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處理原生家庭問題,到2022 已經十年了,今年算是一個大躍進,開始可以跟內在小孩對話,我把自己開始的方法做了整理和歸納。其實內在小孩也沒有那麼玄,其實就是安靜下來,可以接收到自己最原始的單純的聲音和樣子。
最近一次會試著和內在小孩對話,是因為我老是半途而廢,明明興致勃勃的要開始一個新專案,卻在幾天後莫名熄火。和內在小孩對話完後,找到了原因,也不在無謂的焦慮和鞭策自己。
# 開啟對話時間點
覺得不舒服、沒動力,但不知道為什麼,或想知道更多為什麼
# 問話的心態
好奇和開放的態度,沒有預設立場、沒有批判
- 輔助:想像自己小時候的樣子站在面前(也可以看照片幫助回想)
# 5 個小技巧
1. 起頭的句子
問題可以從「你為什麼不想....」「怎麼樣你才願意....」開始
2. 別被膚淺的回答停止
一開始回答會很淺,有時候很不知道怎麼繼續,但不要停止,想辦法問下去。
例如
我:「你為什麼不想做事」
內在小孩:「我就不想做」
我:「為什麼不想做」
內在小孩:「因為我很懶」
3. 用內在小孩的用辭問下去
這部分很像跟個案對話,要用對方的用詞,雖然用一樣的技巧,但,因為是你自己的內在小孩,不需要像面對個案一樣顧慮太多,維持好奇不批判及開放的心態即可。
例如
內在小孩:「因為我很『懶』」
我:「為什麼你很『懶』」
小孩:「沒什麼『好做』的事」
我:「什麼事你會覺得『好做』」
小孩:「輕鬆不用負責的事」
4. 延伸問題的方法
- 我:「什麼事你會覺得『好做』」
- 小孩:「『輕鬆不用負責的事』」
- 我: 「那你想做什麼『輕鬆不用負責的事』」
- 小孩:「沒有,.....吃飯睡覺..吧」
- 我:「有沒有其他你可能願意做的事」
- 小孩:「好玩的事.....美的事(勉強)吧」
- 我:「好玩的事像是什麼?」
- 小孩:「不知道,要再到處試試看」(顯得不是很急的樣子)
- 另個例子
- 我:「所以你只想在你熟悉的地方附近動?」
- 小孩:「對」(那不是廢話嗎)
- 我:「那我們之前領域挑戰也跳很大啊」
- 小孩:「那是因為我沒有選擇」
5. 紀錄情緒
對話過程中,有時候會有較強烈的情緒或反應。
例如我的內在小孩回說 「那是因為我沒有選擇」,我彷彿看到一個小小身軀,臉上卻有著不合年紀的堅毅及無奈,她是個保衛國家的戰士,所以她沒有選擇,無可奈何必須要先活下來。
我習慣是用括號紀錄身為大人的我,看到表情後解讀或直接的感受。
# 結語
對話完成後,可以反思小孩的個性,越了解內在小孩,越了解自己,甚至可以看到為什麼忽然失去動力。
# 與我的熄火點比較:
- 確實當我想著計劃太遠,就會開始不想做,大人的我會覺得很怪,因為計畫更完善了,怎麼會反而不想做了。但是因為內在小孩覺得太遠,或跳太多,超過主場,不安全。(她真的很任性)
- 其實不是很積極的在找玩的事情,但有機會來也不會拒絕。
- 做跟主場相關的事情會比較能維持動力,例如練英文、程式、德文,都跟鞏固現在生活比較有關。如果我想「練」水彩,就會開始沒有動力。一開始覺得水彩蠻美而去畫,這時候還算可以做下去。
- 她不是不想動,而是要動可以,但要安全的動,而且她也不急找喜歡的東西,大人的我的焦慮也跟著放下來。我更信任自己,並不是變成一團爛泥,而是可以有方法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