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一個瑜珈修行者的自傳》#2 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尤迦南達遇見聖母

作者尤迦南達的母親去世之後,他長時間沉浸在悲痛之中。有一天,尤迦南達去拜見上師瑪哈賽,想要借助上師的力量削減失去母親的痛苦。當他獨自走進上師的房間,在房間中央打坐的上師正在和慈悲的聖母說話。聽見上師說到聖母二字,立刻又悲從中來,於是他懇求上師幫忙,請聖母給他一些撫慰。

當天晚上尤迦南達在打坐的時候,突然間聖母伴隨著光環出現在他眼前,並向作者說:「孩子,我一直都在,我永遠愛著你。」隨著聲音和聖母消散在空氣中,尤迦南達的喪母之痛頃刻之間也消失了。後來,作者把這段奇遇告訴上師,上師告訴他:「這就是聖母啊,他用悲憫心對待世人,從來不嫌棄凡人的愚蠢,用耐心與愛澆灌世間所有的不公平。」

從這段奇特的經歷中,作者體悟到「我們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被放到更大的格局中衡量,就會變得完全不重要。」我們之所以感到傷心痛苦、怨恨發怒,是因為我們的原始天性中都想要索取,當我們只從自己的立場思考,想要從他人身上索取更多,就會變得浮躁;當我們可以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很多衝突就能夠因為我們心中升起的悲憫之情而化解

不對等的關係

曾經,我們都經歷過不平等的關係,或者正身處在不平等的關係之中。有些是與工作夥伴或上司、有些是與朋友或戀人、有些是與家人或親戚的不平等關係,當我們在不平等的關係中,會感受不到被尊重。身體上的疲勞可以得到修復,但精神上的疲憊卻是長時間的累積。

有的人與人交朋友是為了拿朋友來比較,以凸顯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優勢;有的人談戀愛,是為了對方身上的財富或年輕的肉體;有的人把家人或另一伴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從不幫忙做家事,甚至認為只要是家人,就一定要在我有需求的時候伸手幫忙,而沒有考慮到他們也有感到疲累的時候、也有需要休息的時候。

長期處在不對等的關係中,再好的人耐心也會被消磨殆盡,沒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再親近的枕邊人,也沒有人有義務犧牲自我去幫別人滿足他的個人需求。當我們受到別人的幫助時,應該抱持感恩的心情,而不是視為理所當然。

體諒與解脫

如果這段關係對你而言,總是你的負面情緒來源,那就可以考慮結束這段關係。如果是沒辦法斷離的血緣關係,那麼先與對方溝通,雙方交換立場,多數問題能夠透過良好、平等的溝通來解決。倘若這段關係已經到達無法溝通又不能結束的地步,可以嘗試透過第三方的訊息暗示,來讓對方自己意識到問題的所在,以避免正面衝突。

在我們遭遇的許多無可奈何的事情上,難免會影響到情緒,當我們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下,是無法冷靜的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面對事情我們能夠不只以自己的利益去考量,可以做到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就會選擇寬容。

有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體諒就像是一種心理解脫,體諒別人的同時,也使自己得到解脫。」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對方無意之間冒犯自己的時候,選擇體諒別人而不針鋒相對,就等於釋放自己。這是一種胸懷,也是自我修為的提升。

悲憫之心

書中提到「悲憫是不傲視、不輕蔑、不軟弱、不懼怕、願意體諒、願意分享、可以共情。」在現今社群媒體發達,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越來越多人喜歡在社群軟體上攀比,利用別人的缺點或劣勢來襯托自己的優越感。殊不知,悲憫之心才是一個人能真正活得從容與心平氣和的唯一方法。

你是否曾經或者現在仍處在一段不平等的關係之中?是你放大了自我的需求,造成他人可能感受到心理不平衡;還是你因為彼此之間的關係,被迫於配合他人,讓自己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感謝我們生命中受到的無私幫助和提攜,同時也以不求回報的心去助人,如此將體會到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因為你會從充滿誘惑的世界中找回迷失的內心。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8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一念書笺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會員
202內容數
❤️人格能量卡牌療癒工作者 🪄看見潛意識 | 破除卡點 🪄療癒內在小孩 | 提升人格能量 🪄 解讀靈魂使命 | 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我的靈魂類型是-跨越沙漠彩虹JM2 我的靈魂承諾是-在沙漠上搭起彩虹般的生活方式 這裡將分享我在自我療癒道路上的進化與服務的故事 願這些文字能替虛無的世界染上希望的色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M2|跨越沙漠彩虹 的其他內容
賈伯斯生前唯一最愛的藏書 Steve Jobs賈伯斯曾說: 「這本書改變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看過這本書的人和沒有看過的人, 對世界的理解會截然不同!」
賈伯斯生前唯一最愛的藏書 Steve Jobs賈伯斯曾說: 「這本書改變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看過這本書的人和沒有看過的人, 對世界的理解會截然不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失去親人時所承受的痛苦和自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疏離。文章聚焦於失去與痛苦的主題,表達出每個人都可能因失去而受傷,與他人共度困難是一種力量。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失去親人時所承受的痛苦和自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疏離。文章聚焦於失去與痛苦的主題,表達出每個人都可能因失去而受傷,與他人共度困難是一種力量。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