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與我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從5歲被送去和祖母同住後,就開始跟著祖母上教堂。所以我從小是聽著聖經故事長大的。到了高中更是住在教會,接受教會的訓練。除了星期日帶小朋友的主日學,偶而也會在平時的聚會中講一些小題目。那時侯我可以說是教會堅定的支持者。
出社會後我和教會就漸行漸遠了。多次嘗試回去,但不行就是不行。主要的原因就是,教會教我的,和我在現實人生中體驗的,有了落差和矛盾。而教會中沒有人能給個說服我的說法,只會說那是撒但影嚮了我的信仰、神自有安排、信仰要堅定、 好好向神禱告之類的。
年紀漸長,我發現我其實是一直相信神的,不相信的是教會。更具體的說是教會對神和聖經的詮釋。
現行的基督教,很巧妙的把「神=聖經=教會」這個觀念深植在信徒的腦中,所以我們和神的關係變成必須透過教會才能建立。聖經變成教會的工具,因為教會掌控了解釋權。把聖經神聖化後教會間接成了神的代言人。
但教會本質就是一群人因共同信仰而建立的組織,所以和其他任何由人建立的組織一樣。該有的問題都會有。甚至因為信仰形成的權威性和封閉性,裏面的問題有時會比其他不同性質的組織來的更嚴重。過去的歷史早就証明這一點。
聖經被教會做為神的話來教訓信徒,而無視於聖經本質是由人書寫和編輯而成。和其他歷史悠久的書籍一樣,由抄寫傳承,就會有抄寫錯誤,和抄寫者增加或刪減字句的問題。由人編輯,就有人為篩選內容的問題。像是某些內容已不適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教會都會選擇性無視或不解釋。可是在當代,這些內容是有其背景和義意的。把聖經神聖化,只會讓人離神更遠,信仰變得是一種形式,一種表演。
這些問題,以前的天主教就發生過了,所以才會出現新教。而新教,其實也還是在走同樣的路。
我現在看聖經,它就是前人和神試圖建立關係的體驗所留下來的記錄和痕跡。每個人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因為這種體驗,本來就是私密的,個人的。是屬於你和神之間獨有的。但因為聖經被神聖化了,內容被篩選了。我們便讀不到其他人不被主流認同的體驗和紀錄。
神其實是不用人類的語言來說話的,語言和文字是人類的產物,這個宇宙及其背後運作的法則才是神的創造。透過神的創造來理解神應該比透過聖經來理解神靠譜得多。想透過理解神的創造來更認識神,更是開啟人類近代文明發展的重要契機。科學,是理解神的一個重要途徑。
如果自由意志是神給人類最大的禮物,那代表者神不會因為你不信神就給你懲罰,也不會因為你親近神就獎勵你。因為這就不叫自由意志了。自由意志代表著我們所做的每一項選擇,都會承擔其選擇相對應的後果。這背後的因果運作原則是來自於神的創造。但神並不會介入或要求我們應當如何選擇,因為我們是神最美好的創造物,有著自己決定自己前途能力的創造物。
現在的我,是這樣的理解神。也喜歡這樣的神。
avatar-img
5會員
21內容數
記錄各種腦洞大開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里安的異世界旅程 的其他內容
傑洛特與我的緣分 認識傑洛特是2015年巫師三發行的時候。那時,傑洛特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沒有生命的電玩角色。我從這個遊戲得到的只有通關。 2019年底,Netflix獵魔士開播,亨利卡維爾演活了傑洛特這個角色。亨利卡維爾的演技讓我感受到了傑洛特的情緒,開始感受到傑洛特是一個人這件事。 傑洛特的性格是
改變人生從改變思維模組開始,這是我今年重讀這本書的總結心得。 2007年,那時《祕密》這本書大流行,當時我是深深的不以為然,怎麼會有想要什麼用想的就能實現這種事。我到現在也沒讀過《祕密》這本書。不過《祕密》的作者朗達‧拜恩說她的靈感源自於《失落的百年致富經典》(原名The Science of
傑洛特與我的緣分 認識傑洛特是2015年巫師三發行的時候。那時,傑洛特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沒有生命的電玩角色。我從這個遊戲得到的只有通關。 2019年底,Netflix獵魔士開播,亨利卡維爾演活了傑洛特這個角色。亨利卡維爾的演技讓我感受到了傑洛特的情緒,開始感受到傑洛特是一個人這件事。 傑洛特的性格是
改變人生從改變思維模組開始,這是我今年重讀這本書的總結心得。 2007年,那時《祕密》這本書大流行,當時我是深深的不以為然,怎麼會有想要什麼用想的就能實現這種事。我到現在也沒讀過《祕密》這本書。不過《祕密》的作者朗達‧拜恩說她的靈感源自於《失落的百年致富經典》(原名The Science of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邁入中年的時光,回首人生的際遇,隨然沒有繼續升學,很早出社會工作,但是感謝我的母親用愛與智慧的包容,帶領我成為基督徒° 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和妹妹去兒童主日學聽主日學女老師講聖經的故事,然後才第一次聽到了主耶穌基督的事° 然後,父母離婚,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母親用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如果你不是屬於感受型的慕道友,你需要許多聖經為基礎的真理初信造就,而正當你開始學習基要真理、立穩根基時,卻時不時聽見有所謂老基督徒常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我聽到上帝跟我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
Thumbnail
參加了教會的生命成長營,終於稍微明白為何這麼多人的生命因著這個信仰而有巨大的轉變。 從一開始自我探索、生命根基的重建、生命清理,乃至自我價值認同,都在述說著一件最核心的概念:「神無條件愛著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按著神心中獨一無二美好的形象造的。」 凡人的愛有其極限與缺陷,但神的愛源源
Thumbnail
邁入中年的時光,回首人生的際遇,隨然沒有繼續升學,很早出社會工作,但是感謝我的母親用愛與智慧的包容,帶領我成為基督徒° 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和妹妹去兒童主日學聽主日學女老師講聖經的故事,然後才第一次聽到了主耶穌基督的事° 然後,父母離婚,我們三個孩子,都是母親用
Thumbnail
基督教合法化之後,神學路線的爭議才正式白熱化,因為以前大家躲起來講,現在公開講之後,發現大家講的都不一樣,那誰講的才對?  是的,這時大家突然發現每個人對神學的認知差異那麼大,雖說大家都有抄寫聖經書卷去讀,但當年流通的除了舊約聖經比較沒問題(大家早抄到爛),新約聖經內容還沒有定案,大家只是到處傳抄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如果你不是屬於感受型的慕道友,你需要許多聖經為基礎的真理初信造就,而正當你開始學習基要真理、立穩根基時,卻時不時聽見有所謂老基督徒常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我聽到上帝跟我說⋯』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一名曾在天主教堂長大的人,雖然曾經對離開教會懷有憧憬,但卻在多年後重回教會。他重新翻閱聖經,對聖經記載的內容充滿好奇,決定從聖瑪竇福音作為切入點來探索聖經的題材。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