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養不卡關 #12】陳俊元: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但不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展翅協會【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二「青少年你在煩惱什麼?」,以「青春期的煩惱」為主題,邀請專家從家庭教養、學校生活適應、心理健康、人際及愛情、法律...等不同層面切入,協助家長們理解家中青少年的生活以及如何有良性的,溝通及支持。

陳俊元: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但不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愛

家長是不是時常在思考為何青少年都這麼難懂?兒童精神科陳俊元醫師解釋青少年是一個變化的階段,而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了解並找出方法去適應,尤其青春期第二性徵是來自於賀爾蒙的變化,這些性荷爾蒙的變化對孩子來說是新的體驗。另外在青春期大腦還沒發展完全,青春期前大腦會產生很多連結,一開始主要是跟興奮性連結有關,會產生很多好奇,而青春期抑制性連結出現,則負責思考,當兩者相遇才可控制大腦。

促發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多元因素

青少年常見的精神疾病多受「基因」、「壓力」、「環境」及「心理」影響。其中基因跟大腦發展密切相關,有相關基因較容易患有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等,較為重大的精神疾病,若在青春期承受過多的壓力且無及時解決或就醫,就容易引發疾病的產生。另外,青少年時期容易受「同儕文化」的影響嘗試新事物,導致負面影響,如物質濫用等,對原先就有精神疾病基因的孩子,容易因為酒精、鎮定劑及毒品等物質,導致精神疾病的發作或造成嚴重的後果。
陳俊元醫師認為青少年是「關鍵時期」,希望家長可以藉由了解及觀察提早偵測到孩子狀態,若有問題就盡速就醫進行早療。

青少年屬於尋找自我定位的階段

陳俊元醫師表示「每個兒少都想滿足父母的期待,就算父母沒表明也會希望可以獲得父母的認可」,所以在父母、師長、同儕以及自我期待產生分歧時,會讓孩子陷入困境。舉例來說,在華人社會大家都很講求「升學」,大都的兒少花在課業的時間很長,若讀書是孩子喜歡的那很好,若反之則會讓孩子產生懷疑而找不到自身定位,較容易產生適應問題。

家長的支持對青少年很關鍵

「家長要相信過去對孩子的愛與付出,足夠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大人!」
孩子心中都是渴望家長的支持及了解,若父母一開始就一味的「否定」,會讓孩子失去一個親密關係的支持。若父母願意學習理解孩子並做出改變,放下自身成見,站在較開放角度去「傾聽」孩子的內、外在許多的挑戰及困難,可以協助孩子找到自我價值及定位。陳俊元醫師也提醒「面對青少年的情緒風暴時,最重要是家長去無條件地包容及理解,穩穩地接住它」家長要理解孩子小時候在你身上學習到的好都還留著,但現在要學習「放手」且相信,使孩子情緒腦得到支持。

陪伴孩子的基礎在於家長的自我照顧

陳俊元醫師發現在華人文化中,父母很習慣犧牲自己,奉獻時間、勞力等,讓孩子擁有物質或學習資源等,但青少年的心靈不是物質或事物可以滿足的。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到自己其實已經處在過勞、焦慮等狀態,在這種情境下照顧孩子,更不可能接住青少年情緒風暴。陳俊元醫師認為「家長給自己的空間太小、壓力太大,應適時的放鬆好好照顧自己。」

孩子改變需要時間及空間

對於青少年尤其是有精神疾病或自傷、自殺傾向的孩子而言,有時候不是不願意和父母訴說,而是還未找到訴說方式加上家長過於急躁或高情緒,讓孩子更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當處於這種情境時家長需要適時的給予孩子時間及空間,並學習辨識孩子情緒。因為孩子的內在需要一段時間蛻變,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就像孵蛋一樣有一個歷程,切記不要揠苗助長,「停下指責,多些關心」讓孩子感受被看見及關心,孩子終究會破繭而出。

帶孩子就醫不等於幫他貼上標籤

青少年常會出現憂鬱、焦慮有關的問題,有些孩子會主動想求醫,甚至到網路上查詢相關的資訊,而醫師的作用是讓家長釐清孩子的狀態,並提供治療方式協助兒少克服情緒的問題。
陳俊元醫師表示「及早治療,即可控制狀況」。目前研究指出重大疾病不斷的發作會使大腦產生嚴重發炎風暴,導致認知能力的退化。大腦有「可塑性」,讓大腦越早穩定越有機會發展功能,如自閉症、過動症等。所以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精神狀態異常時,症狀輕微的可以在學校輔導室、諮詢中心就近獲得協助,而病症較嚴重建議與精神科醫師討論治療方案,千萬別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

讓醫師的輔助成為家長的助力

陳俊元醫師建議家長若擔心孩子狀況可找信任醫師妥善溝通、觀察孩子用藥狀況,一起討論對孩子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陳俊元醫師也表示若決定孩子不用藥,父母會需要一些親職功能的調整,需多包容、提醒,給孩子「鷹架式」的協助,看見孩子的努力並觀察孩子的狀況。另外在學校方面要減少刺激,創造友善環境。但若孩子病症很嚴重但不用藥,就會啟動學校及政府機制,請社工介入協助給孩子醫療照顧,因為「兒少年的健康福祉最重要」。
陳醫師給家長的話
家長要相信自己曾經用心的照顧小孩,小孩也會很期待可以達成父母的期許。家長需要「放手」並「相信」孩子可以度過青少年時期,破繭而出。青少年是個「獨立」的課題,所以要允許青少年有些秘密,家長要相信這些秘密完全不會影響與孩子之間的愛
欲觀看完整影片,歡迎前往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頻道:
本系列課程感謝 Google、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

台灣展翅協會 上網安全資訊網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86內容數
展翅致力於推動兒少性剝削防制、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協助受害兒少身心復原、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笑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展翅協會 的其他內容
家長要練習如何與孩子談論校園生活,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可以與父母談論,進而習慣與家長分享大小事,當孩子面臨困難或發生衝突時,就會主動與家長討論,再由家長帶著孩子練習如何因應及求助。而有些家長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開啟話題,這時候「親師互動」就尤為關鍵,家長可以將老師所分享的孩子在校狀況轉化成與孩子交流的契機
疫情下每人接觸網路的時間都大幅上升,而往往「上網時間」會成為家長及孩子間的引爆點,大眾容易將上網連結到沉迷、成癮等議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全然,無論是對大人或小孩而言,網路都是很好補充「歸屬感」及「成就感」的地方,但兒少缺乏大人的自制力,經常出現使用時間過長甚至是成癮的情況
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
Ø 應特別注意此用語的使用方式。 「倖存者」一詞暗示著當事人所具有的復原力,因此在兒童保護領域中已逐漸交替或同時使用「倖存者」與「被害人」這兩個詞。 「被害人」和「倖存者」被視為具有連續性。一個受到性剝削或性虐待的人(兒童)首先是被害人,再隨著復原過程的進展,從「被害人」變成「倖存者」。這種取徑
【兒童強暴 (Rape of a child)】 ○此用語的意義已具有普遍共識,在使用上不會造成汙名化和(或)對兒童造成傷害。 強暴指的是強迫某個人(在此為兒童)在違反其意願的情況下進行的性行為,通常涉及肢體的強制力 (physical force) 或暴力。在一些國家的國內法中,對兒童強暴的定義
受新冠肺炎影響,各行各業皆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而身處社會福利服務第一線的社工們在進行訪視時也面臨著染疫的風險,因此,在因應疫情變化與安全考量下,需要不斷調整服務模式。有鑑於社會變化及服務模式的轉變,今年我們辦理兒少專業人員培力訓練特別加入了科技工具運用及其服務倫理,希望能夠協助社工人員於疫情時代、數
家長要練習如何與孩子談論校園生活,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可以與父母談論,進而習慣與家長分享大小事,當孩子面臨困難或發生衝突時,就會主動與家長討論,再由家長帶著孩子練習如何因應及求助。而有些家長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開啟話題,這時候「親師互動」就尤為關鍵,家長可以將老師所分享的孩子在校狀況轉化成與孩子交流的契機
疫情下每人接觸網路的時間都大幅上升,而往往「上網時間」會成為家長及孩子間的引爆點,大眾容易將上網連結到沉迷、成癮等議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全然,無論是對大人或小孩而言,網路都是很好補充「歸屬感」及「成就感」的地方,但兒少缺乏大人的自制力,經常出現使用時間過長甚至是成癮的情況
談及網路安全教育,曾多聞認為「往往不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而是大人的教育不能等」。調查指出,網路上流傳的兒少私密照,大多不是壞人拍的,而是父母拍來曬娃的,但照片卻被有心人是截圖利用。若孩子習慣從小就在網路上暴露自己的隱私,那長大後也容易輕易發表自己的照片,因為他們沒有網路安全的意識,所以作為家長應該「
Ø 應特別注意此用語的使用方式。 「倖存者」一詞暗示著當事人所具有的復原力,因此在兒童保護領域中已逐漸交替或同時使用「倖存者」與「被害人」這兩個詞。 「被害人」和「倖存者」被視為具有連續性。一個受到性剝削或性虐待的人(兒童)首先是被害人,再隨著復原過程的進展,從「被害人」變成「倖存者」。這種取徑
【兒童強暴 (Rape of a child)】 ○此用語的意義已具有普遍共識,在使用上不會造成汙名化和(或)對兒童造成傷害。 強暴指的是強迫某個人(在此為兒童)在違反其意願的情況下進行的性行為,通常涉及肢體的強制力 (physical force) 或暴力。在一些國家的國內法中,對兒童強暴的定義
受新冠肺炎影響,各行各業皆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而身處社會福利服務第一線的社工們在進行訪視時也面臨著染疫的風險,因此,在因應疫情變化與安全考量下,需要不斷調整服務模式。有鑑於社會變化及服務模式的轉變,今年我們辦理兒少專業人員培力訓練特別加入了科技工具運用及其服務倫理,希望能夠協助社工人員於疫情時代、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寒假將至,學生面臨長時間接觸3C產品的風險,教育部國教署提倡的「數位教養六大原則」無疑是一項重要倡議。然而,若能結合資訊安全領域的教育訓練控制措施,不僅能強化孩子的數位健康,也能促進親子間的數位素養與互動。本文將從資訊管理領域的觀點出發,結合ISO 27002資安控制措施中6.3條款的核心精神,提出
孩子面臨人際關係、課業壓力及網路影響等多方面的挑戰,這些常讓他們感到迷惘與焦慮。作為父母,同理孩子的困境並建立良好的溝通是重要的。本文探討如何幫助青春期孩子認識自我責任,並一起學習在網路中成長。面對挑戰,父母應以包容的態度,引導孩子尋找解決之道,而非單單施壓學業。親子之間的共同探索將是成長的關鍵。
Thumbnail
輝達財報優於預期,卻未能帶動台股反彈,這背後隱藏了哪些市場變數? 資金流向那些類股了?該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指數震盪整理,後續還有反彈潛力嗎?是否值得進一步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在台灣教育新改革推動下,教育部實施的「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旨在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並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透過最新3D虛擬導播軟體整合教學素材,幫助教師更好地融入5G新科技教學。
今天在下客運站時,就有想到,有的星星兒認為,那新聞完全在騙人。 事實上,新聞的進行分析,受訪者,是媽祖的工作人員。 換句話說,在星星兒立場,連這都不相信,那可以活用〝見樹不見林〞的優勢,說服星星兒。 只要給星星兒看靈異照片或在水裡的神明繞境圖片,就可以進行說服了 主要是,打印出來,做成圖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寒假將至,學生面臨長時間接觸3C產品的風險,教育部國教署提倡的「數位教養六大原則」無疑是一項重要倡議。然而,若能結合資訊安全領域的教育訓練控制措施,不僅能強化孩子的數位健康,也能促進親子間的數位素養與互動。本文將從資訊管理領域的觀點出發,結合ISO 27002資安控制措施中6.3條款的核心精神,提出
孩子面臨人際關係、課業壓力及網路影響等多方面的挑戰,這些常讓他們感到迷惘與焦慮。作為父母,同理孩子的困境並建立良好的溝通是重要的。本文探討如何幫助青春期孩子認識自我責任,並一起學習在網路中成長。面對挑戰,父母應以包容的態度,引導孩子尋找解決之道,而非單單施壓學業。親子之間的共同探索將是成長的關鍵。
Thumbnail
輝達財報優於預期,卻未能帶動台股反彈,這背後隱藏了哪些市場變數? 資金流向那些類股了?該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指數震盪整理,後續還有反彈潛力嗎?是否值得進一步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在《中年之路》這本書裡討論到了年屆中年會面臨各種關係的崩壞與重建:與工作、與原生家庭、與伴侶、與小孩。 中年人的孩子們大多進入青春期:一個正達到生命的高峰後往下走、大腦幾近僵固,一個則是正在往上走、大腦正在重建、第一次在尋找「我是誰」的真正定義。 衝突是必然的。 年屆中年的我們,能如何應對呢?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手機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父母而言,是否應該讓小孩子使用手機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給孩子用手機的教養心得,並探討了贊同給孩子手機的理由,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手機成癮的方法。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在台灣教育新改革推動下,教育部實施的「112-113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學校計畫」,旨在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即時性,並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透過最新3D虛擬導播軟體整合教學素材,幫助教師更好地融入5G新科技教學。
今天在下客運站時,就有想到,有的星星兒認為,那新聞完全在騙人。 事實上,新聞的進行分析,受訪者,是媽祖的工作人員。 換句話說,在星星兒立場,連這都不相信,那可以活用〝見樹不見林〞的優勢,說服星星兒。 只要給星星兒看靈異照片或在水裡的神明繞境圖片,就可以進行說服了 主要是,打印出來,做成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