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雙週快報#7】失敗可以很成功?SpaceX試射、思維的良率+7大市場力量,打造最強思維護城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本期摘要】
🤖科技焦點
-SpaceX試射「失敗」,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閱讀精華
-《思維的良率》:台積電思考法,像經營者一樣解決問題!
-《7大市場力量》:好方法沒在正確時間點使用=白做工!
這次《怪獸雙週快報》終於有新主題,不用談 AI 了(XD)!這期我們要從 SpaceX 試射到底算不算「失敗」開始談起,結合台積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還有想要打造護城河、讓自己難以被取代,就得把握的 7 大市場力量。
另外,隨著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你與科技的距離〉前導來到尾聲,這禮拜天會迎來和系統分析師 Davina 的特別訪談(你也在趕死線嗎!一窺系統分析師「第一性原理」的思考邏輯),敬請期待囉!

SpaceX 試射「失敗」,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20 日首度試射人類史上最大火箭「星艦」(Starship),升空 4 分鐘就爆炸,未能加速進入預定軌道。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一再強調,發射屬實驗性質,並稱星艦只要「能升空」且「未破壞發射台」便是試射成功。
SpaceX 第二次試射運載火箭系統星艦,升空後約 4 分鐘突然爆炸

SpaceX 完美展示成功的失敗,是因為文化差異?

雖然有不少專家指出這次失敗有助於加速星艦火箭的研發,但國內外不少媒體以「失敗」形容這次的 SpaceX 試射狀況。先不論最終的爆炸,火箭升空約 1 分鐘就發現底部 33 個發動機中有 6 個發動機未點火,導致火箭偏離航道,且有兩截火箭未能成功分離。
延伸閱讀:馬斯克到底為什麼這麼看重 SpaceX?
「可以失敗,但絕不可以放棄」——科技狂人馬斯克如何改變世界|趕快tech我 EP7.2.1
其中比較有趣的論述,在於有人將該事件和東西方文化差異放在一起比較,即美國文化鼓勵失敗,將失敗視為成功;華人害怕失敗,較為保守。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認為,美國顯然有一種寬容失敗、鼓勵再來的社會氛圍,讓失敗了再來成為可能,也表示挫折容忍力的強弱會是中美競爭的關鍵。

SpaceX 是「真的」失敗嗎?

爆炸發生時,發射現場工作人員鼓掌的場面,以及馬斯克和 SpaceX 第一時間沒有受到打擊的樣子引發外界討論。這到底是一種對於失敗的坦然,抑或其實是意料之內?
我們可以從 OKR 的角度來思考。星艦的目標(Objective)是希望在 2025 年,配合 NASA 的登月任務,載運太空人往返月球。至於當今要完成的關鍵結果(Key Result),是順利試射(至少根據馬斯克的說法),讓火箭可脫離發射台升空,同時提供大量數據。
星艦在爆炸之前其實已經過了最大動壓點(Maximum dynamic pressure,Max Q)了,表示火箭本身結構是沒有問題的。倘若無法撐過 Max Q 甚至在起飛前就先爆炸,還得花很多錢和時間修復發射台。
在這樣的前提下,當前的瓶頸「爆炸」是意料之內,若能達成最大的目標當然更好,但測試本來就是要找出哪裡可能出錯,首要必須先完成的關鍵結果是「可以發射」。

在代價很低時先嘗試,總比自以為完美但失敗來得好

這不是 SpaceX 第一次遭遇失敗。過去 SpaceX 為了達到壓低火箭發射成本的目標,也是經過一次次的失敗、無數次的堅持,以及願意承擔強大風險(還有資金),才得以讓美國的航太工業擺脫了只能靠俄羅斯發射火箭的情況,讓航太商用化成為可能。
星艦試射失敗雖然耗資鉅額,但研發更花錢,而當前的策略正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的一種體現。與其研發到完美才進行試射,或許取得關鍵數據,找出工程上的缺失,(在資金足夠的情況下)從失敗中學習重新設計火箭,不斷調整到更好的狀態會是更好的選擇,也會進步地最快。
🗣️ 知道這個,和你的關係是什麼?點我用聽的

《思維的良率》:台積電思考法,像經營者一樣解決問題!

我們所走的路,其實都是不斷修正、再修正而來的,只有進步才不會退步。
回到個人層面,遇到問題了,到底可以怎麼解決?首先,我們可以從台積電的工作法來破解 2 個在思考問題時常遇到的盲區。

解決問題,不是時間問題

「問題早晚會解決」聽起來只是時間問題,但嚴重的是,我們可能找不到有關聯的所有問題點,所做的改善更無法拉高公司整體價值。因此,能夠一次性解決問題的「整合性解決方案」有絕對的必要。
許多工作積極的人會主動找問題改善,但多數可能都是單點的改善。不是單點改善不好,但有時單點改善後,才發現真正的問題不在這,而在另一個單點。

可以做到的方法,不等於唯一的方法

專案人員思考對策時,腦海中可能會想出很多對策,但大腦馬上會思考對策的可行性,一旦大腦判斷對策不可行,這個對策就會被過濾掉,過濾掉的想法會永遠消失、不再出現。
最後,專案人員只會思考自己「可以做到」的對策,這就成為他們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很多時候所謂的「急中生智」,其實只是從很多想法中決定一個自認可行的辦法而已。

運用 3x5 why 分析工具真正思考問題

完整分析問題極為重要,因為方向錯,就是全盤皆錯。
我們在尋找問題根源的時候,很少思考「流出源」(Escape,為什麼內部沒有發現問題)和「系統源」(Systemic,為什麼公司系統會允許問題發生),通常會把焦點專注在「發生源」(Occurance,為什麼發生問題),限縮自己只有這條路能追根究柢。
因此,思考解題策略時,應該盡可能破除舊習慣、天馬行空般思考,釋放創意,再收攏考慮可行性。3x5 why 分析工具,即是針對「問題的發生源」、「問題的流出源」和「問題的系統源」分別提問五次「為什麼」,因此總共會問十五次。當然,若遇到無法再繼續問下去的情況,就可以停止了。
很多問題當下解決了,但若是以防堵方式處理問題,雖然短期內問題不再發生,長期而言卻可能累積了許多未知的未爆彈。問題一錯再錯,代表從未好好解決。面對問題時,若無法跳脫這樣的框架,被現況或過往的思維絆住,就無法根治問題,我們就會有「永遠處理不完」的問題。
另外,公司過去有沒有把解決問題的紀錄保存下來,當成知識管理也這會是日後解決問題時重要的關鍵。

三個技巧解決「人的問題」

職場上「人的問題最難」,系統性的問題分析與決策方法,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許多「人的問題」經過分析後,往往都不是「人的問題」。
  • 技巧1:遇到問題時,釐清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清楚嗎?這個問題是表面問題,或是核心問題?這個問題背後真正要處理的是什麼?
  • 技巧2:解決問題的相關成員,需要用套共同的「系統性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討論,也就是以同標準、規則審視問題。
  • 技巧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要單方面認定是「人的問題」,應該全盤思考,合理設想有沒有「系統面問題」、「制度面問題」、「管理面問題」。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要花時間責備造成錯誤的操作人員,究責絕對不是當下的重點,而是要思考如何改善流程,不再重複發生問題。
#讓實力成為自己最好的靠山。

《7大市場力量》:好方法沒在正確時間點使用=白做工!

策略是個怪獸。不幸的是,光有一流的執行,也不能確保成功,若策略不正確,你也很危險。
以我們這期的新聞來看,對於 SpaceX 來說,「資金」是否充裕以及「技術」是否能突破會是瓶頸與關鍵變數。
從 0 到 1 固然值得所有人的喝采,但再來的挑戰才更艱鉅,因為 1 並不是終點,1 只是一間企業持續往下發展的起點,但一間由創業者打造的公司又該如何從 1 到 100 呢?

市場力量為何重要?

這時候,創業者就很需要把自己改造成為一位經營者,重點不再只是獲致短期成功,而是要如何把短期成功轉化成為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擬訂企業長期策略,並且能讓這樣的策略符合產業發展脈動——也就是 7 大市場力量。
這套方法並非矽谷公司獨有,所有具備競爭優勢的強大企業,都同時擁有二到三種以上的市場力量,並且能將市場力量組合為一,創造出循環動能。

「發明」是市場力量之母

延伸閱讀:品牌溢價,讓蘋果可以賣得貴的關鍵
庫克是怎麼讓蘋果推向新的高峰的?|趕快tech我 EP1.2.3
靜態、動態策略學組合而成的 7 大市場力量
7 大市場力量分述如下:
  1. 規模經濟:打造一個有規模經濟前景的事業模式,提供一種極具吸引力、足以吸引大量顧客及贏得市場占有率的產品。
  2. 網路經濟:建立夠多的用戶數量,而非市場占有率。
  3. 壟斷性資源:取得研發成果的專利權。
  4. 堅實品牌:在顧客心中建立與強化一種超越產品本身、客觀屬性的情感向性。
  5. 反向定位:若市場在位者仿效跟進這個新事業模式的話,將有附帶損失。
  6. 轉換成本:先建立一個顧客群,讓他們難以離開你。
  7. 流程效能:創造一種本身具有優勢、難以被仿效複製而複雜的新流程。

辦別不同時期,你要做「什麼」

  • 起始階段:反向定位,壟斷性資源
  • 起飛階段:規模經濟,網路經濟,轉換成本
  • 穩定階段:堅實品牌,流程效能
有別於產品生命週期階段(推出、成長、成熟、衰退) ,市場力量進程的起始階段可能包含產品推出之前的時期。
在起飛階段,贏家只有一個。
若公司還未建立市場力量,一旦成長趨緩,將發生競爭套利,早期的豐厚報酬會消失。起飛階段代表一個僅有的時機,只有在此時,你能起動三種重要的市場力量:規模經濟、網路經濟及轉換成本,若你沒掌握這個時機,建立這些市場力量的機會就永遠消失了。

面對潛在威脅「不反應」不是笨蛋

在位者的不反應,往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在位者觀察到新秀的新事業模式,並思考「繼續保持在原軌道上,抑或改採新模式,何者對我較有利?」
在七個市場力量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討論是逆向定位。
反向定位的核心,是發展一個歷經時日有潛力取代舊事業模式的新事業模式,就是這樣的進退兩難,明明知道可能被競爭對手超越,但因為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得出「不」的結論時,例如網飛之前的百視達。
延伸閱讀:網飛的企業文化全解析!
Netflix 的成功關鍵:「零規則」與背後殘酷的篩選機制|趕快tech我 EP6.2.3
對於個人來說,掌握七大市場力量有其必要性,你能否能幫自己打造護城河,會是在這世界站穩腳步的重要籌碼——每個人的價值都來自於他獨特的想法與特色——這就是在未來的工作模式下,你之所以能無可取代的關鍵。
#跟風行不通(Me too won't work)!

🤖追蹤怪獸科技公司:用科技,遇見更好的自己。
👉https://www.instagram.com/monstech.inc/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6K會員
399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一期的《怪獸雙週快報》,我們將從近期的熱門話題:暫停 AI 研發的公開信連署開始,結合科技思想家 KK 以及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管理學,思考我們個人在這個浪潮當下,可以持續精進自我的方向。
許多人都痛苦的面對不確定的人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他們不知道怎麼樣找到自己有興趣走的路,因為遲疑不決而陷入一灘死水。他們深入探索自我,希望找到答案,卻犯了大家都常犯的錯誤,誤以為必須靠深入反思,才能找到心中蘊藏的熱情...
上期我們藉由數位原生沃爾瑪和電商亞馬遜來探討數位轉型在人文領域的應用,了解微軟處理科技難題的心法、以及網飛的高人才密度管理規則;這次,我們嘗試從星展銀行、矽谷和一人公司思維來思考在科技年代下,你必須掌握的關鍵思維。
《怪獸科技公司》一直以來都有個理念,就是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待這個深深影響我們生活的科技公司。科技雖然是技術驅動,然而應該要如何善用科技,幫助我們提升效率或是做出更好的決策,往往還是要回歸到人性的思考與對話。
人生很多的來不及,往往都從「看不起」開始。隨著 AI 的應用範圍日趨廣泛,加上 ChatGPT、Midjourney 在網絡效應的加持之下,如果你看不起這波浪潮、跟不上這波浪潮,不僅會錯失很多機會,更是難以應對當今的各種變化與不確定性。在 AI 這麼強勁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掌握哪些能力?
人生最艱難的功課,並不是「做自己」,而是「定義自己」,我們得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努力拉高視野,去決定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諮詢對象,往往就是一個己能建立明確思考原則的自己。
這一期的《怪獸雙週快報》,我們將從近期的熱門話題:暫停 AI 研發的公開信連署開始,結合科技思想家 KK 以及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管理學,思考我們個人在這個浪潮當下,可以持續精進自我的方向。
許多人都痛苦的面對不確定的人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麼。他們不知道怎麼樣找到自己有興趣走的路,因為遲疑不決而陷入一灘死水。他們深入探索自我,希望找到答案,卻犯了大家都常犯的錯誤,誤以為必須靠深入反思,才能找到心中蘊藏的熱情...
上期我們藉由數位原生沃爾瑪和電商亞馬遜來探討數位轉型在人文領域的應用,了解微軟處理科技難題的心法、以及網飛的高人才密度管理規則;這次,我們嘗試從星展銀行、矽谷和一人公司思維來思考在科技年代下,你必須掌握的關鍵思維。
《怪獸科技公司》一直以來都有個理念,就是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待這個深深影響我們生活的科技公司。科技雖然是技術驅動,然而應該要如何善用科技,幫助我們提升效率或是做出更好的決策,往往還是要回歸到人性的思考與對話。
人生很多的來不及,往往都從「看不起」開始。隨著 AI 的應用範圍日趨廣泛,加上 ChatGPT、Midjourney 在網絡效應的加持之下,如果你看不起這波浪潮、跟不上這波浪潮,不僅會錯失很多機會,更是難以應對當今的各種變化與不確定性。在 AI 這麼強勁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掌握哪些能力?
人生最艱難的功課,並不是「做自己」,而是「定義自己」,我們得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努力拉高視野,去決定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諮詢對象,往往就是一個己能建立明確思考原則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SpaceX的資深經理堤斯在網路直播中表示:「今天是可以載入工程史冊的一天。」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領導的SpaceX於周日(13日)在德州成功進行「星艦」(Starship)太空船的第五次試射,並首次使用巨型機械手臂成功抓住火箭推進器,將其順利回收到發射台。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 SpaceX 能夠以比傳統火箭公司低得多的成本發射火箭?特斯拉又是如何顛覆整個汽車產業,讓電動車不再只是環保人士的象徵?答案就在馬斯克奉為圭臬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法! 這個聽起來很學術的名詞,其實就像拆解樂高積木一樣,把複雜的問題拆解到最基本的零件,再用全新的方式重新組合。
Thumbnail
星艦發射成功,以馬斯克的實力,應該會弄一個線上訂位網站吧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Elon Musk介紹如何將人類送往火星的計劃的最新情況與偉大願景。內容提及有許多技術與想法是人類從未做過的,既然人類都未曾上火星,那麼做從沒做過的事才有可能成功,也是很合理的。 我將內容整理8項為飛往火星的關鍵技術,身為曾與太太一起看過UFO的人類
Thumbnail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這似乎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 實際生活中卻有一樣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其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SpaceX星艦,正朝著這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前進。 當我們腦中還停留在這個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想法是不可行,笑著
  升空四分鐘後就爆炸的星艦試射被SpaceX是為一次值得慶祝的成功。對於「點著全部的發動機並讓他進入預定軌道」這項目標而言,它當然的的確確是一次失敗。但從科學實踐和統計的意義來說,每一次的試射都是重要的可觀測事件,無論怎樣的結果都能帶來大量對改進整體計畫有所幫助的數據。
SpaceX新世代火箭Starship於2024/3/14第三次試射,成功將能夠乘載220噸巨型火箭推送至太空中,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突破。未來太空旅行及LEO衛星網路普及化將會加速進行,台灣SpaceX少數供應商昇達科值得討論。 昇達科於1999年成立,產品為無線通訊相關等微波元件銷往全球,客戶為全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SpaceX的資深經理堤斯在網路直播中表示:「今天是可以載入工程史冊的一天。」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領導的SpaceX於周日(13日)在德州成功進行「星艦」(Starship)太空船的第五次試射,並首次使用巨型機械手臂成功抓住火箭推進器,將其順利回收到發射台。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過,為什麼 SpaceX 能夠以比傳統火箭公司低得多的成本發射火箭?特斯拉又是如何顛覆整個汽車產業,讓電動車不再只是環保人士的象徵?答案就在馬斯克奉為圭臬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法! 這個聽起來很學術的名詞,其實就像拆解樂高積木一樣,把複雜的問題拆解到最基本的零件,再用全新的方式重新組合。
Thumbnail
星艦發射成功,以馬斯克的實力,應該會弄一個線上訂位網站吧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Elon Musk介紹如何將人類送往火星的計劃的最新情況與偉大願景。內容提及有許多技術與想法是人類從未做過的,既然人類都未曾上火星,那麼做從沒做過的事才有可能成功,也是很合理的。 我將內容整理8項為飛往火星的關鍵技術,身為曾與太太一起看過UFO的人類
Thumbnail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這似乎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 實際生活中卻有一樣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其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SpaceX星艦,正朝著這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前進。 當我們腦中還停留在這個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想法是不可行,笑著
  升空四分鐘後就爆炸的星艦試射被SpaceX是為一次值得慶祝的成功。對於「點著全部的發動機並讓他進入預定軌道」這項目標而言,它當然的的確確是一次失敗。但從科學實踐和統計的意義來說,每一次的試射都是重要的可觀測事件,無論怎樣的結果都能帶來大量對改進整體計畫有所幫助的數據。
SpaceX新世代火箭Starship於2024/3/14第三次試射,成功將能夠乘載220噸巨型火箭推送至太空中,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突破。未來太空旅行及LEO衛星網路普及化將會加速進行,台灣SpaceX少數供應商昇達科值得討論。 昇達科於1999年成立,產品為無線通訊相關等微波元件銷往全球,客戶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