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古人怎麼生氣,論憤怒的正確打開方式。

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會如何憤怒,是捍衛自我的武器。

前天剛好看到BBC新聞一個有趣的小報導,談論女性在傳統家庭觀念,及工作壓力的雙重夾擊下越來越憤怒這件事。憤怒在一般常識的界定裡,常常認為是種負面的情緒,但我卻認為情緒本身沒有好壞,關鍵是在你的內心怎麼與之共處,以及如何有技巧地對外釋放。
恐懼不安,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傷心痛哭,為釋放情緒、療癒自己的必經過程;憤怒生氣,代表你感到自身、或是所在乎的人事物被侵犯了,所以你必須為柔軟的心裝上盔甲,挺身捍衛自己。這不正是我們活著最好的證明嗎?
但憤怒也並非無的放矢,那是無賴在撒潑,實在不符合一個文明人的自我修養,當你的內心燃起一股難以壓抑的熊熊火焰時,不要下意識地壓抑它、排斥它,而是睜起你的炯炯雙目,直視那刺人的火光,辨析情緒從何而來,瞭解我為何如此生氣,以理性去剖析自己的情緒,才是憤怒的正確打開方式。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
這是孟子談論到關於孔子為何作《春秋》的一段對話,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是個舊有秩序正在崩解的亂世,臣子弒君,兒子弒父的親情倫理大悲劇在身邊不斷上演,眼見自己所信仰的那套仁義道德價值在亂世之中被輾碎至蕩然無存,人們的心中只剩爭權奪利的野心。孔子在翻閱史冊,抑或親眼見證著他所認為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時,會有怎樣的情緒反應呢?除了如孟子所言感到驚懼不定之外,我想內心亦有憤怒吧。
因為憤怒,所以才想起身為自己所認可的價值發聲,讓亂臣賊子感到「畏懼」。但孔子也明白,當一個人要表達自己的是非善惡標準時,會有人認可你,亦會有不少人是質疑、責難的,所以才會感嘆「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作《春秋》,以自己的筆記錄下歷史上所發生的事情,使他們能夠被後世記住。並透過「春秋筆法」、「微言大義」的方式,以一字表達他對這件事的善惡判斷。舉例而言,針對鄭莊公與其弟共叔段相爭的那段歷史,孔子是這樣紀錄的:
鄭伯克段於鄢。
之所以稱「鄭伯」而非「鄭公」,是因為孔子認為鄭莊公並未做到管束弟弟的責任,而是放任其多行不義必自斃。(故意讓他累績罪惡點數再來收拾他的概念)。稱共叔段為「段」而不言弟,是在指責他身為弟弟而逾越了自己的本分,覬覦哥哥的君位。而稱這場戰爭為「克」則是在譏諷兩兄弟相殘宛如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短短六字,從人的稱呼到動詞的使用都有其用意存在,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一字寓褒貶。」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見得會認可孔子的道德標準,但他發怒的方式亦值得借鑑,當你怒而無法直言之時,該如何表達呢?選擇用如此精準而節制的方式,去釋放自己的怒氣,既不失身分,亦能使亂臣賊子感到畏懼。而能夠如此精確的表達,源自於他對自身價值體系的清楚認知。

韓非那些說不出口的「孤憤」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餘萬言。
韓非是韓國出身的貴族公子,法家的集大成者。天生口吃,無法能言善道,不過十分善於書寫。他眼見自己的國家_韓國十分貧弱,曾多次上書給予執政上的建議,卻屢屢不被採納,在孤獨且憤怒的情況之下,曾寫作〈孤憤〉篇,剖析為何智術之士與能法之士反而不受重用。韓非所作的議論文邏輯架構嚴謹,又善用大量的典故、寓言來加強論證,曾讓秦始皇看了感嘆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可見韓非的文章寫得多麼精彩。
看得深遠的人往往很難被身邊的人理解,而不被理解的人必然走向孤獨的道路,如果你選擇做個避世的隱者,這份孤獨意味著自由;但如果你是個想要匡世濟民的能臣賢士,那份不被理解的孤獨感很難不令人感到絕望,甚至憤怒。
「孤獨且憤怒」是韓非抑鬱不得志的最佳心情寫照,然而〈孤憤〉篇雖然起了個情緒化的篇名,全篇卻不見一處情緒氾濫發洩的段落,韓非將那些說不出口的憤怒,化作理性而冷靜的論述,以傳遞他的思想。

蒲松齡以《聊齋》寓孤憤

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
生活在清朝的蒲松齡,也有著「孤獨而憤怒」的感覺。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科舉屢試不第,直到72歲才被補為貢生。他在貧病交迫的生活中,目睹了官場的黑暗及人情的冷暖,於是將滿腔的憤怒與不滿寄託在《聊齋誌異》一書中。
以〈促織〉為例,因為皇宮裡盛行鬥蟋蟀,各級官員為了討好皇帝,強迫百姓都必須上交善鬥的蟋蟀。有一個家庭正因繳不出蟋蟀而苦惱,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一個駝背的老巫,老巫給了他們一隻極其善鬥的蟋蟀,不料卻被家中九歲的兒子不小心給弄死了,使得爹娘非常生氣,兒子在愧疚恐懼之下跳井自殺,靈魂竟然附身於那隻死掉的蟋蟀身上,才化解了這場危機,使得這個家不至於遭受官府的懲處。
《聊齋》裡面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以戲謔的方式揭露官場現實的黑暗。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政治背景下,如果蒲松齡直書對於當朝統治的不滿,很可能有入獄,甚至掉腦袋的風險,所以他選擇以看似荒誕的鬼神故事,抒發自己對於種種不公不義之事的憤怒之情。
無論是以精煉而隱晦的文字,還是說理嚴謹的議論文,抑或荒誕有趣的寓言故事,從上述三種古人如何表達憤怒的例子中,可以發現憤怒雖然是一種令人不舒服的情緒,但亦是我們生而為人的證明呀!之所以感到憤怒,是因為我們對這個世界仍保有在乎,還有著想要捍衛的價值或事物,於是有了必須張牙舞爪的時刻。憤怒是人天生就有,也無法迴避的情緒,但如何承擔自己的憤怒,就需要透過後天學習了。
只有學會好好表達自己的憤怒,才能將怒火變成捍衛自我的武器,而非傷人傷己的利刃。
avatar-img
199會員
115內容數
記錄些喜聞樂見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希文樂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認為國文學科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我們不能忽視了人的感受,與美的重要性,但過往的國文教育,真的能夠教給學生這些嗎?單純背誦課本上的題解、註釋,以及和學生生活毫無連結的國學常識,才是國文常常被認為是廢科的原因。所以國文教育應該存在,但需要改變。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從八月開始在武陵高中擔任國文科實習老師,歷經了還算清閒的八月,以及被行政庶務、班級經營、備課、上台、第一次教學演示等諸多事情纏身的九月、十月,終於在忙碌的新生活中,漸漸找到能夠穩定前進的節奏,也有時間經營我荒廢已久的部落格,以下我將分享這三個月以來對於成為「老師」這個角色的心態及定位
後面的日子,無論我出什麼樣的題目,他都會和我回答類似的話,總結來說就是 : 我對這些事情都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興趣。 我的人生很枯燥,寫出來也沒有人想看。 他的回答,無疑使我的教學生涯踢到一塊大鐵板,但也讓我認真思考起「寫作」這件事,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寫出好文章呢? 寫作的意義:我為何而寫?
詩人全部工作似乎就在於「蒐集不幸」的努力上。by痖弦 詩人如何蒐集不幸? 每次讀〈坤伶〉,都能感受到詩中由文字所建構的畫面與聲音,是那樣淒然婉轉,好似就要從紙上活過來;而透過旁觀者的敘事觀點,得以呈現出欲說還休、恰到好處的留白,給予讀者想像的空間,令人餘韻無窮。 〈坤伶〉的意象分析
介於真實及演戲之間的教學演示現場 教學演示「如在感」背後的核心 而在教改的浪潮下,如今的教學越發重視以學生為主體,評審老師也會希望在你的教學演示中能展現與學生互動的能力,如建中國文科的吳昌政老師提到的: 因此我在觀察教學演示的時候,最重視的一點是「如在」。
我認為國文學科有存在的價值,因為我們不能忽視了人的感受,與美的重要性,但過往的國文教育,真的能夠教給學生這些嗎?單純背誦課本上的題解、註釋,以及和學生生活毫無連結的國學常識,才是國文常常被認為是廢科的原因。所以國文教育應該存在,但需要改變。
我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 前陣子聽了李崇建老師在TED的演講,題目為「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在演講的開頭即拋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們願意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嗎?」乍聽之下,也許很多父母或是老師都會回答「可以啊!」 但如果將這個問題具體細分成生命中的每個決定呢?你允許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自己要念什麼
從八月開始在武陵高中擔任國文科實習老師,歷經了還算清閒的八月,以及被行政庶務、班級經營、備課、上台、第一次教學演示等諸多事情纏身的九月、十月,終於在忙碌的新生活中,漸漸找到能夠穩定前進的節奏,也有時間經營我荒廢已久的部落格,以下我將分享這三個月以來對於成為「老師」這個角色的心態及定位
後面的日子,無論我出什麼樣的題目,他都會和我回答類似的話,總結來說就是 : 我對這些事情都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興趣。 我的人生很枯燥,寫出來也沒有人想看。 他的回答,無疑使我的教學生涯踢到一塊大鐵板,但也讓我認真思考起「寫作」這件事,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寫出好文章呢? 寫作的意義:我為何而寫?
詩人全部工作似乎就在於「蒐集不幸」的努力上。by痖弦 詩人如何蒐集不幸? 每次讀〈坤伶〉,都能感受到詩中由文字所建構的畫面與聲音,是那樣淒然婉轉,好似就要從紙上活過來;而透過旁觀者的敘事觀點,得以呈現出欲說還休、恰到好處的留白,給予讀者想像的空間,令人餘韻無窮。 〈坤伶〉的意象分析
介於真實及演戲之間的教學演示現場 教學演示「如在感」背後的核心 而在教改的浪潮下,如今的教學越發重視以學生為主體,評審老師也會希望在你的教學演示中能展現與學生互動的能力,如建中國文科的吳昌政老師提到的: 因此我在觀察教學演示的時候,最重視的一點是「如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憤怒其實並不可怕,他就像火山一樣,龐大的能量蓄積一段時間就必須找到出口噴發。或許憤怒裡蘊藏著許多未發掘的智慧,或許憤怒是神聖的。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源自由憤怒帶來的動力。人類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在憤怒之下產生。人類的文明,也多是因為憤怒而進步。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不懂情緒,請站起來離開吧!」 賞識、親和感、自主、地位、角色是人類的五大狀態維度,而這些狀態特別容易引發情緒的產生。 過往,身邊人總會教我們: 「不要生氣」....怎麼可能!! 「直接面對憤怒,直球對決」....談何容易!! 「忽略你的脾氣吧」....屁話!!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憤怒其實並不可怕,他就像火山一樣,龐大的能量蓄積一段時間就必須找到出口噴發。或許憤怒裡蘊藏著許多未發掘的智慧,或許憤怒是神聖的。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源自由憤怒帶來的動力。人類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在憤怒之下產生。人類的文明,也多是因為憤怒而進步。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不懂情緒,請站起來離開吧!」 賞識、親和感、自主、地位、角色是人類的五大狀態維度,而這些狀態特別容易引發情緒的產生。 過往,身邊人總會教我們: 「不要生氣」....怎麼可能!! 「直接面對憤怒,直球對決」....談何容易!! 「忽略你的脾氣吧」....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