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人物|致那些努力活著的你我他──專訪紀錄片導演楊力州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大概就只做這件事(拍紀錄片)了,而且想講的故事還很多。」從業二十幾年,拍攝過各類題材的楊力州導演,為自己的創作生涯如是註解。在成為紀錄片導演之前,他是一位專職老師,未曾料到會將自己往後的生命奉獻給電影;在這之後,他關注偏鄉,注視那些底層、無力發聲的人物,展現他們在生活中的樣態。
對楊力州導演來說,會想發展成紀錄片題材的類型有兩種:一種是自己本來就很關注的題目,另一種則是相對而言很陌生的族群,例如 2010 年《被遺忘的時光》將鏡頭聚焦在一群失智老人身上,所有記憶堆砌而成的過往被遺留在昨天,僅剩下令人手足無措的失語。楊力州導演談及這部片創作的契機,原本只是接受老人收容中心的委託,製作單純解釋病症的教科影片,卻在實際接觸之後,發現這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題材,轉而發展成記錄收容中心的個別家庭。
而其實在台灣,失智反而是高齡社會較稀少的一群,更多的則是雖有一些小病小痛,但還有餘力從事社交,與人互動的老人。於是,就在《被遺忘的時光》進入拍攝尾聲,導演緊接著走入《青春啦啦隊》的製作前期,將視線放在廣場上熱力四射的老婦老伯身上,相比在收容中心裡有氣無力的莫可奈何,是截然不同的景況。他希望透過兩種極具對比的方式,表現年長族群的多種面向。
導演説,大部分紀錄片創作者總是在拍攝的過程中,思考自己創作的美學運用,以及作品問世後是否對社會有所助益?對他而言,自己雖然更看重前者,卻也希望後者在他的作品中,能有機會被發揚。就像前面提到的,關於失智老人的影片創作,他們在當時除了產出《被遺忘的時光》,也在後來壓製而成的 DVD 中,收錄一開始要製作的教科影片。某次將這組 DVD 租借給父親的朋友,還回來時卻是教科影片被帶走了,而《被遺忘的時光》仍是好端端地躺在光碟盒中。
「我心裡很難過,為什麼不見的不是我的作品(《被遺忘的時光》)?他起碼把我的作品拗走,我的心裡還平衡一點。」導演雖然這麼玩笑著,卻也釋然自己的創作,並不一定是具有實際的教育作用,而是帶著更同理、同位的視線去陪伴被攝者族群,甚至是延伸關懷至周遭的眼光。
《被遺忘的時光》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提供
觀察楊力州導演歷年來的作品,不難發現其擅長記錄邊緣人物如何「努力活著」。他舉 2003 年發表的作品《新宿驛,東口以東》為例,說明自己並非僅是為了宣揚「正能量」的生命光輝而創作,更多的是因為看見生命力的韌性,無論是「好活」還是「歹活」,都拚命要活下去的模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見《拔一條河》中,高雄甲仙居民在八八風災後,齊心協力地面向希望、看見曙光,而導演關心的則是他們在陰霾中為何左右為難、如何徬徨掙扎的心路歷程。
導演解釋他之所以容易被這些生命力的展現吸引,是因為自己生長環境造成的。國小時,父母決定從彰化北上打拚,除了台北市中心以外,舉家在郊區幾乎住了遍,也因此習慣從旁觀察百態。有很長一段時間,導演父親的工作是在喪禮間「畫人像」,也因此家裡會進出走動的,幾乎都是與殯葬業相關人士。在台灣對這個行業存在許多禁忌與避諱,若從社經方面來看,他們是屬於社會底層領域。這些原因讓他對小人物格外關注,創作的雷達也分外敏銳。
「如果從空間地理的關係轉換成權力的關係,我反而喜歡從邊陲去看核心。如果我進到了核心,會看不清楚這個世界。」導演回望自己的成長經驗,更能理解紀錄片作品之於個人的創作意義,是以一種動人的生命反饋回報。
在楊力州導演的作品中,有關「活著」的力量除了體現在生活與生計方面外,也能在面臨生存危機的極惡環境中,看見它的強大與脆弱,一體兩面。導演在 2008 年的作品《征服北極》,是跟著幾位馬拉松選手,到北極記錄他們長達 600 公里的極地征途,隨後發展成記錄個人在北極的短片《活著》。預計在今年金馬影展首映的作品《無邊》是他遠赴南極,再次挑戰身心的冒險之旅。因為經歷過這些環境上的劇烈變動,進而刺激導演去思索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當我被丟到北極、南極,連『活著』都這麼困難的時候,就會對於存在、生命產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總是關心他者的導演,過往作品幾乎將鏡頭對向除了自己以外的群體,這兩次的極地挑戰卻難得記錄了自己對生命的叩問。導演深刻地談到,當到達一個僅能思考如何活下去的地方,再無心思去關注其他時,內心對於自我的凝視會更清晰;而當回到台灣,回到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裡,那些吸引他注意,或是引起他憤怒的命題,便會源源不絕地浮現。
《拔一條河》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獎提供
楊力州認為,看見不平事件而產生憤怒的情緒是正常,它會是創作的動力,卻不會是作品的內容。憤怒應該被轉譯成另一種感受,透過作品傳達給觀眾了解,希望能起到有效的共鳴作用。
正如他這陣子正在監製製作的系列紀錄短片「怪咖」,總共有十八部作品,涉及台灣許多社會議題。其中有一部關注印尼移工未婚媽媽《有時 Mama,有時 Mimi》,片中講述許多印尼外籍勞工到台灣工作,因為意外懷孕無法正常生養小孩,而僅能依賴在木柵幫忙接生、照料移工孩子的咪咪。由於台灣是屬人制度,出生的小孩是跟隨父母戶籍,所以他們是印尼籍,也因此在剛出生時無法施打疫苗,甚至在拍攝期間有小孩因感染離世。「看到這個畫面,你不可能不憤怒的啊!」在這之中有太多荒謬且令人心酸的故事,令他不禁疑惑,如果台灣自詡是一個人權國家的話,那麼在這種時候國家的力量又在哪呢?
楊力州導演在這次「怪咖」系列致力於協助年輕創作者,提供他們許多人脈資源,希望能夠將他們的個人想法好好落實。他認為自己在這之中擔任監製的角色,與在新北市紀錄片中作為評審類似,皆是給予創作者們較為欠缺,而自己所擁有的經驗累積。導演想鋪好在資源方面的台階,讓他們能專心於創作上。他甚至在訪談間向新北市紀錄片提出邀請,希望未來能有合作機會,將創作者的發表空間延伸。
採訪、撰稿:15 噸的書
攝影:顏良宇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戲外被封為性感男神,戲裡則常以感性演出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張孝全,今年三十八歲,且不幫自己做任何市場定位:「因為定位不是自己給的,演員一直以來都是處在相較被動的位置,你只能決定你眼前有什麼戲可以演?除了這個之外,如何充實自己?這一些是比較能確定的事,剩下的,其實都只能交給這個世界。」
身為金馬每年選片指南的台柱之一、具備「在三十秒內把一部電影講到讓觀眾買單」魔力的陳曉珮推測,影展的氛圍或是觀眾的好奇心、「搶先看」的新鮮感、甚至滿額禮都是觀眾可能加買某部片的因素。「影展就是一種邪教。」這句話從影展部總監口中說出,別具趣味又似乎有著強大說服力。
在各種類型戲劇迎來百花齊放的影劇時代裡,《我的牙想你》提供一個台劇 BL 劇種的選項,能讓人輕鬆入門又忍不住想回放反覆細細品嚐。或許在追了此劇以後,你將會懂得,為何總有人想要躺在坑裡、不出來了。
因為吳晟「社會型作家」的特質,《他還年輕》亦離不開社會議題。因為關心,所以下筆書寫,寫小孩、寫親人、寫家國、寫環境,只盼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今書寫已屆一甲子,問近日有什麼寫作的遺憾或感悟嗎?「到現在,我就只恨時間不夠,我關注的太多了,我就一直想要趕快把我關注的這些,趕快寫、趕快寫。」
新片所主打的是徐若瑄與柯震東的姐弟戀。坦言與徐若瑄之間的對戲場次並不多,但范少勳在演出《初戀慢半拍》時,過程中有著滿滿醋罈子打翻的感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就是進門對她說『為什麼妳愛他比愛我還多?』演這場戲時,我有想到小時候和姊姊在跟爸媽爭寵時的感覺。」
電影裡,盧以恩與姚以緹兩人是母女,又不是母女,疏離或親密的關係難以定義。姚以緹與盧以恩在戲外的緣分似乎也是如此。兩人早在四五年前就曾一同演過《真愛神出來》與《用九柑仔店》,不過其實沒同框對戲過,《科學少女》算是她們第一部真正有交流、對到戲的作品。
戲外被封為性感男神,戲裡則常以感性演出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張孝全,今年三十八歲,且不幫自己做任何市場定位:「因為定位不是自己給的,演員一直以來都是處在相較被動的位置,你只能決定你眼前有什麼戲可以演?除了這個之外,如何充實自己?這一些是比較能確定的事,剩下的,其實都只能交給這個世界。」
身為金馬每年選片指南的台柱之一、具備「在三十秒內把一部電影講到讓觀眾買單」魔力的陳曉珮推測,影展的氛圍或是觀眾的好奇心、「搶先看」的新鮮感、甚至滿額禮都是觀眾可能加買某部片的因素。「影展就是一種邪教。」這句話從影展部總監口中說出,別具趣味又似乎有著強大說服力。
在各種類型戲劇迎來百花齊放的影劇時代裡,《我的牙想你》提供一個台劇 BL 劇種的選項,能讓人輕鬆入門又忍不住想回放反覆細細品嚐。或許在追了此劇以後,你將會懂得,為何總有人想要躺在坑裡、不出來了。
因為吳晟「社會型作家」的特質,《他還年輕》亦離不開社會議題。因為關心,所以下筆書寫,寫小孩、寫親人、寫家國、寫環境,只盼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而今書寫已屆一甲子,問近日有什麼寫作的遺憾或感悟嗎?「到現在,我就只恨時間不夠,我關注的太多了,我就一直想要趕快把我關注的這些,趕快寫、趕快寫。」
新片所主打的是徐若瑄與柯震東的姐弟戀。坦言與徐若瑄之間的對戲場次並不多,但范少勳在演出《初戀慢半拍》時,過程中有著滿滿醋罈子打翻的感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就是進門對她說『為什麼妳愛他比愛我還多?』演這場戲時,我有想到小時候和姊姊在跟爸媽爭寵時的感覺。」
電影裡,盧以恩與姚以緹兩人是母女,又不是母女,疏離或親密的關係難以定義。姚以緹與盧以恩在戲外的緣分似乎也是如此。兩人早在四五年前就曾一同演過《真愛神出來》與《用九柑仔店》,不過其實沒同框對戲過,《科學少女》算是她們第一部真正有交流、對到戲的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覺得我是一個很雜食長大的小孩。」 當楊力州拿起攝影機,他不只關注特定的議題,他的觀景窗裡不會只有單一的畫面,應該是五彩斑斕,充滿各種生命的景色。在他的影像書寫中,他自己的創作核心在談論「偏見」,但創作這麼多主題的作品中他也漸漸察覺,「偏見的高牆」不曾因為他的作品倒下。
Thumbnail
楊力州的父親有一個畫家夢,但為了生活,他的父親帶著全家從彰化溪湖舉家北漂,在新北地區搬過一次又一次的家,五股、三重、蘆洲、板橋一帶全都住遍了,最後才落腳在永和。只有小學畢業的父親非常熱愛繪畫,在那個年代的價值觀裡,畫畫「不能當飯吃」。
今年臺北電影節的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帶給觀眾沉重而悲傷的故事,導演勇敢直面創傷,並透過影片懷念與敬意摯友。影片中的紀錄素材讓人看到導演如何以真誠面對過去的傷痛,同時也展示了人類在面對失去時的堅韌與勇氣。
Thumbnail
講到如何持續待在這個行業的原因,龍男笑笑地回答:「怎麼維持住的(拍片)?因為我不會其他事情。」 年輕的時候也許是衝著自己的好運與一股傻勁,能夠以一種「阿Q精神」欺騙自己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做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Thumbnail
與音樂接觸的契機,一切都要從和角頭音樂與台北縣政府合作拍攝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開始。 2003年,龍男接到了來自台北縣政府所舉辦的海洋音樂祭的拍攝案子,紀錄政府單位籌備音樂祭的辛苦過程,本來只是單純的活動紀錄,龍男硬是把他拍成了有血有肉、屬於那些樂團與音樂人的紀錄片。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今天下午參加美力台灣三十周年記者會,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院巡迴台灣偏鄉十四年,已跑了將近三十萬公里,距離也快趕上從台灣到月球的距離。 這個美好的故事來自於一個罹患腦瘤的導演,在病癒之後發下的夢想,最初他是用3D技術拍台灣美麗的生態環境,用行動電影院的改裝車,讓台灣偏鄉的孩子可以感受到美麗的力量,是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覺得我是一個很雜食長大的小孩。」 當楊力州拿起攝影機,他不只關注特定的議題,他的觀景窗裡不會只有單一的畫面,應該是五彩斑斕,充滿各種生命的景色。在他的影像書寫中,他自己的創作核心在談論「偏見」,但創作這麼多主題的作品中他也漸漸察覺,「偏見的高牆」不曾因為他的作品倒下。
Thumbnail
楊力州的父親有一個畫家夢,但為了生活,他的父親帶著全家從彰化溪湖舉家北漂,在新北地區搬過一次又一次的家,五股、三重、蘆洲、板橋一帶全都住遍了,最後才落腳在永和。只有小學畢業的父親非常熱愛繪畫,在那個年代的價值觀裡,畫畫「不能當飯吃」。
今年臺北電影節的紀錄片《雪水消融的季節》帶給觀眾沉重而悲傷的故事,導演勇敢直面創傷,並透過影片懷念與敬意摯友。影片中的紀錄素材讓人看到導演如何以真誠面對過去的傷痛,同時也展示了人類在面對失去時的堅韌與勇氣。
Thumbnail
講到如何持續待在這個行業的原因,龍男笑笑地回答:「怎麼維持住的(拍片)?因為我不會其他事情。」 年輕的時候也許是衝著自己的好運與一股傻勁,能夠以一種「阿Q精神」欺騙自己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做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Thumbnail
與音樂接觸的契機,一切都要從和角頭音樂與台北縣政府合作拍攝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開始。 2003年,龍男接到了來自台北縣政府所舉辦的海洋音樂祭的拍攝案子,紀錄政府單位籌備音樂祭的辛苦過程,本來只是單純的活動紀錄,龍男硬是把他拍成了有血有肉、屬於那些樂團與音樂人的紀錄片。
Thumbnail
前陣子到剝皮寮藝術街區參觀了一個小小的、但卻觸動我心的藝術展「此刻我在:機構長者藝術展」,是由楊純鑾到住宿機構帶領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藝術工作坊。記得以前看法蘭岑的一本書說,「失智就是一種慢性的死亡」。我很好奇,失智了以後,長者的世界還剩下什麼? 策展者設定了幾個問題「家是什麼?」「你最思念的人?」
Thumbnail
今天下午參加美力台灣三十周年記者會,美力台灣3D行動電影院巡迴台灣偏鄉十四年,已跑了將近三十萬公里,距離也快趕上從台灣到月球的距離。 這個美好的故事來自於一個罹患腦瘤的導演,在病癒之後發下的夢想,最初他是用3D技術拍台灣美麗的生態環境,用行動電影院的改裝車,讓台灣偏鄉的孩子可以感受到美麗的力量,是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