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提問 Q1:有自學能力的你們,目前為止上大學帶給你的好處是什麼?或者是說你們期待在大學能獲得什麼自學無法獲得的?
我覺得是個緩衝的地方吧,可以有時間跟空間去實驗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可以有蠻多資源的,諸如一堆免費的軟體可以用。至於有什麼事是自學無法獲得,大學可以的,我覺得主要是研究的資源吧。最後,上課不是大學CP值最高的事情,畢竟教學對教授來說多半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研究 。
Q2:會建議哪些人去大學上課,哪些人直接創業?
邱:其實兩者並不衝突。看你的目標是什麼,大學設立的目的是培養研究人才,所以基本上讀大學多半是學研究的東西,而創業除了許澤說的看到需求,另外一點是你自己想為社會帶來的改變,所以如果有什麼你覺得你非做不可,而且現在沒人在做的,那或許你就可以去創業了。
不穩定的工作不一定是壞事。大學不一定是需要進入的途徑,但大家還是會覺得需要進大學。
如果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或是方向,大學只是資源或是路徑之一。但有人希望進大學可以反轉階級,這件事我覺得是另一個面向的問題。
Q3:你們是如何摸索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大概是在什麼時候被啟發?
何:我覺得我自己是走一步算一步,單純自己很喜歡看雜誌,而萌生創刊念頭。當初沒想太多就開做了,當然過程中有跌跌撞撞,最後慢慢摸索出一些方向〜最後才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缺乏「開始的勇氣」,卻忘了其實開始之後,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
Q4:有無自我探索的推薦方法?
(1)自我探索自我探索測驗(如MBTI測驗、大五人格測驗、9型人格測驗、Holland6型人格測驗、團隊中角色定位、Gallup人格測驗等)
(2)找出自己的優劣勢特質-自我探索表格:分析自己日生活中的事件,對其的自信程度、事前期待、專注心流、成就感、愉悅程度等 。
Q5:目前我是資管科系,但目前對於資訊相關的內容不再有濃厚的興(讀的下去,但沒有很有熱誠),反而對於人文、寫作、文學相關的內容有熱誠,未來出路比較不想因為資訊背景而出來當工程師。所以,我的問題是我該繼續讀資訊相關的,還是轉到人文、文組相關的科系?
何: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由我們來回答。我覺得可以去思考和想像看看,未來兩條路的樣貌可能是什麼樣,再去評估,這些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許:
一、要「刻意探索」,不能隨波逐流過一般的大學生活 ,單純把課業修過,每天都在跟朋友吃飯、聚會。而是要抽出一部份時間網路上學習新知識,不管是透過線上課程,或是參加讀書會等等。
二、開始刻意探索後,也不會說一個禮拜、一個月,或是一年,就一定有解答。探索是持續的,總有一天你會因為自己的刻意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但沒有刻意探索,一切都是0,不可能找到的〜
小總結 1.由小階段的嘗試,建立小階段的目標,藉此來漸漸建立自信心。(大三、大二的規劃、年規劃、月規劃、周計畫...)
2.擁有創業者思維,但不一定要成為創業者。創業者思維:進步、自主找資源學習、勇於克服困難
3.不要害怕嘗試,年輕人有的是時間,有個轉變再轉個彎繼續努力。
4.不管讀的科系是如何,只要不要想蒙混過去、保持進步、不斷與自我對話和自己想追求的事物,未來不管科系如何一定有不錯的發展。
5.要先確定這東西能幫助到你,再去修課!不是對這興趣就去修課,而是要先有研究。
自我大學生涯歷程與省思
今天早上,在社群中看見圖二這張圖片。讓我去省思大學這1.5年的生活。
當初高中時期的我,以「諮商心理」或是「心理系」為唯一目標。但是,在高三學測完後,發現自己學測考爆了,但是又有繁星推薦的升學管道資格,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到目前讀的科系有「教育心理學」與「語言發展心理學」等相關心理課程,因此就填了目前這所學校的校系。也由於繁星比起一般用申請入學管道還要早放榜,所以我便開始規劃我接下來的人生。
2021年5月,加入
島島阿學 這個教育組織後,對我來說是一個人生新的開始。在專案的過程中,去探索許多以前沒聽過或看過的東西,像是數位工具(notion、slack、hackmd)的使用、UXUI設計、前端工程、行銷、教育創新……等。這也促成我開啟世界的第一道大門。而上了大學後,我也持續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包括讀書會、演講、工作坊或是服務學習等,這也讓我促成開啟跨領域與探索未來的第二道大門。
從高中到現在,對於任何事我都秉持著勤奮認真且負責的態度去面對,大一上依然還是像高中一樣,非常努力地去學習系上的課業,總被教授、同學說很認真向學之類的話語。一直到大一下遠距教學後,忽然發現自己對於系上的課業不是那麼感興趣(除了資訊、編輯、文學課這三個類別除外),恨不得想要去撕下眾人眼中好學生的標籤。但是,最後想想那只是別人眼中的標籤,難道好學生=認真的把系上課業學好,而不去管自己的生涯或是未來道路了嗎? 因此,我申請了心理系的輔系以及相關資訊的學程,讓我重新思考未來的道路。
直到大二上開學後的前幾週,在「語言發展心理學」的課堂,讓我訂下自己的心,
我要為自己的未來道路去負責,而不是只看見現在而已 。因此,我開始對於系上的課業比重放得低一些(當然對於成績、作業、報告還是得盡100%的全力去做完,至少要達到一定水準),反而轉往戰場到心理學的領域發展。但是,自己心中冒出的念頭,總該要給自己一個目標,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去發展或探索吧,這樣好像無頭蒼蠅般的迷失方向。然而,心理系又有許多職涯分類,包括有工商領域、設計領域……等。摸了很久、探索了一陣子,其實發現在島島阿學的專案中,也學了一些些商業模式或是電子報網路行銷等專業技能,所以這也促成我自己想要往心理學與行銷的道路上發展,而之前也在
台北NPO聚落 中舉辦過活動,也發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應該會是NGO或NPO等相關組織。所以大二上結束時,我也對自己說,「
別人眼中的你不是真正的自己,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眼光與想法,朝著現有的目標與規劃前進,生涯不時一蹴可就的,他是在慢慢地摸索、探索中得到的結果。Keep it going!未來還有許多相關實務需要自己靠著自學而達成的,不要放棄,就能得到想要的目標。 」
回歸今日的大主題,回頭來想我時常說自己,應該當初去選擇不分系的吧!從教育、資訊、心理再到地方創生等議題都略有涉略,以及興趣還蠻大的。套用一句之前則文老師在陽明交通大學的始業式上所說的話:「上哪間大學哪間科系,只代表你的必修課程長怎麼樣子,不代表你的人生是這樣子,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將大學念得很精彩。」雖然自己知道說自己的志向與發展不在本科系,但是對於本科系的訓練方式,其實影響深遠,發現自己喜歡上寫作或寫文章,因此我才會開始經營這個Blog。
經過這1.5年的大學洗禮,慢慢地發現自己學習的模式在改變,老實說專案/專題式的學習更甚於老師上課或是小組討論的上課模式 ,畢竟要自己發現問題、去摸索與探索,才能找回自己的學習動機。
延伸補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