高下的差別,更不用像一些矯情的人,去說要感恩誰?既然都是平等的生活方式,感謝誰幹嘛? 我惟一會看不起的,就是那邪詭之人。一般我都是馬上變臉,拂袖而去。不想虛委與蛇,有什麼好留情面的?某日有人來跟我討論遺產繼承問題,我一問,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今天去上每年規定時數的專業課程,從股權移轉,談到親屬繼承,然後又閒談到了婚姻問題。原來以為只是幾等血親內,不能結婚,沒有想到,姻親那邊才是有無法想像的問題。 某甲跟妻子結婚,而後不管是離婚或者是死亡,某甲可以跟原配的姐妹,現在再加上兄弟吧!都可以結婚,但是跟他們的下一代,是不能結婚的。 因為怕有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千萬不要覺得經濟獨立是一切解案,父母的無能正在藉由你的「懂事」來開脫。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愛與被愛 新聞報導中總能看到一些令人難過或氣憤的消息,而這本《成為父母的資格》中有許多的想法,讓我邊閱讀邊表示贊同,尤其書中某一段說道『世界上許多職業都需要經過考核,就業者必須持有證書才能任職,比如司機、醫生、律師等。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當
台灣有貧富,但是沒有種姓。所以所有的職業就是職業,就是一種謀生手段,沒有什麼高下的差別,更不用像一些矯情的人,去說要感恩誰?既然都是平等的生活方式,感謝誰幹嘛? 我惟一會看不起的,就是那邪詭之人。一般我都是馬上變臉,拂袖而去。不想虛委與蛇,有什麼好留情面的?某日有人來跟我討論遺產繼承問題,我一問,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今天去上每年規定時數的專業課程,從股權移轉,談到親屬繼承,然後又閒談到了婚姻問題。原來以為只是幾等血親內,不能結婚,沒有想到,姻親那邊才是有無法想像的問題。 某甲跟妻子結婚,而後不管是離婚或者是死亡,某甲可以跟原配的姐妹,現在再加上兄弟吧!都可以結婚,但是跟他們的下一代,是不能結婚的。 因為怕有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