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IT十八招
公司的環境、資源、人
只要願意都是學習的機會,重點在於積極與願意受教?....為什麼會講這樣的話呢?...首先在前言就有提到客觀的看清楚事情本質要點、發揮你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在公司裡面業務單位有業務高手、行銷部有行銷高手,公司單位可能都有存在殺手級的人物,各部門擁有這些的人是不是一個資源或是可以學習呢?...其實我發現很多做挨踢(IT),都會覺得那是他們職責,平常可能會有需求上的往來或是會議上的往來,不就可以趁勢了解了嗎?...大部分的人就會抱持者,反正我領多少錢,做多少事情嚕,但是額外的價值可以從這些人可以連結,甚至詢問和請教,這些人都會是你的師父,也是你的養分。
我在工作的做法是用協助主管解決問題方式跟主管連結,後來我發現有些主管過去也是曾經擁有熱情,也有創業過的思想,積極挖取過去他們的歷練與創業的過程與經驗,避免日後發展發生錯誤,假設未來你要去行銷自己、甚至要銷售你的知識,販賣你的服務,請問上述的這些人是不是可以透過觀察力和洞察力方式來學習呢?...甚至主動地請教與交流,拜他們為師呢,這遠比去外面上課學習來說,公司已經有現成的資源可以學習嚕。
所以才會接下來就要來談找師父,找師父這個議題實在是太重要了,尤其在IT來說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和實務上遇到問題,更需要它。
求學問的方法/學習技術的方法有兩種:
- 一自己找資料和找google將零散的資訊,逐步片面學習以極靠自己經驗累積
- 專業或有經驗的傳授、靠師父來教授
那就要思考成本的問題
到底是金錢成本比較寶貴還是時間成本比較寶貴?...其實很多人,忽略的隱含成本概念(在此不提),直接挑明說了。
請問時間可以用金錢買嗎?
舉例來說你是要花十年的時間過程碰壁走更多冤枉路的,花了十年,十五年的路才發現你的定位,還是花一點錢或是用行動方式甚至廣結善緣能夠找到師父來為你提點經驗呢?
有些人在很早以前就更早看透徹,所以減少走更多冤枉路,少付很多學費,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師父的原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為我的老師。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既然看到這邊之後,那我們就來學習找師父的要訣。
主動積極尋找可以指引你的人
舉例來說如果是在寫程式的人,可以去積極找尋像保哥或是91或是teddy chen來看看,人家高手是怎麼寫程式,怎麼累積經驗呢?
EX:那以前我在學ERP或是商業的知識或是財商的概念,我都會去找尋高手,FB問問這些高手他們問題,虛心請教,當然在公司裡面,我也是會請教一些比我強的高手或是主管,甚至不同領域的專家,我缺什麼就補什麼,變成一個懂行銷自己和銷售自己服務的,懂公司的營收和獲利與經營的IT人,甚至具有長期競爭實力,因為是看結果論,我喜歡由時間和結果,決一勝負,不囉嗦。
成功者或卓越的人喜歡積極主動的人
當這些成功者,我們要用客觀的方式來換位思考,他們也會希望學習的人,是要積極主動的人,所以我們要學習。
在學習一件事情的部分,要先看自己有沒有熱忱和心,再來就是有沒有合適的師父可以請益。
其實很多高手都會抽空願意參加例如像工作坊或是社群,願意拋開自己繁忙的工作和假日,挪出時間分享自己的經驗,更何況那些卓越的企業家願意抽空去一些演講去分享的成功經營卓越之道。
掌握主動尋找師父,可以讓自己加快成長,所以找到對的師父很重要,高手是被找出來的。
EX:像某某領域的高手,我也會虛心的請益和詢問和交流,能挖多少是多少,能留下聯繫的機會和交流是更好。
當然師父不一定是指有人,例如該領域的高手,出書也可以是一個師父。
EX:像我會看一些某某銷售天王的書,也可以看看,轉換成自己強化營收變現能力。
看到這篇師父的文章,那就去找尋你的目標,找尋你所欠缺的師父,秉持找尋主動學習的心,去拜他為師吧(本人例外)...總之找到自己對的師父和合適師父是自己的課題。
站在巨人的肩膀,可以看得更遠
補充:IT人的盲點,技術的侷限。
很多做PG或是幹IT的最常就是對上管理的部分了Leader,只做協調、統籌、估預算、爭取資源、幫底下加薪、對上對下管理和溝通、以及統合底下的人和現有資源,完成上面指派的任務,這些是屬於領導技能和管理技能系列,光Leader技能要兼顧這樣的學習,你還要讓他學習新技術的東西,他哪會懂這些東西,做IT的就是要協助Leader技術的諮詢,讓它降低資訊焦慮症,那本身做軟體工程師,就是必須要能夠口語化,提出整個解決方案。(本質的問題,可看彼得原理),要認知到好的主管是需要時間養成,也要給時間,如果自己都不給他人時間犯錯和歷練,那可能很難遇的到好主管嚕!...更可怕的是卓越的好主管,有可能會選擇創業或是轉行,甚至發展自己事業,逃離IT等等。
從Leader當中發揮洞察力和觀察力,也是可以學習到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