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難管教?阿德勒提醒父母,注意這4點就能撥雲見日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說青少年是個身心變化快速的時期,那麼要面對這個時期的父母親又何嘗容易?
然而,還記得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的叛逆嗎?想起那時的自己,也曾輕狂,也曾自以為是,也曾對於大人們的說教不以為然,那麼對於現在的孩子,我們又怎麼要求他彬彬有禮,成熟穩重,凡事自律呢?
但身為父母的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少走些彎路,於是我們想要掌控他們、教他們,結果卻事與願違,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讓我們與孩子們漸行漸遠。
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了許多父母和青少年間的相處守則,我們希望的培養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而不是當個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孩子上空當他們的救火隊,畢竟人生是他們自己的,父母無法跟隨他們一輩子。
阿德勒是一位醫師及心理治療師,也是個體心理學學派的創始人。在他的學說中,強調鼓勵的重要性,重視人的正向發展,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本書的兩位作者簡.尼爾森及琳.洛特,皆為心理治療師,將阿德勒的學說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闡明,並提供了90個守則供父母們使用。
那麼身為父母的我們有哪些要注意的原則?以下4點,如果父母們能時時提醒自己,相信和青少年之間的相處會有極大的改變。
1.關係不好,一切免談
曾有一則新聞,說道一位母親和孩子在車上産生爭吵,孩子一氣之下在車子開上橋時衝下車,在母親的眼前從橋上一躍而下,沒入橋下的河中身亡。母親泣不成聲,卻挽不回那逝去的生命。
也有不少因為與父母溝通不良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選擇輕生。那個考上醫學系跳樓的孩子,在遺書上問父母親:“下輩子能不能讓我做自己?"看到這則新聞,讓身為母親的我,心都碎了。
中國有句老話說:“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在青少年中更是如此。當我們與他們關係良好時,他們更願意聽我們說話,或者也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我們唯有與青少年建立良好的關係,才能在彼此間擁有良好的交流。
書中提到,創造與孩子的"特殊時光"。這時候的孩子,比起和父母去高級餐,他們更喜歡與同儕相聚,即使只是和同伴們去速食店哈啦玩手遊。所以在規劃一段親子間的“特殊時光"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段時間也許只是一起吃飯,或是接送上下課,一起共同做件事都可以,不在乎時間的長短,但要創造親子間的相處時光,互相閒談,關注對方,而不能各自玩手機。此時父母不要操之過急,也許孩子開始時不會與我們有什麼深入的談話,這很正常。但父母們可以建立輕鬆的話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且忌在此時講理說教。
隨著時光的流逝,父母們會發現孩子的變化,這段時光將會是彼此間的甜蜜時刻,更將成為未來美好的回憶。當父母願意敞開心,孩子就會願意說。
2.凶有什麼用?以柔克剛才是高招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到孩子不成熟的舉動,無禮的態度,當著你的面甩門,把你惹毛後,你恨不得把他揍一頓?我們大聲吼叫,批評,責怪,數落他們,並提出懲戒,但青少年不但不懺悔,還與我們産生更大的衝突?
青少年的大腦還沒發展成熟,他們還在用原始腦思考,理智腦還在發育中。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千萬要提醒自己,深呼吸,再深呼吸,控制好自己要暴發的情緒。當下不要急著去講理,等到過一陣子氣氛緩和了,再和青少年好好聊聊,用温和堅定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己成長的步調。父母不是要控制他們的人生方向,而是在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在他們遇到任何挫折時都知道,有個愛他接納他的地方,而不是只有在他好的時候給他掌聲,做錯時只會糾正和責駡他。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有個孩子在高中時常蹺課去衝浪,由於他的成績保持在A到B之間,所以父母一直沒注意。當他長大後和父母提到這件事,父母十分詫異,更驚訝自己怎麼都不知道。
孩子說,“還好你們不知道,不然我們一定會起衝突。這一切在我沒申請到我理想中的大學後,我就受到教訓了。但若讓我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麼做,因為在當中我擁有了許多經歷和美好的回憶,並找到了人生方向同時也在教訓中獲得成長。"
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有時候一些錯誤在年輕時發生未必不好,父母親温和堅定地告知他們應守的原則,但不要試圖操控他們的人生。
3.長期賦能的教養方式,才能培養出成熟獨立的孩子
日本有一個5歲的小女孩,踩在小椅子上洗菜、切菜、炒菜,還洗衣、晾衣、折衣服,許多家事都一手包辦。不是他的父母虐待她,也不是父母忽略她,而是她的母親在得知自己進入癌症末期即將不久於人世後,刻意地培養她,希望女兒透過學會生活的基本技能,讓未來能因自立而能更加自由。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會不斷地鼓勵他們嘗試新的事物,我們不會因為知道他們走路會跌倒就不放手地牽著他們,也不會因為騎車會摔倒就不讓他們騎車,但是到了青少年時期,我們卻開始不斷加大限制,深怕他們做出什麼我們不容許的事。
前面的文章曾提過,父母想要掌控青少年,更多的原因是出於父母的恐懼與焦慮。
我們都曾年輕過,想想我們青少年時期,是不是也曾在父母不注意時偷看小說?是不是也曾告訴父母要去讀書卻是去約會?有沒有蹺過課其實也沒做什麼?甚至是模仿父母的筆跡偷簽考不好的考卷?
孩子都很聰明,當我們不斷限制,只會讓他們背著我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像是我不讓上國中的女兒用手機,她就在放學時向同學借手機,然後找藉口告訴我她會晚歸。當我關閉高一兒子的手機網路流量後,他就留在學校或有wifi的場所繼續玩他的手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告訴我們一味地控制是行不通的。我們必須讓孩子自己清楚該怎麼做,有時候哪怕他們會犯錯會跌倒,父母也必須學著放手。因為我們期盼的是,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夠承擔自己的一切,現在犯錯父母還能陪著他們給他們力量,當我們不讓他們犯錯,一旦我們離開了,他們就只能獨自應對。
所以,父母要多用長期的眼光容許孩子犯錯,並放手讓孩承擔自己的責任,培養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而不要當直升機父母隨時給予援,如此才能讓他們有多的能力。
4.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讓孩子在父母身上學會愛自己
我們也都曾經年輕過,也都曾有過一個人的瀟灑自在。但曾幾何時,我們為了兒女忽視了自己。買東西時,先想到兒女需要什麼;買菜時,考慮兒女愛吃什麼;外出時,先想兒女喜歡去哪裏。
龍應台在《目送》一書中曾說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孩子在長大後終舊要離我們而去,我們終將獨自走完自己的人生。
倘若,我們一直以兒女為中心,那麼當兒女離開我們時,分離焦慮的將會是我們。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父母也要開始學習放手,多疼愛自己,讓青少年也從我們身上學習到如何愛自己。
記得看過一個廣告,父親去探望女兒,看到剛下班的女兒一會兒端水、拿拖鞋給同樣同樣下了班的丈夫,一會兒忙著洗衣做飯,忙得抽不開身和來訪的爸爸多聊幾句,而女婿卻只是坐在沙發上玩手機。父親心疼自己的掌上明珠,但回到家後才驚覺,原來在父母在家中的相處模式正是女兒的榜樣。父親從不為母親分擔任何家務,母親不但要伺候父親還要忙著家務。
我們就是子女的典範,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好好愛自己,注重自己的健康,照顧自己的心情,那麼我麼終將成為兒女的負擔,成為他們展翅時無法高飛的牽絆。同時,未來他也有可能和我們一樣,不懂得如何好好愛自己。
所以,父母們,對自己好一點,多疼愛自己一點吧!
寫在最後
青少年是個人生的轉折點,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從原本的恐懼中跳出來,成為鼓勵孩子的啦啦隊,其實並不容易。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不是嗎?願意學習的父母,就是最棒的父母,也許你我都不完美,但我們已盡心盡力,這不正是孩子最好的表率?
在學習阿德勒的正向教養後,願你我都能在青少年教養的路上撥雲見日。
有任何問題,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讓我們一起學習探討。
avatar-img
24會員
72內容數
青少年是個令父母頭痛的階段,卻是孩子建立自我認知的重要時期。在孩子成長之前,父母也必須成長,唯有父母們做好準備,才能夠幫助我們愛的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蕭 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中那個崇拜父母的寶貝變得開始鄙視我們,原本奉我們的話為聖旨的孩子開始用不以為然的眼神回我們:"你知道什麼?"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許多觀點和方法,我仔細讀,一一解鎖,有與趣的朋友不妨追蹤我,看看有沒有適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才9歲的蓉蓉月經竟然已經出現!醫生說是性早熟,弄不好蓉蓉的身高會不到150公分。。。 性早熟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九九二年九月,在阿拉斯加一輛廢棄的巴士裡出現一具男屍,這是一位年輕的男孩,大學剛畢業,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但他卻抛開一切走向曠野,尋找他的人生,最終因為誤食有毒植物,而在他所愛的荒野中結束了他的人生...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中那個崇拜父母的寶貝變得開始鄙視我們,原本奉我們的話為聖旨的孩子開始用不以為然的眼神回我們:"你知道什麼?"父母還是原來的父母,但孩子已經不斷在改變。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在《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青少年篇》中提到許多觀點和方法,我仔細讀,一一解鎖,有與趣的朋友不妨追蹤我,看看有沒有適
“孩子是否知道你愛他?還是你只是在數落和要求他?"父母親對孩子的期許背後,是因為愛孩子,但孩子是否能明白父母的愛? 很多時候,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天線不在同一個頻道,最後就成了兩條平行線,各說各話。身為父母的我們,認為自己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希望孩子能少走一些彎路,但孩子卻不這麼想。
才9歲的蓉蓉月經竟然已經出現!醫生說是性早熟,弄不好蓉蓉的身高會不到150公分。。。 性早熟究竟是怎麼回事?
一九九二年九月,在阿拉斯加一輛廢棄的巴士裡出現一具男屍,這是一位年輕的男孩,大學剛畢業,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但他卻抛開一切走向曠野,尋找他的人生,最終因為誤食有毒植物,而在他所愛的荒野中結束了他的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社會,學好課題分離越來越重要。課題分離的概念源自Alfred Adler,在《被討厭的勇氣》出版後廣為人知。阿德勒指出:「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例如,做父母的總想替孩子的未來多想一點,卻忘了聽聽孩子的心聲。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當多數的父母都致力於讓孩子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又有多少比例的父母對於兒童心理及發展有正確的認知,同時認為培養孩子擁有勇敢、堅忍和自信的品格更至關重要呢?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教育問題對於成人來說是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也就是說倘若成人的認知本身就錯誤,或是根本不理解兒童發展的機制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主要概念,並提供了對應不當行為的方法。透過瞭解幼童行為的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本文強調每個人都需要被愛與歸屬感,並指出不當行為通常包括過度尋求關注、爭奪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最重要的是大人要能夠覺察與安頓自己的情緒,再進行溫和堅定的教養。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思考如何應對兒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回想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壓力和經歷。作者提到了對學業的壓力和對父母期望的反思,以及對兒子們的期望和希望。文章主要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培養良好的環境,以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