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可以不生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以不生氣》讀後心得

前言

身為一位火爆星座代表,小時候在果菜市場可是出了名的小霸王,脾氣大得嚇人,在成長過程中,雖然不是那麼容易生氣,但總有幾次有生氣到整個身體很不舒服的狀況,甚至會影響好幾天,不像身體生病一般有明顯的病症,但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悶感與不舒服感。
直到學習佛法後,佛陀說貪嗔痴三毒,毒什麼?毒我們的身心。明白這件事情以後,我成長中生氣的體驗也如同佛陀形容的一樣,影響身心,即使慢慢累積關於佛法的知識,當脾氣上來時,還是無法控制,也因此有挫折,思考自己為何無法順利轉換生氣的情緒,直到看到 一行禪師的《你可以不生氣》這本書,很好奇如何將佛法的智慧用於照顧自己情緒,便開始閱讀這本書。
作者一行禪師,出生於越南,為國際著名的佛教禪宗僧侶、作家、詩人、學者暨和平主義者,著作高達上百本。一行禪師的法門結合初期佛教 ,大乘佛教的唯識與禪宗,西方心理學觀點,蘊生切和現代之教法,在法國創梅村正念修習中心,一生推動正念修持,2001年12月14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身心研究所,特別將三十五年來第一個「身心靈研究貢獻獎」致贈給一行禪師,以表揚他提倡的正念修持,這是佛教的正念修持,首次得到國際醫學界的肯定。

五戒的演繹

所謂正念分明,即是專注於當下,在當下保持覺知,而佛教的五戒,在一行禪師的教法中,更是深化五戒的內涵,將其定義為正念分明的基礎訓練,在西方傳授五戒時,改以「正念五學處」取代傳統五戒一詞,並以正面意義取代傳統名稱中較負面的五戒——尊重生命(不殺生)、佈施(不偷盜)、性倫理(不邪淫)、諦聽與愛語(不妄語)、不飲酒(正念分明的消費),這也讓我想到在法鼓山上課的時候,也是以正向積極的層面來看待傳統較消極的戒條,將五戒視為佛陀為照顧我們身心的健康所制定的最低保護,如果以這個面向來看,就覺得這是現代人很需要的,在教學現場,學生罹患身心疾病的比率逐年升高,常常都需要借助輔導處老師與心理諮商師的專業介入,很不捨這些孩子還未成年就必須飽受這些痛苦,近年來輔導處在宣導身心健康的課程也越來越多,現代人也越來越注重身心靈平衡,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解讀兩千多年前的戒條,便覺得相當有智慧。

吃進憤怒

「我們不僅以食物滋養憤怒,也透過眼睛耳朵與意識所接受的資訊滋養它,文化產品的消費也與憤怒息息相關。因此,發展一個好的消費策略是很重要的。」
另一個讓我驚訝的是,一行禪師對於「吃」的看法,禪師在書中提到我們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當我們吃下的雞蛋是來自於不人道對待的雞隻,牠們在養殖場所受的各種對待都會化成憤怒情緒到牠們所生產的雞蛋,進而影響到我們的身心狀況,到這裡不禁讓我想到之前在學校與校護討論為何近年來還自的身心狀況比我們以前要多上許多,她也有提到可能是來自於我們食物的關係(當然她提的是環境賀爾蒙等科學因素),如今讀到這一段,讓我重新思考吃跟人的關係性,盡量用對眾生友善的食物,從吃開始關照(或關心)自己,也許是一個新的角度,並提到「我們應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避免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和焦慮,唯一的出路是少消費。一但我們能夠簡單快樂地生活,就更能好好地幫助別人。」雖然目前我還在學習與慾望相處,也希望自己能早日看透慾望的本質。

處理憤怒的方法

「通常我們處理負面的情緒都是採取抗拒或逃避的方式,對於生氣、恐懼,乃至於失戀或是病痛,莫不是如此。」
來到主要篇章:如何處理情緒這件事,禪師要我們面對情緒,並要有能好好照顧這個情緒的信心,所以佛陀說要擁抱痛苦,並透過念念分明的呼吸,「所謂念念分明地吸氣,就是清楚覺知空氣如何緩緩進入體內」,並慢慢讓自己向內關照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生氣只想向外發洩,認為惹你生氣的人應該要被處罰,雙方痛苦並無法減輕自己內心的痛苦,而是關照自己生氣的原因,藉由慈悲感覺到其實對方也身處在痛苦之中,禪師以智慧的比喻,說明如果自己家著火了,應該是先回家滅火,而不是先抓住點火的人並處罰他,這對著火的家並沒有幫助,想到這裡,我也聯想到聖嚴法師提倡的「心靈環保」,強調如果每個人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也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到他人,自然這個社會便會越來越和諧,越來越接近「淨土」,每個人在這個世界,都能夠感覺到自在,也如同《六祖壇經》中提到的「心淨則國土淨」,唯有每個人向內照顧自己的身心,和諧的人間才有機會達成。

結語

「很多人向外尋求快樂,但真正的快樂一定來自內心。我們的文化總是教導快來自擁有許多金錢、權勢或社會地位,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有錢有勢的人並不快樂,有許多人甚至走上自殺一途。」
觀察最近學校的狀況,也發現貪欲真的影響人很多,為了錢,許多人都變成自己不見得喜歡的樣子,更何況是真正的快樂,佛陀說過:真正的快樂本質是自由,這種自由自在,跟物質條件好壞無關,而在於心是否能夠轉化,能夠轉化的心,才能好好面對憤怒,得到真實的快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之前有感於沈迷手機及社群軟體,發現到自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狀態,也越來越容易不耐煩,看到這本書《零噪音》,便買回來閱讀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書心得 為什麼他們讀書都可以那麼快,又可以把書中知識變成改善自己生活的利器,甚至成為自己的夢幻職業呢?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在各大平台的說書人,是否一天有48小時可以使用,才有辦法這麼頻繁更新作品呢? 兩年前,我開始聽Podcast,裡面還是一個新興平台,還在百靈果獨霸的時
對於書的排斥感也不像其他人一樣了,但讓我到感到困惑的是,很多人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也許是藉由書本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段時期自己卻還沒有體驗過
「事實上,敏感肌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因為...」
丟東西並不是斷捨離的精髓,我發現最重要的是達到...
「若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來獲得知識,就好比滑翔翼一樣無法靠自己力量飛上天去。」
之前有感於沈迷手機及社群軟體,發現到自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狀態,也越來越容易不耐煩,看到這本書《零噪音》,便買回來閱讀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讀書心得 為什麼他們讀書都可以那麼快,又可以把書中知識變成改善自己生活的利器,甚至成為自己的夢幻職業呢?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在各大平台的說書人,是否一天有48小時可以使用,才有辦法這麼頻繁更新作品呢? 兩年前,我開始聽Podcast,裡面還是一個新興平台,還在百靈果獨霸的時
對於書的排斥感也不像其他人一樣了,但讓我到感到困惑的是,很多人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也許是藉由書本的知識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段時期自己卻還沒有體驗過
「事實上,敏感肌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因為...」
丟東西並不是斷捨離的精髓,我發現最重要的是達到...
「若不是靠自己的力量來獲得知識,就好比滑翔翼一樣無法靠自己力量飛上天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達賴喇嘛曾說,一個人會有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的。因為貪不到,或是貪不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愚癡衝動的行為,兩敗俱傷。又或是疑心另一半不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挽回、玉石俱焚的憾事。又或是被人蓄意怠慢、輕賤、看不起,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饒恕的事情。 貪瞋癡五
Thumbnail
情緒影響到人是非常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解決會讓你產生情緒的問題,期待下次發生時,你有一個正面的想法,因而情緒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大,也不會困擾你的身心,那麼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一般我們指的情緒大多都「生氣」而言,有人罵你生氣,事不如你意生氣,因為比較後計較生氣,總而言之讓你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佛王誓約》在講述殊勝的伏藏,這樣的一本寶典相當重要。如果以前我們犯下諸如此類的罪業,現在知道造下這麼大的錯誤,就不要光陷在情緒裡。很多人知道犯錯了、做錯,就開始情緒化,心情盪到谷底,自暴自棄,人格偏差等,這些都是多的。做這麼多神經兮兮的假動作幹什麼?情緒化動作幹什麼?這些都多的,一件都不必做。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達賴喇嘛曾說,一個人會有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的。因為貪不到,或是貪不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愚癡衝動的行為,兩敗俱傷。又或是疑心另一半不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挽回、玉石俱焚的憾事。又或是被人蓄意怠慢、輕賤、看不起,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饒恕的事情。 貪瞋癡五
Thumbnail
情緒影響到人是非常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解決會讓你產生情緒的問題,期待下次發生時,你有一個正面的想法,因而情緒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大,也不會困擾你的身心,那麼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一般我們指的情緒大多都「生氣」而言,有人罵你生氣,事不如你意生氣,因為比較後計較生氣,總而言之讓你
Thumbnail
……回想起自小所受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建立分別心,告訴我們人類為尊,動物畜生為卑;教我們區分什麼是害蟲、什麼是益蟲,而害蟲會傷害我們的安全利益,一定要將牠撲殺消滅。因此,以前的我,蚊子叮我也打,螞蟻咬我也殺,看到蟑螂絕不放過,自私的只為維護保障自身的安全利益,殘忍的不顧眾生痛苦與安危。……
Thumbnail
《佛王誓約》在講述殊勝的伏藏,這樣的一本寶典相當重要。如果以前我們犯下諸如此類的罪業,現在知道造下這麼大的錯誤,就不要光陷在情緒裡。很多人知道犯錯了、做錯,就開始情緒化,心情盪到谷底,自暴自棄,人格偏差等,這些都是多的。做這麼多神經兮兮的假動作幹什麼?情緒化動作幹什麼?這些都多的,一件都不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