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寫作的難度(1)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週開始來探討一個問題,普及寫作的難度何在,以及從普及寫作困難這件事,延伸出一些看法。筆者個人是覺得,早點講講也好,有些事情的難處不在於理解,在怎麼去實踐。
普及性的寫作,首重受眾,也就是你想寫給誰看,理論上來說,年齡越小的要越單純,知識層次越低的要越簡單。這兩者並不相同,年紀小要單純,因為無法理解複雜事務,一條條解說都要儘量單一,不要扣著其他內容。但知識層次不夠的成年人,需要的是簡單說法,把複雜的系統簡化成可以理解,而非單純單一化。

為什麼該行業的專家,不一定能從事普及寫作?

這聽來像繞口令,筆者遇過不少知識分子,他們認為只要講的簡單點就好,案例單純些就可以。那如果這麼簡單,以科學類來說,為何科學家下去寫科普叢書,往往寫不出個鬼東西,或複雜難解到一點都不像是大眾向。
然後很妙的是,會紅都是紅給預期外的人,這些人多半具有一定專業程度。
理由很簡單,「你以為的單純並不單純,你認為的簡單一點都不簡單」。這教過書的都知道,知識體系越龐雜的,要簡化教學的難度越高,關乎你的學生程度,簡化的層次感、堆疊的學習單,是等比成長。
為何對教師高談「有教無類」會被白眼,「付出時間奉獻到底」會被吐槽。說穿了就是我們常見的,外行人說幹話,只是因為大家都當過學生,以為很懂學校、很懂教育、很懂制度?
一點也不。
理想用說的大家都會,怎麼實踐最難。普及寫作的本質說穿了就是教育,怎樣將既有的知識體系,透過某一種方式呈現,使學習對象可以最快的理解,或有最深的體認,這都不一樣喔。技職訓練跟素養教育,在某些環節上重合,更多地方是相斥,道理就只有一個:
「人類時間都是每天24小時。」
你不可能學貫中西通古今,又能博達四海貫天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意思,就是天文地理都略知一二而已。
這也是現代知識體系的盲點,一個博士超級懂他的專業,但他知道專業以外的東西?

是常識還是需要普及的知識?普及寫作的關鍵

筆者見過好幾個30出頭的新銳學者,在臉書年代講了許多超有智慧的話,研究極富廣度與見識,然後學長冷冷地說,這早就都知道了。
「呃,早就知道?」
『對,我們這行早就知道。』
「那他為何不知道?」
『因為他不是我們這行的。』
這對話簡直就是廢話的極致,但仔細想想就發現,這幾位年輕同學難道很笨?不,他們很想跨領域研究,打開整個研究路徑,擴大研究範圍,所以才會去找了稍微有點跨科的題材,並不是人文跨自然、理科跨文學這種喔,只是跨出自己專業到同一個領域的其他科而已。
然後就被另一行的專家白眼。
這些研究方法就那位專家來說,根本就是基本功,基本到沒人會上網講,他無法理解這些小朋友為何大放厥詞,自認找到什麼前無古人的發現,這不過就是不同科目的人,用了不同領域的方法,找到另一種解釋,而這解釋在那一行中並不少見。
筆者不想評論對錯,只想呈現見過的現象,尤其涉及到某些爬梳資料時,在台灣還會遇到威權時代的後遺症。曾經問過某些事件的當事人家族,一些留下的資料,經過學者分析後的結論如何?
『錯的。』
「哪邊?」
『全部。』
「有這麼扯嗎?這些分析方法跟資料來源都有嚴格核實……」
『因為記錄的人造假。』
「可是,這有某某大師去田野訪談……」
『被訪談的人哪裡會知道,某某是不是國民黨派來的。』
「呃,所以訪談內容都是假的?」
『邏輯都是真的,數字都是假的。』
「大師看不出來?」
『他又不是做生意的!』
好喔,以上故事是筆者改編過,類似的狀況遇到好幾次。但就普及來說,這就是非常巨大的障礙。

從事普及寫作應有的心態:別自我防衛、別自戀

如果我們想要去寫一份,能將某專業科目A,普及成一般人都可以懂的文章,就得要記得上述的故事。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常識在別人身上不是常識,你覺得是重大發現的成果在他人眼中可能是基礎。」
普及是一種與他人共感的過程,透過簡化但能直指核心的敘述,讓非專業人士也能夠「認識」到這門專業。認識,就只是知道有這件事,不是要去當專家,更沒有要去做學術研究。
日本知識漫畫有很多很好的知識普及作品。(編)
不理解這個普及寫作的心態,就會犯下普及寫作時最大的兩種錯誤。
第一種:你是不是想來當專家指導我啊?
極端的防衛心理,是鞏固既得利益的特徵。
第二種:讓我來好好教育教育你。
居高臨下的姿態,把人當白痴,沒人會想聽你講話。
這兩種心態同時發生,就會變成「你是不是把我當白痴,才想踏進我的領域」。
充滿自戀與自衛心態。
這種心態寫出的普及文章,沒有市場可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9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最後一個是重心,為三中線的交點,中線跟中垂線不一樣,中線跟中垂線不一樣,中線跟中垂線不一樣!很重要所以講三次,教學的老師也麻煩請跟著對學生講三次,這到畢業都搞不清楚的大有人在。
第三部分是推理證明跟三心,推理證明就不在這邊講了,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現在基本上不考,第二個是目前的數學教育來說,程度不夠的人去鑽研效果不好。簡單說就是如果前面底子沒打好,證明會不知道怎麼下手,如果基礎夠牢,現在國三證明題並不會太難解決。所以請適量處理,切勿太想要弄懂而花太多時間。
圓形沒辦法就題型一個個解釋,這真的不如去買參考書,把詳解都看到懂。只是就整合性而言,筆者比較建議,教的時候以動態畫圖輔助,學的人也可以透過這個方式,發現自己哪邊卡住。卡住的原因不見得是空間能力不佳,往往只是因為順序差了一點,讓後面整個都歪掉而已。
國三幾何會把過去一二年級學過的全部用上,所以考試成績會讓學生很挫折。這種考驗過去有沒學好的總整理,筆者個人的經驗是:「沒辦法」。過去沒打好的底,想要臨時抱佛腳,在幾何這種非常需要累積的部分一定撞牆。此時想從頭鍛鍊實在很拚,做不到也不勉強,就抓好基礎題型的觀念,把握基本分就對了。 第二部分是圓形,這是
筆者在這邊的經驗可以說是「慘痛」兩個字,因為你以為很簡單的,學生不這麼覺得,我們以為這圖片夠清楚的,學生不明白。我們得要放很多層階梯,階梯的高度還得差很小,不然會有很多人跨不過去。具體的解題就不多說,照例筆者這邊解釋教學上的技巧,有經驗的老師應該一看就知道,學生的盲點在哪。
之前提到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形成中,我們了解到秩序做為根基的重要,但這邊有不少疑問,為何「理性」在此的地位被貶低,宗教/信仰似乎被講得很重要?其實,這算是名詞誤用的結果,有些名詞的定義很嚴謹,但使用的人弄不清楚,望文生義下又接觸到不精確的說明,負負並不會在此得正
最後一個是重心,為三中線的交點,中線跟中垂線不一樣,中線跟中垂線不一樣,中線跟中垂線不一樣!很重要所以講三次,教學的老師也麻煩請跟著對學生講三次,這到畢業都搞不清楚的大有人在。
第三部分是推理證明跟三心,推理證明就不在這邊講了,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現在基本上不考,第二個是目前的數學教育來說,程度不夠的人去鑽研效果不好。簡單說就是如果前面底子沒打好,證明會不知道怎麼下手,如果基礎夠牢,現在國三證明題並不會太難解決。所以請適量處理,切勿太想要弄懂而花太多時間。
圓形沒辦法就題型一個個解釋,這真的不如去買參考書,把詳解都看到懂。只是就整合性而言,筆者比較建議,教的時候以動態畫圖輔助,學的人也可以透過這個方式,發現自己哪邊卡住。卡住的原因不見得是空間能力不佳,往往只是因為順序差了一點,讓後面整個都歪掉而已。
國三幾何會把過去一二年級學過的全部用上,所以考試成績會讓學生很挫折。這種考驗過去有沒學好的總整理,筆者個人的經驗是:「沒辦法」。過去沒打好的底,想要臨時抱佛腳,在幾何這種非常需要累積的部分一定撞牆。此時想從頭鍛鍊實在很拚,做不到也不勉強,就抓好基礎題型的觀念,把握基本分就對了。 第二部分是圓形,這是
筆者在這邊的經驗可以說是「慘痛」兩個字,因為你以為很簡單的,學生不這麼覺得,我們以為這圖片夠清楚的,學生不明白。我們得要放很多層階梯,階梯的高度還得差很小,不然會有很多人跨不過去。具體的解題就不多說,照例筆者這邊解釋教學上的技巧,有經驗的老師應該一看就知道,學生的盲點在哪。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作者Only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職場上,最難教導的人通常是那些只想要簡單標準答案,卻無法適應變化的人。事實上,大多數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職場學習的重點在於思考,吸收各方意見,並不斷更新視野。這樣的積極學習態度,能幫助人不斷進步,成長。
Thumbnail
  諸君。   寫大綱,實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啊......   小說家平常是如何工作的呢,平平淡淡、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其中,大綱是幾乎每一位小說家寫作時都會借助的工具之一。   文字必然包含「內容」,因此每一個說書人勢必需要事先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才能將故事寫出來。
Thumbnail
我們各級的教育體系又普遍缺乏邏輯學科或思考方法的課程設計,所以,在公衆言論領域,常常聽聞有心人貌似「精確」實則「曖昧」的表述,國人也往往不能判斷其意義真僞及説話人的真實意向。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詞{寫作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要用「養」的!}很合我的想法。所以的「養」是要慢慢培養,無法急就章,不是用「教」,用套「公式」的。 . 為什麼呢? 1.坊間作文補習班教「作文公式」,讓孩子去套公式,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這是短視的作法,即便是會考或學測也佔不到便宜。「千篇一律」無法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作者Only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職場上,最難教導的人通常是那些只想要簡單標準答案,卻無法適應變化的人。事實上,大多數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職場學習的重點在於思考,吸收各方意見,並不斷更新視野。這樣的積極學習態度,能幫助人不斷進步,成長。
Thumbnail
  諸君。   寫大綱,實在是一件非常非常麻煩的事情啊......   小說家平常是如何工作的呢,平平淡淡、日復一日?可以這麼說,其中,大綱是幾乎每一位小說家寫作時都會借助的工具之一。   文字必然包含「內容」,因此每一個說書人勢必需要事先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事物,才能將故事寫出來。
Thumbnail
我們各級的教育體系又普遍缺乏邏輯學科或思考方法的課程設計,所以,在公衆言論領域,常常聽聞有心人貌似「精確」實則「曖昧」的表述,國人也往往不能判斷其意義真僞及説話人的真實意向。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詞{寫作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要用「養」的!}很合我的想法。所以的「養」是要慢慢培養,無法急就章,不是用「教」,用套「公式」的。 . 為什麼呢? 1.坊間作文補習班教「作文公式」,讓孩子去套公式,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這是短視的作法,即便是會考或學測也佔不到便宜。「千篇一律」無法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