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一種病,一種老是想將時間塞滿的病,似乎只要塞滿時間,一天就會變得「充實」。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渴望「充實」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與當天做了多少件事、花了多少的時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性。
用力、認真,竟無法加速達成目標的進程!
前幾天,為了想確定我的未來目標,好訂定我未來的每一步,以塞滿我的年度規劃,我詢問了周邊友人、老師,甚至是塔羅牌。
結果一抽牌卡,幾乎張張都有「箭」。「你是不是一個很會自我批評的人。」塔羅牌一眼就看穿了我的腦袋。
在如此高頻率的自我批判底下,我幾乎無法休息,因為一停下來,腦中就會湧現各式各樣的評論。「你應該要唸書,才能更快達到出國的目標」、「你應該學習新技能,才能更快找到更的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加速」。
究竟,是什麼東西在背後追趕,我們要如此積極加速?究竟未來長成什麼樣子,我們要如此積極加速?
沒有目的的加速,沒有盡頭的加速,反倒成了反噬自己動力的魔鬼。躺在床上,看著螢幕,思緒隨著劇情飄遠,想藉此麻痺自己,但心沒有被騙,依舊著譴責自己。
像是一根刺,努力想忽略,反而更加意識到它的存在。
後來才發現,「用力加速」並不會在實質上加速整個進程,因為不只是時間有限,我們的專注力、精力都是有限的。
很多人會說,你可以做一份穩定的工作養活自己,下班後再去做想做的興趣。但我自己實作後發現,工作上投入的專注力、精力,基本上已經讓我回到家時,精疲力竭,沒有辦法集中。時間充裕,專注力卻已耗盡。
而如何恢復專注力,訓練它的彈性,其實就是讓自己身處「放鬆」、「懶散」、「閒適」的狀態。
東方的懶散,是一種「閒適」的狀態
懶散、無所事事,其實在古老的東方社會,並非一種缺點。
古代的讀書人,在考取功名利祿以外,另一個選項是隱居山林。似乎不需要過於汲汲營營,才會有種風骨、清風之感。當時的隱居之士並不會受到批判,甚至,他們擁有更加崇高的名聲。
但在近代社會中,尤其是網路時代,像是老王樂隊裡的歌詞,「在你還沒閉眼的時候,事情就發生了。」所有事情都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好像你永遠也追不上世界的腳步。
而我們變得不敢「懶惰」、被迫放棄「閒適」的可能性,這在現代,被以「耍廢」、「過太爽」等詞給負面化。
事實上「懶惰」一詞,在《陰翳禮讚》書中,作者解釋為一種東方的風土民情。可能來自溫暖的氣候,也可能根源於鬆軟的土壤,風水秀麗的景致。
而也是因為這樣的特質,當我們有時間懶惰,才有時間靜下來與自己相處,也才有機會發現「另一個安然天地的心懷」。能於廣袤的天地之間閒適地自處,是「智慧」。
因此,「懶惰」、「閒適」並不作為一種負面詞,也並非比「勤勞」還要好,它只是作為一種特質,一種每個人都需要展現一點的特質。就像是魚需要換氣,鳥需要停歇一樣自然。
了解到「懶惰」並非負面,換成「閒適」來找回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不論是看書也好,追劇也罷,都是身而為人,所需要的某種「彈性」。
唯一的差別是,「閒適」更精準地點出了一種「慵懶,卻自在」的態度。也就是不論你的放鬆方法是哪一種,目標應該是「好好享受、放鬆」,而不是為了「逃避壓力、殺時間」,否則,自我批評的心又會再次升起。
最後,祝大家都能在休息中,再次找回自己的步調,該休息時,就好好享受每一個時刻,讓自己有能力「閒適」。
也推薦書籍
《陰翳禮讚》,從日本小說家谷崎潤一郎的眼裡,重新看見陰暗的美學,也是另類的擁抱自我陰影的美麗。
「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最近
專訪 Crispy脆樂團,在學習擁抱自身的黑暗時,也不禁想起他們說的:
「當我們飛進黑暗,才能拉開更多可能性,而向前探索未知總是辛苦的,但回頭望,過程都是幸福快樂的。」
比起排斥陰暗,不如一同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