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加拿大鐵女手札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已經正式發行上市,採日誌體例寫作,屬勵志型的半自傳。特別在起頭時講述著移民後長時間的困難,所以故事感覺一點都不「萌」(當然也有一些好笑的事),「梗」卻在貫串全書的「鋼鐵精神」裡,分享如何克服難關。
經四個月伏案猛寫,我將完成的書稿送交台灣接洽發行,獲得一位編輯的回覆很有意思,他說我書寫的一些用詞台灣已經不流行了!「不過這是我們海外作者們常見的『問題』」,他在越洋電話線上講。
同一時間,我也跟「方格子」的創作友人
NOWA 50+ 的風景
針對出版的事交換意見,他的反饋是:「妳(作品)的『梗』是什麼?」我一時吱唔,因為不明白他所說的「梗」是什麼意思……
「明明都是用中文,卻跟『呷己郎』講不通!?」這個奇特的狀態反應著「語言本身是活的」,一些用詞在時間的推移中加進新的、淘汰舊的,想必就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跟法國人說的有差異的原因之一。又如同兩岸的中文也有區別:大陸的「土豆」、「內捲」、「硅谷」就是台灣的「馬鈴薯」、「過度競爭」和美國的「矽谷」。
一轉眼自己來到加拿大就十五年了,這些年台灣續蹦出一些新詞彙,像是「萌」、「冏」、「小確幸」、「毛小孩」等等,加上最新的「梗」和「創作『小白』」,乍聽我還真不明白它們明確的意思,知道後一時也不習慣,畢竟生活中已經很少用中文,若寫作時硬著頭皮用,那麼相信作出的文章連讀者也將感到扭扭捏捏了。
正因寫書、出書,我真正發現自己從說中文的台灣人慢慢變成說英文的加拿大人了!
《加拿大鐵女手札 I 台灣移民生活思聞錄》總之是用我自身的慣性把故事「講」出來了。花錢買我書的人可以獲得什麼?
簡單地說,我藉著訴說自己在加拿大鹹魚翻身的一手故事,點到加拿大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也深入探觸加拿大的真實社會,並提供我做為移民在種種限制下扭轉乾坤的做法和悟到的潛規則,最重要是傳遞人生面對困難時必須「堅持、不放棄」的信念!誠心推薦拙作給想出國的人,不移民的人讀了希望能重新評價人生所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