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心得】雜七雜八人生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節錄自2022年8月4日 講座Google meet畫面截圖)

(節錄自2022年8月4日 講座Google meet畫面截圖)

2022年7月~8月份,是學習家小羊社群成立了一週年,因此舉辦了好幾場的對談活動,以下將整理這個月精彩的講座內容。

🎉關於求職

面對大學畢業季,大家都會努力地瀏覽職缺,找到一份自己非常熱愛的工作

倘若今天,有一家公司是你一直很想去的地方,也是你的夢想。但是今年面試被刷掉之後,你覺得你下次(明年或有開職缺時),你會想不放棄地再投遞一次嗎?

當你再投遞一次履歷時,你這時就有「面對失敗」的勇氣。

但是要注意很重要的幾點:

1)動機:為何失敗後,你會想再投一次

2)今年的你vs過去的你有什麼改變(成長了什麼….)

🎉關於團隊

(一)團隊分類

關於團隊,其實很重要的就是「學習合作與共識」,儘管是一人團隊或公司,也要面對他方的合作關係。

這裡將以簡單方式來分類團隊。團隊可以分為「學生團隊」與「社會團隊」這兩者。以下將以表格比較兩者。

raw-image

因此,由上述可知,在學校的團隊,制度雖然好傳承,不過文化就非常難傳承了。反觀社會團隊,比較沒有這部分的問題。

(二)團隊或組織運作的技巧

1.運用80/20法則,將團隊組織目標放在「最」重要的活動或事情上,不要什麼都做,要有取捨。並且依照團隊組織原本的核心初衷與目標,不要隨意中途看到甚麼就去做什麼,如果非得一定要的話,要詢問團隊成員所有的意見,並且詳細說明整個時程和流程。

例如:你的團隊組織是在做關於SDGS的活動,假設今天有3個邀約(2個營隊,1場演講),剛好都在8/1~8/4,此時你們要討論這3個邀約哪個最為重要,專注於其中之一或二即可,將團隊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在團隊之餘,也要顧及他人的身心靈與成長。

【補充資料:80/20法則 https://asana.com/zh-tw/resources/pareto-principle-80-20-rule

2.分工與管理要非常明確

🎉關於Mentor

Mentor,又稱為導師,指的是你的前輩,或是在某領域專研的人,甚或是經驗豐富的人。在這個世代中,其實蠻推薦大家要有Mentor,畢竟他們是比你有好幾年的經驗的人,當我們遇到生涯/職涯相關問題時,可以向他們請教詢問。那我們如何找到Mentor呢?

(1)勇敢去私訊你追蹤已久的粉絲專業,向他們請教問題

(2)參加課程與講座時,通常都會有Q&A環節,此時你要第1個舉手發問,然後結束後,如果講師沒有很趕時間,你可以繼續與他詢問,甚或是交換聯絡資料,方便未來有問題時再詢問。

<總結>在這個世代,不要害怕去詢問,通常你只要問了,對方都會給你解答,說不定你還會有意外的驚喜與收穫喔。

【補充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posts/pfbid033uj73icfLELXBN99tqEYJvxjd3DsXQAYasoBbyrQFgDXtPrxsBtpo9sNj6nw68Gl

🎉關於「國際人才」

(一)這世代與以前的世代之不同

1.學生更焦慮了→慢下來;學生更優秀了→資訊很多且連結世界

2.變化更快速:

(1)在學校時,要每半年~一年看一次產業→累積課外技能

出社會後,跨領域結合自身的學習

(2)某些學校線上課程列入學分→新的學習型態的變化

<注>可以去看國外的產業,然後比較台灣VS國外的產業發展

(二)國際人才所需的能力

1.「輸出」的能力

(1)有意識地記錄學習

(2)介紹

(3)個人品牌(形象)

(4)表達:圖片+文字(條理+簡要)

2.「溝通」的能力→分工變細了

(1)共同工作(因為語言、種族…的不同)

(2)對象不同

3.「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問題>收集資料>假設>制訂方案

4.「國際觀」

(1)不同文化VS在地文化

(2)互相尊重

(三)創新的目的與方法

1.目的:

(1)因為現在體制無法馬上改變,但要因應職場近年來的快速變化,所以要「藉勢用力」(藉由新東西與新型態來改變)

(2)創造更好的環境

(3)創新者少,風險高

2.方法:

(1)在體制外

(2)提供平台(貼文、實習、講座、活動)

(3)時時問自己”why”→做出選擇,不只有表面利益

✨推薦的資源

1.二十一世紀教育現場

https://medium.com/二十一世紀教育現場

2.你的努力沒被看見,就根本沒有價值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p270-你的努力沒被看見-就根本沒有價值/id1452688611?i=1000569055116&l=en

3.教育四方匯-國際觀的意義與重要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0Ko06uOt0Q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袋鼠Kangaroo's Blog
35會員
98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袋鼠Kangaroo's Blog的其他內容
2023/12/31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Thumbnail
2023/12/31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Thumbnail
2023/12/18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Thumbnail
2023/12/18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Thumbnail
2023/12/15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2023/12/15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團隊的理念與熱情用盡而造成團隊成員出走,新一輪的招募成員無法順利接手運作,也無法在其中找尋自我定位與價值,當任期結束又是再一輪的惡性循環,直到資源耗盡,最終落寞收場。
Thumbnail
當團隊的理念與熱情用盡而造成團隊成員出走,新一輪的招募成員無法順利接手運作,也無法在其中找尋自我定位與價值,當任期結束又是再一輪的惡性循環,直到資源耗盡,最終落寞收場。
Thumbnail
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很多成功大學的學生,包含研究所與大學部。 可能因為少子化,現在每位學生在學校可得到的資源其實很多。舉凡跨國的跨校參訪機會、國際交換生、大小企業的實習、校園講座、寒暑假培力營隊、學生技術社群、各種人文與科技的體驗營等。實在是沒有選擇困難問題的人都選擇困難了。 除了會讀書以外,大多
Thumbnail
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很多成功大學的學生,包含研究所與大學部。 可能因為少子化,現在每位學生在學校可得到的資源其實很多。舉凡跨國的跨校參訪機會、國際交換生、大小企業的實習、校園講座、寒暑假培力營隊、學生技術社群、各種人文與科技的體驗營等。實在是沒有選擇困難問題的人都選擇困難了。 除了會讀書以外,大多
Thumbnail
2022年7月~8月份,是學習家小羊社群成立了一週年,因此舉辦了好幾場的對談活動,以下將整理這個月精彩的講座內容。 🎉關於求職 面對大學畢業季,大家都會努力地瀏覽職缺,找到一份自己非常熱愛的工作 倘若今天,有一家公司是你一直很想去的地方,也是你的夢想。但是今年面試被刷掉之後,你覺得你下次(明年或有
Thumbnail
2022年7月~8月份,是學習家小羊社群成立了一週年,因此舉辦了好幾場的對談活動,以下將整理這個月精彩的講座內容。 🎉關於求職 面對大學畢業季,大家都會努力地瀏覽職缺,找到一份自己非常熱愛的工作 倘若今天,有一家公司是你一直很想去的地方,也是你的夢想。但是今年面試被刷掉之後,你覺得你下次(明年或有
Thumbnail
強者有一百種類型,但效率不彰者,卻都驚人的相似
Thumbnail
強者有一百種類型,但效率不彰者,卻都驚人的相似
Thumbnail
前兩天參加一場線上的新書分享會,作者這次推出談「領導」的書,聽著作者分享自己過往擔任團隊領導的經驗,也勾起自己的過往回憶,分享會的主持人在結尾時提到,根據調查,現在的年輕世代比較不願意擔任公司組織內的領導階層,我有點訝異,如果你有機會,或者是你是否願意爭取成為一個領導者?
Thumbnail
前兩天參加一場線上的新書分享會,作者這次推出談「領導」的書,聽著作者分享自己過往擔任團隊領導的經驗,也勾起自己的過往回憶,分享會的主持人在結尾時提到,根據調查,現在的年輕世代比較不願意擔任公司組織內的領導階層,我有點訝異,如果你有機會,或者是你是否願意爭取成為一個領導者?
Thumbnail
你心目中期待的大學生活必修社團學分,或是你曾經考慮創社嗎?當從一個人變成一個團隊會發生什麼事呢?
Thumbnail
你心目中期待的大學生活必修社團學分,或是你曾經考慮創社嗎?當從一個人變成一個團隊會發生什麼事呢?
Thumbnail
畢業季節將近,相信不少莘莘學子將會轉變身份踏入職場,這次的分享可能會令滿懷理想的你受到嚴重打擊,但希望你可以好好收藏做好心理準備。 1. 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不要將兩者混為一談 學生時代,大家沒有很大利益衝突,上課坐在一起做做作業很快就會變成朋友甚至成為一生摯友,但是當你踏入職場的一刻,請放
Thumbnail
畢業季節將近,相信不少莘莘學子將會轉變身份踏入職場,這次的分享可能會令滿懷理想的你受到嚴重打擊,但希望你可以好好收藏做好心理準備。 1. 同事是同事,朋友是朋友,不要將兩者混為一談 學生時代,大家沒有很大利益衝突,上課坐在一起做做作業很快就會變成朋友甚至成為一生摯友,但是當你踏入職場的一刻,請放
Thumbnail
過去受幾位一起合作夥伴所託,開始建立並帶起一支不大不小的團隊,儘管因為疫情關係最終沒能繼續前緣,也是積累的許多感觸。 授權是「認真的」授權 首先最大的感受就是既然要「委託」,那就是一件責任與權力上的全部授予。否則就應該在開始支出劃定完整的界線,讓委託者與受託者彼此知道疆域。 在前期開始建立團隊時,
Thumbnail
過去受幾位一起合作夥伴所託,開始建立並帶起一支不大不小的團隊,儘管因為疫情關係最終沒能繼續前緣,也是積累的許多感觸。 授權是「認真的」授權 首先最大的感受就是既然要「委託」,那就是一件責任與權力上的全部授予。否則就應該在開始支出劃定完整的界線,讓委託者與受託者彼此知道疆域。 在前期開始建立團隊時,
Thumbnail
從高中到大學,我都有一個積極投入的社團,高中的時候是生研社,大學的時候是自保社,對我來說學生社團是一個跟離開課業束縛的桃花源,但我並非一昧為了逃離考試上課才加入社團,更大的原因是因為社團裡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還能學到很多課本老師不會教的事情,也因為這樣我覺得不管多累,都很值得努力。
Thumbnail
從高中到大學,我都有一個積極投入的社團,高中的時候是生研社,大學的時候是自保社,對我來說學生社團是一個跟離開課業束縛的桃花源,但我並非一昧為了逃離考試上課才加入社團,更大的原因是因為社團裡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還能學到很多課本老師不會教的事情,也因為這樣我覺得不管多累,都很值得努力。
Thumbnail
暨盛夏的「拾回我自己~生命故事探索與整理」後,秋季班轉眼間也過了一大半。如果說夏季班是第一次在社大開課,那麼秋季班就是第一回用長達18週的時間來RUN這個方案。從這段經歷中,除了對教學有更多體會,對生命本質似乎也長出更豐富的學習與映照⋯⋯
Thumbnail
暨盛夏的「拾回我自己~生命故事探索與整理」後,秋季班轉眼間也過了一大半。如果說夏季班是第一次在社大開課,那麼秋季班就是第一回用長達18週的時間來RUN這個方案。從這段經歷中,除了對教學有更多體會,對生命本質似乎也長出更豐富的學習與映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