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遠離家園的悲哀:讀《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有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位於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治時期是移民的大本營--吉野村,當年很多日本人懷抱著成家立業的美夢渡海來此開拓、生根;然而在戰後,他們已扎好的根,卻被硬生生拔起,被迫遣返。吉野村住民會會長清水半平的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一書記錄了吉野村的建設歷程,以及村民們的奮鬥、痛苦與悲哀……
西部片是好萊塢的經典類型電影之一,也是我小時候的最愛。我時常幻想自己是槍法出神入化的鑣客,在和不法之徒對峙時,總在對方剛動念拔槍的瞬間,我已將我的六響槍收進腰間的槍套中,而他的眉心則多了一個彈孔,接著我瀟灑轉身離去--在化外之地冒險犯難的神槍手,正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到我的少年時代,那部由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嫚主演的《遠離家園》(Far and Away),更是讓我對於那些到蠻荒開墾的人們抱持著敬意,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跟阿湯哥一樣,到一個荒煙蔓草之地插旗宣誓主權,然後白手起家。
美國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的歷史給後人留下無限的拓荒想像空間,塑造出一個個勇闖異域的英雄。不過,自從我廣泛涉獵臺灣史以後,發現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的探索、開墾、扎根到立業,也是一段波瀾壯闊,值得拍成電影的歷史--而清水半平(1890-1981)所著的《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一書,則向我們展示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花蓮港廳吉野村(今花蓮縣吉安鄉)開疆拓土的奮鬥歷程。
所謂「官營移民」,指的是在日本政府主導下,鼓勵日本人到臺灣開墾。本書的作者清水半平便是在1911年移民至此,致力於發展農業、水利、教育、公共衛生與人民福利……等,率領居民從無到有建設吉野村。
吉野村風景(翻攝自《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頁142)
關於日治時期,在我印象中充斥著的是賴和、呂赫若、龍瑛宗、鍾肇政……等台籍小說家筆下所描述的欺壓臺灣人的官,小至巡警,大至郡守,乃至於獨厚日本人、歧視臺灣人的政策。因此,我總以為日治時期只存在日本官吏與臺灣平民間的對立關係,直到拜讀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才了解當年有不少日本平民渡海來臺營生,也有痛苦與不堪。
畢竟是全然陌生的他鄉,在建設之初許多人才驚覺這塊土地並不如官方所宣傳的那麼美好,颱風頻仍、疾病氾濫,還有獵人頭的原住民伺機而動……等動輒喪命的挑戰,不斷消耗他們的耐性。
「被募集官騙了,馬上讓我們回國。」「清水先生,拜託讓我們回國好嗎?」1912年,一場幾乎摧毀全村的颱風過境,很多人再支撐不下去,哭求清水半平幫助他們返回日本。
及至二戰爆發,頒布了徵兵令,村裡的年輕人被強制徵調到前線作戰,農耕工作改由婦女和老人承擔--清水批評這是「錯誤的號令」、「讓人們忍受牛馬不如的日子」、「噩夢一場」;至於出征者,最後有二十多人命葬異國--清水揭露犧牲者的妻子和他們的親人,其實不堪其苦;終戰前幾個月,東部軍司令官竟拋下軍、民,躲到山中--清水則表達對他的不齒。
可見,這些居民也有天災蹂躪下的脆弱、也有對生存的渴望、也有對官吏和政策的不滿。
身為吉野村住民會會長的清水半平也不好過。1917年,他的妻子病逝,在獨自扶養女兒的同時,又得領導村民,但他牙一咬,撐了三十八年的歲月,將吉野村打造成安居樂業的所在。
到終戰前夕,無論是來臺建設吉野村的日本人,還是出生在吉野村的灣生,早就將這座村莊視為自己的故鄉,打算終其一生居住在這裡,誠如清水半平日後回想起來所說的:
在臺灣渡過青春的我們,比起現在所居住的地方(指日本),吉野村更加親密。
戰後,雖然陳儀也表彰他們是農業發展的有功者,希望他們留下來,但終究必須被遣返,永遠離開他們的家鄉吉野村。
可悲的是,「二度遠離家園」的清水半平和吉野村村民,並沒有像勇闖美西的拓荒者般被塑造為英雄--在臺灣,他們是戰敗國的國民,灰頭土臉;回到日本,他們是不受歡迎的特定族群。將人生大半歲月奉獻給吉野村的移民,尚且早已和日本社會脫節,何況是生於斯長於斯的灣生,更是格格不入。
比起美國的西部開拓史的赫赫揚揚,同樣蓽路藍縷的一群人下場卻如過街老鼠,他們的事蹟亦鮮為人知。所幸清水半平於遲暮之年寫下這本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讓我們得以一窺日治時期的東部開拓史。
吉野村風景(翻攝自《官營移民:吉野村回顧錄》頁239)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4K會員
604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讀傳記的眼光閱讀鍾肇政的《望春風》,不免會對篇幅嚴重失衡感到失望。不過,當我讀到鍾老的〈後記〉的最後一句話,卻若有所悟,體會到鍾老的用心良苦。
日治時期,遠從英格蘭來台灣宣教的連瑪玉女士,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為英格蘭青少年講述她在福爾摩沙的故事。一百年後的我們,對於一百年前台灣社會的了解程度,比當時的英格蘭青少年好不到哪裡。因此,讀她的著作,不但不會覺得「我幹嘛讀這些我早就知道的事?」反而會覺得「原來以前台灣人是這樣生活的,我都不知道呢!」
鄭成功雖然是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你所認識的鄭成功,是歷史上的鄭成功?抑或是抽離歷史脈胳,為政治服務的「政成功」?不妨打開《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親自確認一下吧!
大富翁式旅行,不是像大富翁一樣的奢華旅行,而是使用玩桌遊大富翁的方式,隨機決定你要前往的車站;再以該站為圓心,走訪附近一帶。雖然範圍被局限,卻可能會在有限之中,不經意發現過去被錯過的亮點,打開你的眼界。
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們,台灣早期是農業社會,靠牛耕作,基於對牛的感恩,所以不吃牛;等到外省人來了以後,才把吃牛的習慣帶進來。不過,我一直覺得很奇怪,中國自古不是以農立國嗎?為什麼外省人卻要吃牛?讀了《吃的台灣史》,我才恍然大悟……
這位匿名為C.E.S.並且大肆「靠北老闆」的人是誰?他正是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最後一任長官(Frederic Coyett,)以及他的同僚。1662年,他在熱蘭遮城遭鄭軍圍困九個月後,被迫投降,搭船回到巴達維亞。然而,揆一不僅沒有獲得公司體恤,還因為丟失台灣而遭到起訴,甚至被判處死刑……
以讀傳記的眼光閱讀鍾肇政的《望春風》,不免會對篇幅嚴重失衡感到失望。不過,當我讀到鍾老的〈後記〉的最後一句話,卻若有所悟,體會到鍾老的用心良苦。
日治時期,遠從英格蘭來台灣宣教的連瑪玉女士,以輕鬆幽默的筆調為英格蘭青少年講述她在福爾摩沙的故事。一百年後的我們,對於一百年前台灣社會的了解程度,比當時的英格蘭青少年好不到哪裡。因此,讀她的著作,不但不會覺得「我幹嘛讀這些我早就知道的事?」反而會覺得「原來以前台灣人是這樣生活的,我都不知道呢!」
鄭成功雖然是台灣家喻戶曉的人物,但你所認識的鄭成功,是歷史上的鄭成功?抑或是抽離歷史脈胳,為政治服務的「政成功」?不妨打開《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親自確認一下吧!
大富翁式旅行,不是像大富翁一樣的奢華旅行,而是使用玩桌遊大富翁的方式,隨機決定你要前往的車站;再以該站為圓心,走訪附近一帶。雖然範圍被局限,卻可能會在有限之中,不經意發現過去被錯過的亮點,打開你的眼界。
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們,台灣早期是農業社會,靠牛耕作,基於對牛的感恩,所以不吃牛;等到外省人來了以後,才把吃牛的習慣帶進來。不過,我一直覺得很奇怪,中國自古不是以農立國嗎?為什麼外省人卻要吃牛?讀了《吃的台灣史》,我才恍然大悟……
這位匿名為C.E.S.並且大肆「靠北老闆」的人是誰?他正是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最後一任長官(Frederic Coyett,)以及他的同僚。1662年,他在熱蘭遮城遭鄭軍圍困九個月後,被迫投降,搭船回到巴達維亞。然而,揆一不僅沒有獲得公司體恤,還因為丟失台灣而遭到起訴,甚至被判處死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原本在崎玉市任教的島津, 因一次跟家長會長起了衝突, 遭到校方貶職,被調到了岐阜縣, 名為《八犬村》的偏僻鄉下就職。
Thumbnail
吉野川市位於德島縣北部中心位置,吉野川中游南岸,城市的南部是四國山脈的北部,有一系列陡峭的山脈,包括高越山等,吉野川市受到美麗的清流「四國三郎」吉野川的滋養,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的豐富的自然環境,有大片的螢火蟲和杜鵑花。國道192號與JR四國的德島線通過北部的沖積平原,交通相當便利;東部地區則位於德島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Thumbnail
夢見我是一個小村落的村民,我是男生。日本人攻佔我們的村落,他們正在搜刮藝術品。不管是藝術館或是私人收藏,全被日本人拿走。然後他們將這些藝術品上了火車,準備運走。 因為我不要讓這些藝術品落入日本人手中,然後我就潛入火車後車廂,裡面有許多木條裝釘的箱子。我知道我要找什麼,而且我其實是蠻厲害的中國功夫高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上 抗日勝利,還都南京的那一年,我們住在大方巷的仁愛東村,一個中下級的空軍眷屬區里。在四川那種閉塞的地方,煎熬了那些年數,驟然回返那六朝金粉的京都,到處的古迹,到處的繁華,一派帝王氣象,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那時偉成正擔任十一大隊的大隊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獵女犯》是由已故台籍日本兵、笠詩社創始人之一的陳千武,親身經歷戰爭後,所寫下的故事,也因為他曾共享了那段少有人能訴說的生命記憶,讓這本戰爭文學在台灣眾多相關著作當中,顯得格外珍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原本在崎玉市任教的島津, 因一次跟家長會長起了衝突, 遭到校方貶職,被調到了岐阜縣, 名為《八犬村》的偏僻鄉下就職。
Thumbnail
吉野川市位於德島縣北部中心位置,吉野川中游南岸,城市的南部是四國山脈的北部,有一系列陡峭的山脈,包括高越山等,吉野川市受到美麗的清流「四國三郎」吉野川的滋養,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的豐富的自然環境,有大片的螢火蟲和杜鵑花。國道192號與JR四國的德島線通過北部的沖積平原,交通相當便利;東部地區則位於德島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Thumbnail
夢見我是一個小村落的村民,我是男生。日本人攻佔我們的村落,他們正在搜刮藝術品。不管是藝術館或是私人收藏,全被日本人拿走。然後他們將這些藝術品上了火車,準備運走。 因為我不要讓這些藝術品落入日本人手中,然後我就潛入火車後車廂,裡面有許多木條裝釘的箱子。我知道我要找什麼,而且我其實是蠻厲害的中國功夫高
Thumbnail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50+族群,那求學過程中一定總會遇過有著濃濃外省腔的老師,我記得四川來的地理老師,國文老師認課文的腔調和老蔣總統一模一樣,國小同班同學的爸爸就是我的導師,也是年輕時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明知回不去了,才在台灣娶妻生子。 大多數人來時匆忙,都是孓然一身,甚至身無分文,軍方為了應付這突
上 抗日勝利,還都南京的那一年,我們住在大方巷的仁愛東村,一個中下級的空軍眷屬區里。在四川那種閉塞的地方,煎熬了那些年數,驟然回返那六朝金粉的京都,到處的古迹,到處的繁華,一派帝王氣象,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那時偉成正擔任十一大隊的大隊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獵女犯》是由已故台籍日本兵、笠詩社創始人之一的陳千武,親身經歷戰爭後,所寫下的故事,也因為他曾共享了那段少有人能訴說的生命記憶,讓這本戰爭文學在台灣眾多相關著作當中,顯得格外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