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的錯!」: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我們總認為是別人的錯 ?
因為當我們的意見或做法遭到質疑的時候,最常出現這三種心態 :
我是為你好、讓我告訴你錯在哪裡、聽我的不會錯。
《逆思維》一書中分別稱呼這三種心態的人叫做 : 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
傳教士心態的人,講話不需要證據,只想著我是在對你好,你應該要明白並接受我的心意 ;
檢察官心態的人,只想挑人毛病,有攻擊性 ;
政治人物心態的人,僅僅靠著信念做事,不分是非對錯。
我們任何人都可能會掉入這些陷阱。
解決方法是採取與上面都不一樣的心態模式 ─ 科學家。
普通人與科學家的思考方式迥然不同。
普通人的思考,對於已經知道的事,沒什麼問題,至於本來就不知道的事,少碰為妙。
而科學家,懷疑所知道的,對於不知道的事,保持好奇,並且不斷做實驗,更新自己的觀點。
科學家並不只是一份職業,它是一種心境。
閱讀來源 : 《逆思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熱情,就是你喜歡做一件事,追逐某一個目標,期待它帶來的滿足感。 所以搞清楚目標是什麼、滿足感從何而來,才知道熱情是不是用錯地方,是不是被熱情沖昏了頭。 有人內心的火是需要外人加柴的,若不及時補充柴火,火就滅了。這種人追求的是外在的認可,一旦糟遇挫折,輕則熱情消退,嚴重的話,人會焦慮,甚至不擇手段
熱情,就是你喜歡做一件事,追逐某一個目標,期待它帶來的滿足感。 所以搞清楚目標是什麼、滿足感從何而來,才知道熱情是不是用錯地方,是不是被熱情沖昏了頭。 有人內心的火是需要外人加柴的,若不及時補充柴火,火就滅了。這種人追求的是外在的認可,一旦糟遇挫折,輕則熱情消退,嚴重的話,人會焦慮,甚至不擇手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蓋瑞開始反思自己對於情緒挑戰的反應模式。 他發現,面對批評時,許多人傾向將責任推卸給他人或反思自身。 文中透過食傷和官煞的能量比對,探討當面對挑戰時,個體的反應如何影響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蓋瑞提出,內外指責的平衡是關鍵,並鼓勵食傷人與官煞人相互理解,進而促進個人內在狀態的和諧。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關於健康很重要的話題都老生常談了。每次聽到類似的評論除了麻痺無感之外、還會忍不住阻止我媽繼續說下去。
我怎麼可能是錯的 前言 從有意識以來,我們就一直在建立"我"的形象,我的名字,我的職業,我的身份,我的觀念,我的想法……並且越來越重視”我"這個字的身後代表,也越來越確信我的想法是客觀且公正的,因為,我的立場客觀,我的看法公正……因此在聽到不同於自己的看法者,特別覺得難受,特別感到不可思議……。
Thumbnail
智勝你的大腦,意味著去做一些感覺更難,但從長遠來看會帶來最大好處的心理鍛鍊。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要內建三種對錯觀,法學家、商人跟經濟學家。學好經濟學,會發現我們都不可能是完全對的。人生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
Thumbnail
生活的快不快樂,是自己的責任,你要的快樂,你自己先給! 自己的快樂是來自於環境所造成、事實上,我們自己的快樂是要來自我們內心。 人的一生,也許有部份很難由我們自己決定與選擇,別人要傷害你、罵你,是他的決定,而你要不要接受、放下、被影響,是你自己的決定。 所謂的「境隨心轉」自己取決
Thumbnail
蓋瑞開始反思自己對於情緒挑戰的反應模式。 他發現,面對批評時,許多人傾向將責任推卸給他人或反思自身。 文中透過食傷和官煞的能量比對,探討當面對挑戰時,個體的反應如何影響自身與他人的關係。 蓋瑞提出,內外指責的平衡是關鍵,並鼓勵食傷人與官煞人相互理解,進而促進個人內在狀態的和諧。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關於健康很重要的話題都老生常談了。每次聽到類似的評論除了麻痺無感之外、還會忍不住阻止我媽繼續說下去。
我怎麼可能是錯的 前言 從有意識以來,我們就一直在建立"我"的形象,我的名字,我的職業,我的身份,我的觀念,我的想法……並且越來越重視”我"這個字的身後代表,也越來越確信我的想法是客觀且公正的,因為,我的立場客觀,我的看法公正……因此在聽到不同於自己的看法者,特別覺得難受,特別感到不可思議……。
Thumbnail
智勝你的大腦,意味著去做一些感覺更難,但從長遠來看會帶來最大好處的心理鍛鍊。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要內建三種對錯觀,法學家、商人跟經濟學家。學好經濟學,會發現我們都不可能是完全對的。人生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人脈的本質是給予價值、平等交換。
Thumbnail
生活的快不快樂,是自己的責任,你要的快樂,你自己先給! 自己的快樂是來自於環境所造成、事實上,我們自己的快樂是要來自我們內心。 人的一生,也許有部份很難由我們自己決定與選擇,別人要傷害你、罵你,是他的決定,而你要不要接受、放下、被影響,是你自己的決定。 所謂的「境隨心轉」自己取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