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3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心理保護因子的培育

心理保護因子的培育
心理保護因子的培育
人一生中難免會遇到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或心理重大傷害,這些心理傷害會對當事者身心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響且常會維持一段時間,它會讓當事者出現負面心情、 對自我的失望、迷惘,甚至會對未來失去目標或心生自殺念頭。人的內心出現破洞,幸福將會不斷漏出,不早點發現破洞填補起來,人將會一直處在不滿足狀態,不斷痛苦地追逐幸福,然後出現心理症狀。因此如何幫助當事者發現問題度過危機,是專業心理工作者常思考的議題。目前社會上各種心理諮商治療模式、心理健康課程訓練相當豐富,只要了解當下面臨的議題與心理狀況,找到合適的處遇或訓練方式,通常心中的議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心理學上對「異常」的定義是依幾個普遍認同的標準來判斷,這些標準被分類為4D:失常(deviance)、失能(dysfunction)、痛苦(distress)、危險(danger)。失常(deviance)的情況很多樣,從失眠忘食到邪靈附體皆是,我比較不從偏離群體常態分佈去評量個案,這會因文化、年齡、社會地位而異,但在自我比較上像是睡眠不良、飲食習慣急遽改變等,倒是蠻重要的判斷。失能(dysfunction)指個案無法正常發揮自身功能,失去原本擁有的能力,例如記憶力下降、數理功能降低、無法專注等等甚至導致無法上班、上課,甚至是無法自理生活。痛苦(distress)是指恐懼、憂鬱、焦慮等情緒狀況不穩定,例如像是躁鬱症個案內心的拉扯,對事情極度的不安或煩躁,心中產生非常強大想逃離現狀的心態。危險(danger)是指自傷或傷人的想法與行為,自傷包含割腕、蓄意燙傷、自殺等;傷人包含打人、砍人甚至殺人等,這部分如出現具體行為通常是已經涉及嚴重的心理疾病與犯罪行為。
不考量遺傳、生理的因素,僅考量心理、社會環境的因素下,在我心理諮商服務的經驗中,[失常]的原因較多是來自於生活壓力沉重,例如經濟上、學業上、工作上、感情上的追求困難或難以維持,常發生的不良情況就是睡眠、食慾、性慾的變化。睡眠不良帶來的煩躁感,帶給日常生活作息與情緒影響很大;另外還有食慾性慾的喪失或過度問題,對身體的健康影響很大。[失能]的原因較多是來自於環境適應不良,處於一個非常不利的學習、工作、家庭環境,人會將無法克服的焦慮不安轉化到身體上,或是因恐懼而不敢做造成信心喪失技能退化。當壓力超過極限時,當事者無法用溝通或行為處理時,就會由身體狀況來反應,漸漸地形成病態的轉化症狀,例如頭痛、頭暈、雙腳發抖、視力減退、四肢無力等症狀,強迫自己隔離不良環境。
[痛苦]的原因較多是來情緒起伏過大,心情無法平靜下來的結果,導致暴怒、哀傷、焦慮、混亂的狀況會頻繁出現,嚴重影響週遭的人際關係互動,形成可怕的負向漩渦,讓人常常出現恍神或是情緒事件閃現的情況,整天沉浸在痛苦的噩夢之中。[危險]的原因較多是來自認知失調嚴重,對人、對環境、對未來的負向認知,使人認為周遭有人想要傷害他、沒有人能幫助他、未來已經沒有希望,造成憂鬱低落放棄自我的自殘現象,或者是焦躁厭惡到想要去傷害別人宣洩情緒,嚴重者甚至出現傷人後自傷的慘劇。
心理上、社會適應上的不良狀況通常是可以用發展逆推方式處理克服的,而降低當事者議題的危險因子、增強當事者自身的保護因子,是我對心理議題一貫的處遇模式。當人理解了當下面臨的議題與心理狀況,就可以據此找到合適的處遇資源。精神醫療、心理諮商治療處理心理危險因子歷史久遠相當成熟,社會上服務資源與相關書籍豐富,在此不多贅述。複雜的現代社會環境,保護因子所帶來的預防力與復原力是一般大眾比較需要的。之前有學員問起,為何相同的問題相同的境遇,有人很快回復正常情緒與生活,有人就會持續負向低落一段時間?這就是因為每個人的保護因子不同。常見的保護因子有社會支持、壓力適應、自我認同、幽默感、理性判斷、情緒調適、未來規劃與掌握等。強大的保護因子可以讓人快速地回復平常心,甚至達到不受心理議題干擾的預防效果。因此,如何探索自我人格特質缺陷,了解自己容易陷入心理4D異常的那些狀態,找出並培養自己需要的保護因子,讓自己的生活、家庭、人際更加美好,是現代人需要重視的人生課題。
保護因子的培養,坊間有相當豐富課程可以運用,也有許多相關書籍可以觀看參考,但是觀看書籍除非已有相當的理解力,否則效果非常有限。就我個人的經驗與觀點,對於生活壓力沉重議題,有催眠課程、放鬆技巧訓練、舒壓技巧訓練、芳香療法、音樂療法等課程療程可以運用,可以幫助與學習到日常生活中可以緩解壓力的技巧,讓人每天有足夠的動力面對困難;對於環境適應不良議題,有人際溝通訓練、親子互動訓練、婚姻與家庭治療、圖卡故事敘說、心理劇、牌卡桌遊等課程療程可以運用,幫助自己與重要他人溝通互動,增進良好的親近關係,進而產生環境的保護力與生涯發展的助力。
對於情緒起伏過大議題,有靜心療癒、呼吸專注訓練、瑜珈技巧訓練、舞蹈治療、禪繞畫等課程療程可以運用,讓人學習到面對煩躁或痛苦的事件,如何有效率的平復心情理性處理問題,不會因一時情緒做出錯誤的判斷,導致後續需要用更多的心力去收尾;對於認知失調嚴重議題,有正念覺察、認知重建法、自我探索、藝術治療、園藝治療、眼動身心重建法等課程療程可以運用,讓自己從惡意認知的負向漩渦中逃離出來,重新看待當下重要的人事物,改變自己對於自身、人際社會的觀感,重新思考規劃未來美好的人生,珍惜當下自己重視的人事物。一些心理課程療程會產生兩者以上效果,在選擇時應仔細觀看課程說明與講師的專長經歷,讓自己參與時能有良好的收穫。另外也有一些學理應用的課程講座,比較需要有一定經驗的人參與,剛開始想自我了解處理議題者,可以選擇參與較具功能性目的性的課程講座。
人際不良的躁鬱、失業退休的壓力、病症末期的不安、失去親人的傷痛,這些壓力與情緒都是生命中經常遭遇的課題,也是必須在專家的協助下一同跨越的生命難關,經由培養良好有效的保護因子,可以形成堅強的預防力與回復力,讓人順著生命流動且幸福地活在當下。培養良好有效的保護因子不是絕對性可以處理心理議題人生困境,當心理4D異常狀況嚴重時還是要尋求精神醫療、心理諮商治療相關資源處理,不可以避諱就醫求助。任何人在人生中都有可能面臨無法獨自跨越的陡峭山崖,比起遇到事件議題時盲目尋求協助,優先做好自我探索瞭解自身心理破洞,思考並學習適合的心態與方式面對自己與家人生老病死的人生議題,才能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平穩與美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