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13—0201001601
演唱 — 梁靜茹
詞 — 姚若龍
曲 — 蕭煌奇、Martin Tang
MV — 何男宏
不善表達總是被家人朋友誤會的俄國男子,在梁靜茹所扮演的理容師修胡、理髮的過程中,得到安慰最終打開心房表達自己的愛意。
2019-05-16 我好嗎?太陽如常升起
歌詞
說完了 好像話都說完了 // 總是沉默對坐著 // 眼裡是濃濃夜色 // 感情是偏執的 // 越愛越是偏執的 // 不相信我看到的 // 硬要說裂縫不過 是皺褶 // 怎麼先熾熱的卻先變冷了 // 慢熱的卻停不了還在沸騰著 // 看時光任性快跑隨意就轉折 // 慢冷的人啊 會自我折磨 // 衝動的人向來聽不見挽留 // 這世界大得讓你很難不旅遊 // 浪漫讓你溫柔 也讓你最惹人 淚流 // 牽你手 若無其事牽你手 // 你像被動的木偶 // 多狠多讓人厭惡 的劇透 // 怎麼先熾熱的卻先變冷了 // 慢熱的卻停不了還在沸騰著 // 看時光任性快跑隨意就轉折 // 慢冷的人啊 會自我折磨 // 衝動的人向來聽不見挽留 // 這世界大得讓你很難不旅遊 // 浪漫讓你溫柔 也讓你最惹人 淚流 // 愛從不敵 性格 不死心最痛 // 奈何 我總是記得開始 // 被猛烈 愛的悸動 // 怎麼先熾熱的卻先變冷了 // 慢熱的卻停不了還在沸騰著 // 看時光任性快跑隨意就轉折 // 慢冷的人啊 會自我折磨 // 衝動的人向來聽不見挽留 // 這世界大得讓你很難不旅遊 // 浪漫讓你溫柔 也讓你最惹人 淚流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FAVORITE LINE // 說完了 好像話都說完了
改變,套用在別人身上總是看起來非常的容易。
尤其是在社群媒體興盛的年代,那些人們想要早起、運動、擁有美好的身材或是想要到處旅行、住在豪華飯店…這些看起來美好的事物,因為距離很遙遠,總是有種很容易的錯覺。
.改變
試想,如果想要改變現階段的處境,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哪些層面是需要注意到的呢?
第一個,我認為最簡單的,是在自我界線外的「環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據說就是孟子的母親,為了激勵孟子勤奮好學,不斷搬家,直到遷移到學校附近之後,孟子模仿身邊的同儕開始學習,才停止了搬家。
印象中,我的國文老師用過這個故事來說明「近朱者赤」的道理。
第二個是個人的「行為」。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我們通常能夠選擇自己要哭還是要笑,要奮鬥還是躺平(當然,也有部分情形無法自己控制),這些大多數都是經過自己的選擇,而做出來的事情。
對於那些不能控制的部分,就得依靠增進我們自身的「能力」,來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了。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不想把事情做好,是自己沒有足夠的智慧、體力或精神力,導致事情無法控制地朝著我們不喜歡的方向發展。
這時候大概只能努力試著鍛鍊和學習,讓自己擁有更優秀的能力改變現狀了。
至於竭盡所能之後,還是做不到的事情,那大概就是咱們的「三觀」太刁鑽了。
以價值觀來說,在我的認知裡,不認為孝順父母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雖然這樣的價值觀與普遍的想法並不一致,但在我的觀念裡,認為善待對自己好的那些人們,比起對自己生父生母孝順,還要更值得我花費心力(當然很幸運的,我的親生父母同時也是善待我的人們,所以我很愛他們)。
當這樣的觀念,一再被挑戰之後,依舊能夠被我相信,是不是也代表我的想法,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最後的最後,我們會獲得一個接近理想中的「身分」。
我認為人的本質不會改變,我們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活得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而已。
就像米開朗基羅在被問到怎麼雕刻出大衛像(David)的時候,他回答說「大衛已經在裡面了,我只是去除多餘的部分而已」一樣,經歷成長,我慢慢的削去身上不屬於我的枷鎖,找到自己的樣子。
.慢冷
《慢冷》裡的男主角,是一個不願意表達心中愛意的俄國人,他認為當愛被說出口的時候,愛的性質變得不再單純,變得像是廉價、濫情、虛假的表演。
在經歷母親去世、妻子離去之後,來到「勇氣傳教士」梁靜茹開的理髮店,在那裡,他最後下定決心在一切來的及挽回的時候,把他心中的情感告訴他愛的人們。
表達,是透過語言、文字、符號、行動或藝術作品…等方式,將內心之情感、情緒、意念或觀念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在溝通程序裡,屬於最開頭的步驟「發訊」,發訊者很難準確得知道收訊者是不是正確的接收到自己想要表達的一切。
我們不妨再來得及的時候,善用回饋機制,用行動確認自己的心意是不是被好好的接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