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銷經營而言,這算是相當推薦的一本書。
透過許多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基本論點;
1.簡單:找出概念的基本核心
2.意外:用驚奇的方法吸引對方注意,用興趣維持對方注意
3.具體:讓別人聽得懂、記得住,具體的描述是確保你的每一位聽眾都真正聽到同樣訊息的唯一方法。
4.可信:權威是為概念提供可信度的可靠來源之一。反權威是另一種消息來源的威信,來自於他們是否誠實、是否值得信任,而不是他們的地位。有時候反權威人士比權威人士效果更好。
5.情感:我們要了解人們在乎甚麼?讓訊息激發情感,其實是為了讓人在乎。感受能激勵人起而力行。
6故事:故事提供模擬(關於如何採取行動的知識)也帶來啟發(行動的動機)。
當然,說以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理論,應該大部分的工具書都有這樣的特性,由於書中舉出大量的例子,在結尾甚至附錄簡易參考指南,幫助讀者回想在各個篇章有舉過那些例子,算是相當貼心又可以加深讀者印象的作法。
在這邊還是以我自己個人的心得為主。
首先,這本書雖然乍看偏向商用。(我們總是有著無奸不商的刻板印象)但仔細想來,最擅用這些技巧的莫過於政治人物了。政治人物能夠動員群眾,雖然選舉花費不少金錢且往往權力與金錢彼此糾葛,但在檯面上,我們總是看到正義、公正、陽光、清廉等等形象,也不會有人去真正計算一場選舉花了多少錢,這些錢從何而來、花到哪裡。對於小老百姓而言,怎樣算是 “服務選民”呢?在各種動員技巧之中,最常見的就是情感動員。可以觀察選戰之中的廣告,不是明確地告訴你城市願景、立法目標如何實現與保障,而是以各種
接住、
穩定、
改變、
抗中等抽象的訴求主張請選民認同,進一步踏出家門去投票。我們也往往在投票之後把權力交給民意代表,而忘了要去觀察他們的政見究竟有沒有落實、有沒有明確地監督市政發展、如何對抗某些公務人員的貪瀆與怠忽職守。如果要關於這方面的進一步探討,可以看 <
我的老闆是總統>一書,內容主要是記述民進黨如何在大敗之後又再贏得817萬票,打贏2020那場選戰。簡單地說,這裡面有很多選舉操作的細節,如何強化各種情感(不只是亡國感、還有其他對於現狀不滿或價值認同的訴求)。兩本書互相對照來看,更能體會到選戰如同商戰,在<我的老闆是總統>一書中提到:
做sales的人永遠都不可能只希望他跟你的關係只有一次,他會希望你永遠支持他的商品,還要串連,拉你的父母小孩親友去加入。就像我們,不會只希望你投民進黨一次,而是希望你能投一輩子。(P66)
當選戰變成商戰,我們所信奉的價值觀,還會是原本以為的那樣嗎?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再者,另一個印象深刻的例子,蘇貞昌曾在台灣茶科技執法的
新聞稿中提到,他每天會敬拜天地、稟告父母,奉上一杯茶。但他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台灣茶。盼能透過建立典範,讓不是台灣茶的茶現形。
這便是一個很明顯轉換概念的語言技巧。將對天地父母的情感與台灣茶的真實性加以連結,即便最後回到科技執法的制度,也讓聽者對於台灣茶的純種產生不一樣的想法。
這與我的想法是有所不同的。1.進口茶葉是通過合法管道進口的,所以是透過海關查驗具有一定安全性的茶葉。講混充去降低進口茶的價值或安全性,都是一種情感的操作。2.英國沒有生產茶葉,但是英國茶葉的品牌全球知名。台灣彈丸之地,茶葉產量有限,價格相對國際市場高,要保持競爭力,調配的技術勢必要更加重視。這種以純台灣產地做為台灣茶的本土概念,是一種重農輕商違反資本主義的矛盾態度。3.現今的科技執法準確率只有98%準確率,同時沒有明確的申訴平反管道,在制度上是有瑕疵且容易成為侵害人權或商家權益的鬥爭工具。4.混茶並不是將有毒產品加入台灣茶葉,也沒有任何店家會為了提升茶葉風味而添加農藥,將標示不實的行為上綱到詐欺級別的刑法,權責比例實在有待商榷。且
神明祖先在庇佑後人的時候,是否會因祭品不周延或敬拜之茶水是哪個國家而有所偏頗嗎? 由此可知,他簡單地一個小故事分享,卻讓人要花上更多的篇幅去澄清說明,可見掌握媒體者的影響力是其一,簡單故事的深刻影響力是其二。所以很多政治人物在關於話題黏性的掌握上,實在有過人的天賦,往往簡單的三言兩語就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標籤化。
第三,書中提到一個滿有趣的觀念:
知溝理論(knowledge gap)。我的理解比較像是好奇心,諸如章回小說或是某些內容農場的文章,總是透過引發好奇心之後騙你的點閱。換言之,我們想知道某件事卻不得而知的時候,就像搔不到癢處,要去除那種痛苦,就必須填滿知溝。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即便看到爛片,也寧願耐著性子看到結尾,因為不知道結局更令人難受。(
講起來佛陀的苦寂滅道也是因為看到眾生的苦又找不到原因才進一步發展出自己的解說體系)
整體來說,看完整本書之後或許會覺得這些構思/溝通/行銷觀念,可能在任何一本相關書籍都能看到類似或相同的概念,但我還是覺得頗值得花點時間反覆閱讀,尤其對照生活日常(或選舉),更能深刻感受我們究竟活在怎樣的一個世界。
或許有一天,能在各種複雜的伎倆背後,認清自己願意豁盡一切守護的價值。
附註:知溝理論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網路上似乎對此有
另一種專業說法,屬於社會學名詞,在於不同社經地位的群眾對於某些議題的知識會有落差。兩個內容不同的東西卻用同樣的名詞,若不是都有各自的出處,還真的會以為是不是翻譯出了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