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寫作真的能療癒嗎? 這四個字偶爾會出現在生活中, 不管是網路的文章還是從電視或廣播.
真的可以嗎?
某個程度上可以吧, 畢竟無法預測到當自己決定把心一層一層撥開告訴別人一件事情的時候, 對方是甚麼反應, 除了有在收費的心理諮商不會對你口出惡言,不然以後生意不用做, 好友或是家人有時他們的反應只會造成更多的傷害. 那還不如不說, 或是來方格子發洩一番, 不用花錢, 有人看自己寫的廢文還能高興一下,好像自己離海明威又近一點了, 要是哪個不長眼的留了讓自己不痛快的言論, 一律打成網路酸民, 人躲在了鍵盤的背後, 電源線遠比理智線來得管用.
開了方格子很久, 一直沒來寫文章, 準備好要自我療癒了嗎? 我不知道, 要寫作療癒我自己, 我要先面對那坑坑疤疤的內心, 每個人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有些傷心事, 我只能說自己特別敏感, 我也不喜歡自己這樣, 寧願自己是粗神經大手大腳的人, 凡事觀察入微只會徒增苦惱. 所有生活中的瑣事累積起來, 有時候真的能讓一個成年人無力, 真正難過的時候, 一滴眼淚都掉不出來, 只是靜靜地坐著, 唯有呼吸陪伴著自己.
就當作是2023年的目標吧, 今年我想要持續地寫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桃園李小姐本是英國留學生, 在台灣有大好前程, 留學期間與英籍先生相戀後智商歸零決定定居英國, 目前一家四口在英格蘭小鎮生活. 在這裡分享英國生活的瑣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本文探討作者克服寫作障礙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的抗拒、焦慮到最終享受寫作的過程。文章以第一人稱敘事,真實呈現作者的內心掙扎與轉變,並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內心的聲音,開始寫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面對壓力和不公時產生的憤怒與恨意,並進一步揭示這些情感如何成為創作的強大動力。透過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視角,文章分析了恨意的矛盾性、功能,以及如何將這些負面情感轉化為有意義的創作行為,最終促進自我探索和社會變革。
Thumbnail
“寫作是一扇通往內心的窗,讓我們在混亂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個案原先是要來處理憂鬱和失眠的問題,不過療癒的時候發現憂鬱的部分其實要先從療癒胸口開始,因為改善胸口情況就能改善憂鬱。
Thumbnail
4月份,「強烈情緒」為主題,自發進行「七天自由書寫」。筆者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些方法和技巧。適合對自我療癒感興趣的人。
Thumbnail
寫文章對我來說是一種療癒。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細細聆聽內心的聲音,這段時間像是在享受紅茶或威士忌的香氣一樣,帶來幸福感和治癒。 雖然常讓人感到意外,但我其實是個害羞又愛說話的人。我的話常常不著邊際,和朋友聊天後,經常感到後悔。「如果那時那樣說,或許會更傳達心意吧」「會不會被認為我只是想講自己的事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於"情緒療癒"抱持著質疑甚至排斥的態度,認為心情不好就好啊! 大家都會心情不好啊!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不好也是過一天,還要去什麼"療癒"?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著偏見及忽視蠻可惜的 情緒療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需求和內在世界,當然這絕
Thumbnail
別把人生活得像待辦清單,每天都在滿足內在批判者的要求 -艾美.布魯納 內在時常會有一個聲音對我說,你要小心,還有很多你應該注意但你沒注意到的危險,不要粗心大意,不要太過自信,要是因為你的疏忽而發生意外,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這種自我批判的聲音是否讓你感覺熟悉?讓你一直感覺到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本文探討作者克服寫作障礙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的抗拒、焦慮到最終享受寫作的過程。文章以第一人稱敘事,真實呈現作者的內心掙扎與轉變,並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內心的聲音,開始寫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面對壓力和不公時產生的憤怒與恨意,並進一步揭示這些情感如何成為創作的強大動力。透過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視角,文章分析了恨意的矛盾性、功能,以及如何將這些負面情感轉化為有意義的創作行為,最終促進自我探索和社會變革。
Thumbnail
“寫作是一扇通往內心的窗,讓我們在混亂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Thumbnail
個案原先是要來處理憂鬱和失眠的問題,不過療癒的時候發現憂鬱的部分其實要先從療癒胸口開始,因為改善胸口情況就能改善憂鬱。
Thumbnail
4月份,「強烈情緒」為主題,自發進行「七天自由書寫」。筆者的心得與建議,並提供些方法和技巧。適合對自我療癒感興趣的人。
Thumbnail
寫文章對我來說是一種療癒。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細細聆聽內心的聲音,這段時間像是在享受紅茶或威士忌的香氣一樣,帶來幸福感和治癒。 雖然常讓人感到意外,但我其實是個害羞又愛說話的人。我的話常常不著邊際,和朋友聊天後,經常感到後悔。「如果那時那樣說,或許會更傳達心意吧」「會不會被認為我只是想講自己的事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於"情緒療癒"抱持著質疑甚至排斥的態度,認為心情不好就好啊! 大家都會心情不好啊!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不好也是過一天,還要去什麼"療癒"?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著偏見及忽視蠻可惜的 情緒療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需求和內在世界,當然這絕
Thumbnail
別把人生活得像待辦清單,每天都在滿足內在批判者的要求 -艾美.布魯納 內在時常會有一個聲音對我說,你要小心,還有很多你應該注意但你沒注意到的危險,不要粗心大意,不要太過自信,要是因為你的疏忽而發生意外,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這種自我批判的聲音是否讓你感覺熟悉?讓你一直感覺到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