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修行在梵唄:《零噪音》讀後心得

我還記得剛接觸佛教的時候,前一秒還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師姐,站上台後,整個人卻變成莊重地在唱誦經文的修行者,由於當時的畫面太過震撼,我對於在共修時的唱頌(又稱為梵唄)產生了極大興趣,加上法鼓山體系的唱頌相當攝心,便在精舍追隨著法師一起學習梵唄。
梵唄原為印度宗教慣用的唱頌風格,梵音譯全稱「梵覽摩」,用來代指印度地域事物,也可以指清淨無染的,故梵唄一詞,可解釋為「印度式的諷誦」或「清淨的諷誦」(維基百科),在中國北傳佛教史中,梵唄的濫觴來自於曹植一日遊魚山,突然聽到空中有梵樂詠讚,回家後摹寫出音律,寫出漢地第一段梵唄,有魚山唄的公案。
第一次上課我以為法師就會直接開始教唱頌,沒想到法師要我先放鬆,靜下心來,因為身心靈是一體的,心裡緊繃就會影響到聲音(而且法師聽得出來...)唱頌比較上手知道怎麼唱音調之後,加上打法器,便要注意在唱到哪個地方要敲,而且手部動作要放輕,不然敲出來的聲音會太過僵硬,法師說在領眾共修上,是需要非常的專注,也要身體相當放鬆,並且注意與其他的法器互相配合,還要注意大眾的唱頌狀況等等,這想讓我想到其實這也是一種禪修,既要專注於一心,亦要放鬆身心,如果心容易散亂的人,梵唄也可以是一種讓你很忙到暫時沒有雜念的修行,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薰陶,在梵唄中亦是一種修禪定的過程,有這樣的看法後,便能稍微體會雖然佛講了八萬四種法門,但每個法門都是契合不同人的資質,目的是要讓我們減少煩惱,達到自在的身心狀態。
「前往寧靜的靜修之地。沉思能讓內心恢復平靜與寧靜,然後我們才能深入內心去探索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零噪音》
作者亦在書中提到現在拜科技發達所賜,任何事情都變得相當容易聯繫,但也奪走了許多珍貴的注意力,導致許多真正重要的事情都沒有時間去靜下來好好思考,並觀察現在人的「資訊肥胖症」(infobesity):過量的電子郵件、智慧型手機的通知、社群媒體串流、新聞狂熱、永遠都在連線等,在這個資訊隨手可得的年代,反而讓注意力的廣度變得越來越狹隘且難以掌握,過度刺激與使用大腦,人們將更難專心致志地做事,所以在書中作者建議需要「意識管理」,也就是有知覺的指揮自己的注意力。
在書中作者建議幾個方法營造安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獲得許多安靜時刻,以及達成策略性孤獨:
1. 睡一覺:規律的睡眠可以讓大腦「固化」,也就是在這段期間強化記憶,以及練習所學到的技能,並有效減輕壓力,減少許多疾病風險等;
2. 練習「早七晚七」的生活頻率,有許多人起床後第一件事跟睡前的最後一件事情都是確認手機,為了對抗科技成癮的趨勢,作者嘗試使用手機時間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七點,七點之後的時間則不使用手機,以便進行其他專注力工作,比如閱讀冥想對話運動等等
3. 散步:作者建議大家常常走路,不做任何事,不帶手機不聽音樂,只單純去散步,讓自己的大腦能得到休息,恢復整天消耗的精神。
4. 找到自己的「安靜小屋」:有一個世界公司的董事長,擁有1600多億美元的公司,想必每天有許多重大決策要處理,但他刻意在每年安排一個月的時間斷掉所有的聯繫,到自己的湖邊小屋中度過安靜與沈思的一個月,有這樣反直覺的做法的人,便是鼎鼎大名的比爾蓋茲,甚至沒有到湖邊小屋的日子,他也會每天抽出十分鐘冥想,那可能有人會有問題「我們可能連一棟自己的房子都沒有了,何況是湖邊小屋?」,作者說只要刻意在自己所住的地方安排一處安靜空間即可,甚至想辦法把所有3C產品都關掉,讓自己專注去做事即可。
有感於沈迷手機及社群軟體,發現到自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狀態,也越來越容易不耐煩,看到這本書《零噪音》,便買回來閱讀,其中對於冥想(禪坐)及散步(經行)有很大的體會,每每做完都有一種身心平靜的感覺,是這個節奏很快的世代很難得有的經驗,也間接讓自己的思緒變得更加清晰,在接觸禪修之後,回來看這本書,發現到有許多相似之處,就算去掉宗教色彩,冥想與散步都是一個相當好的放鬆活動,所以這本書推薦給需要片刻休息的人,或是已經感覺到自己注意力比較容易不集中的人,可以利用書中的方法,讓自己享受安靜的片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