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有研究者延續林宇玲的論點,實際針對臉書新聞粉專留言區進行探討,想瞭解公共領域從審議模式到多元公眾模式的適用狀況。研究發現,臉書上的公眾多採情緒性發言,能「審議」討論的僅屬少數,且由於缺乏反思,所以討論得出的不是「共識」而是「妥協」,而意見越多元討論也就越熱絡。
結論呼應林宇玲觀點:臉書呈現的生態較缺乏「審議」(但仍些許存在),而呈現出「對抗性公眾」、「多元爭勝」的精神。研究指出,臉書上非理性、偏離重點的發言,恐會利用「多元爭勝」而形成一種極化意見霸權。因此研究者對公共領域的想像為:「審議」作為一種公眾討論時的規範性原則是重要的,意即大家要能在理性論證的狀態下對話,而「多元公眾」則是對公共領域運作的期待,也就是藉由爭勝維護多元觀點是重要的。
4️⃣ 我們的想法
清大社會所副教授姚人多在2022年直言「現在已沒有公共領域」,主要是他認為人不是理性的,大家也只想相信跟自己立場相符的資訊,而當代的媒體因為不再具有稀缺性的特質,所以也沒有動力成為公共領域,只要抓住立場相同的觀眾即可。他指出應該思考的問題是:「立場極化的現狀下,如何才可能達到公共領域的功能」。
從上述的理論跟分析中,或許當代的公共領域的模樣仍然模糊,但可以發現公眾認不認同社會應該存有公共領域,進而願意花費心力營造、遵守公共領域的一些規範,這件事情是根本重要的。結構性的大問題較難改變,但對身為閱聽眾及社會公眾的我們來說,還是有可以努力的具體方向:維持理性(以據論理、持開放的討論心態)、尊重多元(願意吸納不同的觀點)、爭勝而不是獲勝(把激辯的對象當成對手、而不是敵人,目標是說服他、而不是打敗他)。
這件事情不容易,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而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和想像,也歡迎跟我們分享!
支持我們🥰
⭐ 和我們一起塑造「更好的媒體,更好的社會」⭐
如果你喜歡這個專題,歡迎 單筆 或 定期定額 贊助我們 這將能支持媒觀持續關心並投入媒體環境監督觀察、兒少閱聽權益、關注新聞自由等工作,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參考資料
1.伍長旺(2023)/針對「爆料公社」的第一篇爆料|https://bit.ly/3YDbP0G
2.伍長旺(2023)/針對爆料的後續第一次回應|https://bit.ly/3Xiiuwf
3.伍長旺(2023)/針對爆料的後續第二次回應|https://bit.ly/3RMBSR9
4.中央社(2023)/爆料公社遭疑中資 投審會:受益人為台灣籍、與港商非同家公司|https://bit.ly/3JX5WYb
5.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23)/投審會針對「爆料公社」案初步說明|https://bit.ly/3Icj0b6
6.IORG(2022)/資訊判讀力|https://bit.ly/3vxLlRT
7.爆料公社(2023)/社團版規|https://bit.ly/3HPyoIG
8.網路溫度計(2018)/你也是爆系社友嗎?大數據看《爆料公社》鄉民正義的影響|https://bit.ly/3I9X3t7
9.今週刊(2023)/爆料公社變公司 26歲神祕創辦人曝光|https://bit.ly/3YzA2oP
10.風傳媒(2017)/同時註冊4商標 「爆料公社」正式登記成立公司|https://bit.ly/3IcDnVC
11.中央社(2017)/爆料公社成立公司 讓民眾不平則鳴|https://bit.ly/3Yz8Wy3
12.鏡週刊(2022)/百貨櫃姐取餐後說謊!「騙客服硬吃霸王餐」 外送員狠狠回擊讓她收教訓|https://bit.ly/3HMDlCn
13.黃星達(2017)/從爆料新聞到爆料公社—談新媒體時代下的危機溝通轉向|https://bit.ly/3I9KJZH
14.林宇玲(2014)/網路與公共領域:從審議模式轉向多元公眾模式|https://bit.ly/3JU7qm1
15.薛安程(2018)/社群媒體公眾討論、公共領域與審議溝通之研究:以Facebook新聞留言為例|https://bit.ly/3ltVe1m
16.風傳媒(2022)/媒體公共領域是奢求?姚人多:等我們這代人都死掉就有希望了|https://bit.ly/40KYn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