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對讀桃花源記與天空之城:希達最後為何選擇毀滅拉普達?

在讀〈桃花源記〉的時候,腦中一直浮現的是最近剛上映復刻版的《天空之城》。天空之城的故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為1986年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動畫電影,故事建立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中,描述一位擁有神秘礦石的少女希達,在軍方政府特務穆斯卡與海盜朵拉一族的追殺之下,與技工學徒巴魯相遇的故事。根據傳說,希達身上的神祕礦石其實就是飛行石,為通往天空之城「拉普達」的關鍵,拉普達上無盡的金銀財寶以及先進的科技,成為無數軍方、盜賊、探險家逐利的戰場。(以下有雷)
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
希達身為拉普達王族的繼承人,唯有透過她拿著飛行石,並且念出家族流傳的咒語,才有辦法前往天空之城,是以希達成為了眾多勢力追逐的對象。有責任守護拉普達的希達,為何在最後與穆斯卡的對峙中,選擇毀滅拉普達呢?

毀滅是為了守護
根要紮在土壤裡,和風兒一同生存,與種子一同過冬,與鳥兒一同歌頌春天,不管你擁有了多麼驚人的武器,也不管你操縱著多少機器人,只要離開土地就無法生存的。
這是希達對穆斯卡說的話,原來拉普達毀滅的原因在於過度發展科技文明,反而忽略了與自然和諧共處,成為失了根的天空之城,最終走向了毀滅。
當希達與巴魯登上了天空之城拉普達後,眼前所見盡是荒涼殘敗,唯有一個孤獨的機器人在那裏生活著,他的身形龐大,舉止卻非常溫柔,為了怕希達與巴魯降落的飛行船弄傷了小草,小心翼翼地用自己滿是鏽痕的雙手捧起那株小草。
機器人捧起小草
機器人作為科技文明發展的產物,本身是惡的嗎?從這個小細節可見,外表奇異巨大的機器人,亦有一顆柔軟善良的心。由此可見,使得天空之城走向毀滅的原因,是永不饜足的人心。這樣的悲劇在拉普達毀滅七百年後依然沒有結束,即使拉普達早已成為虛幻,依舊有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地尋找、爭奪。
所以希達寧可使用禁忌咒語「巴魯斯」毀滅自己的故鄉拉普達,使得大家無須再為了掠奪拉普達而互相殘殺。毀滅是為了守護,究竟天空之城是理想淨土還是人間煉獄?關鍵不在於它有多少珍貴的資源和先進的科技,而在於人心。只要人心永不滿足,有再多的資產都是不夠的。

桃花源如何尋找?
回歸到〈桃花源記〉,陶淵明所描繪的理想世界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其實只是平民老百姓安居樂業的鄉下生活,並沒有任何的仙術道法、奇花異草、珍奇異獸、錦衣玉食。
使得桃花源能成為「桃花源」的原因,在於人心的淳厚,居住在桃花源裡的人民並無過度膨脹的慾望,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人之間也沒有爭端,所以就算是老人、小孩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照顧。然而人心亦是最難掌控的,是以桃花源的存在才如此珍貴。
比較故事中的三位角色_漁人、太守、劉子驥。漁人是在「忘路之遠近」之後「捨船從口入」才來到了桃花源,而太守和劉子驥有心尋覓反而尋找不到,這樣安排是為了什麼呢?漁人第一次能找到桃花源的關鍵在於「忘機」,他在回去之後動了貪念,想向太守洩漏桃花源的位置以邀功,就再也找不到了桃花源了。

為了達到理想,你願意捨棄多少事物?
一開始讀〈桃花源記〉的時候一直有一個困惑,為何有心無法進入桃花源呢?追求理想目標不是本來就該積極進取嗎?這難道不都是「有心」的行為嗎?
回到作者陶淵明身上來看,陶淵明是東晉名將陶潛的曾孫,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之下,也曾懷有濟世之志,卻在宦海沉浮之中,目睹官場的黑暗與混濁,萌生了歸隱的志向。陶淵明的歸隱之路並非一蹴而就,也曾幾度掙扎於現實與理想之間,因為家貧而不得已出仕,直到四十一歲再度出任彭澤縣令之時,才說出了「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決然辭官歸隱,不復歸來。從陶淵明的身上也可看見,在現實環境很難盡如人意的情況下,一個人要堅持做最完整的自己其實是很困難的。
陶淵明為了做回完整的自我,甘願放棄五斗米,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希達為了守護拉普達而念出了毀滅的咒語;漁人唯有在「忘機」的時候,才有幸進入桃花源一遊。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在達到理想之前,必須先看清自我追求的是什麼,而就如同一句經典的廣告詞「世界越快,心則慢。」外界的聲音往往太過繁雜,導致我們聽不見內心的聲音,而當自我太過執著於對目標的追尋,反而會忽視了心中最真實的想望。這個時候,需要的反而是沉潛下來,專注當下,不去計較利益得失,才有機會看見自己。
唯有如此,才能夠進行抉擇,而不是被眾多的慾望所蒙蔽,而忽視了自己最珍視的價值。人只有在看清自己,勇於抉擇,亦勇於捨棄的時候,才有機會達到理想,當一個人滿手都是東西的時候,沒有辦法再提取任何東西;同樣的,當一個人滿心慾望雜念的時候,亦無法追尋內心真正的嚮往。
「捨棄」這個看似消極的行為,需要得是比追求還要更堅定的內心。
這是我從希達和陶淵明身上學到的。或許等到我們都能堅信內心所愛,並且勇於捨棄的那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桃花源吧。
為了達到理想,你願意捨棄多少事物呢?
順便推廣一下,最近創了一個粉專,連結在主頁,歡迎追蹤及互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