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總有各種灰塵,而你可以選擇一塵不染:《你可以不生氣》讀書心得

2023/03/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今天你的伴侶跟你大吵架,還是兩年來的第一次大吵,從起床開始爭吵一路到出門到下樓騎車,各種對彼此的不滿抱怨全部一起傾巢而出,甚至最後上班都沒有互相說再見,各自騎往自己的職場。
觀察到自己的情緒起來了,我們還是避免不了這個吵架。
即使在如此的狀況,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一天都毀了,我卻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去練習照顧自己的情緒,從開始騎車一路到學校期間,大概在10分鐘以內,我開始邊騎車邊數呼吸,1.2.3...10,再回來1到10,練習一行禪師在《你可以不生氣》中建議,把禪修學到的數息方法用到照顧情緒上,並且自己要有信心,知道自己可以把情緒照顧好,然後面對自己正在生氣這件事。
「面對」說得簡單,但能真正面對的人,實在很少,如同在《佛陀不廢話:極簡佛法入門問答》中作者諾亞.羅舍塔提到:佛教所說的「放下」與「放棄」是兩個不同的觀念,放下講的是全然的接受,接受目前所發生的人事物,也了解這個事情既然會有開始也會有結束的一天,便不會有所執著,一直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這樣不斷地質問的過程,便是不接受一種過程,除了無助於解決當前的狀態,也會造成自己的痛苦。
所以我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告訴我自己「你可以的,你可以像個園丁一樣,好好照顧名為憤怒的情緒,並好好的平靜下來」說也神奇,到學校以後,我遇到我的好姐妹:莫墨老師後,笑著跟她分享「我跟你說,我今天跟他大吵一架!!」,一到辦公室,便處理起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並且給予他們建議。
經過今天的體驗,我覺得自己很有心得,也覺得很受用:如果今天遇到情緒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1.發現情緒並面對情緒

發現自己有情緒這件事不難,難的是情緒上來後該如何處理,以前我總認為「知道」自己正在生氣後,便能最大程度的削弱情緒,其實不然,你只是覺察到情緒,如果不做任何的處理,或是沒有信心去處理而用「我就是這樣,生氣以後就不顧後果」的觀念去處理情緒,相當容易傷到自己後,又傷到最親近的人,得不償失。
面對情緒則是一件更需要學習的事情,很多人都會有錯覺:認為知道自己在生氣便是面對生氣這情緒,其實中間還有一段差距,如果能跳脫出來從第三者看待自己正在生氣這個現象,在我的經驗中,才會是某方面用較客觀角度去面對,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建議那個生氣的自己處理情緒呢?

2. 與情緒共存

這與上面提到的信心有關,一行禪師說我們不是沒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情緒,而是沒有學習怎麼處理他,所以每當情緒來時,只能任由他發作,除了讓自己很不舒服外,甚至會造成許多不可挽回的事情,我們要學習跟情緒說「嘿!我看到你了!我會好好照顧你,請別擔心。」

3. 調整呼吸

這是練習禪修後的一個用在日常生活的好方法,透過數呼吸,將注意力專注在一呼一吸上,並且觀察著那個情緒,如同天空中的一片雲,既然它會飄來,有一天就會飄走,而是否要讓這片雲帶來雨,在於你對他的反應,我們如果能像看到一片雲飄散不帶任何判斷與反應,知道雲飄過後那片藍天的澄淨,便會少一些情緒。

4. 觀照前因後果,並學習如何避免下次再次發生

事出必有因,修正自己不妥之處,藉由此次的事件,讓自己更加進步,讓這個情緒不再沒有意義,而是成為自己變好的良好契機。
被認為是談論領導與成功的經典:《與成功有約》中,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七個成功人士的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提到,人可以選擇用「主動積極」或是「被動反應」去面對生活大小事,而主動積極的人「明白他控制不了所以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是他可以控制自己如何應對」並提到並不是「對外來刺激無動於衷,他們對外界的物質、精神與社會刺激仍會有所回應,只是如何回應完全從自己價值出發。」
這是一本談成功與領導的書,卻與佛法如此的相似:
「承認痛苦是自己的選擇之後,我體認到人可以選擇不要痛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