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的感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晨起漫步鄉間,聽的音頻播主是名實習心理醫師。她提到自己剛轉換工作環境,需要到外地去實習一年。剛到新環境,為了儘快適應因此她參加了許多活動,也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日子過得相當充實,有天與好友聊天時,她提到了在新環境的一切,參加的眾多活動,認識的眾多朋友…,沒想到好友突然說:「我怎麼從你的話中,感覺到你的lonely?」她一下子愣住了,因為她從來沒有如此想過,她只覺得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匆忙且充實啊。她感謝好友的提點,讓她恍然,原來她的充實和匆忙,只是因為她不想與孤獨這樣的感覺相處,她感覺孤獨這個感覺是不好的,是不對的,所以呢?她安排了許多的活動,認識了許多的朋友,只是為了不想與之相處,她用漠視和填滿來打發孤獨的感覺,以為這感覺因此而消失不見了,沒想到好友的一句話讓她警覺到,其實孤獨一直都在,只是被外務所掩蓋而已。她也察覺到自己雖然是心理師,但也會疏忽了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和感覺,並且在感覺到這個感覺時,擁上心頭的卻也是排斥和不安,也因朋友的提醒,所以現在她也學會了與感覺的相處,陪伴和對話。她當然也會參加活動,也與新朋友陸續交往,但不再只是為了填滿時間或打發時間,心境改變後,她的日子似乎也更加舒適恬靜了。
感覺的感覺…,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轉開曾寶儀的音頻,訪問李心潔?算了,藝人有啥好訪問的?再轉轉轉,轉到《理科PD》的音頻,又看到《李心潔專訪》,這是上蒼的暗示嗎?好吧,那今天就是這個了。 不凡的成就 播主提到李心潔不簡單,從歌手,演員,到現在編劇,導演—執導了一部紀錄片—,身份多變,每個角色都相當傑出,好像一直在進步中。接著提
日前大略敘述了黃大米的故事:父親生病,出錢出力,不辭勞苦,竭盡心力,只希望父親好轉,嗯,稱得上"孝"吧?儒家倡導孝道,希望兒女能盡孝,所以大米的行為最少稱得上儒家所謂的"孝"吧?。 最近看莊子,他的看法與儒家的"孝"有些不同,他認為父親生病,為人子女者服侍身邊,親伺湯藥,我們認為這就是"孝"。可是這
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 前言 哈佛的長期研究顯示: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為何會如此呢?。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下列功用: 1. 情感支持:在需要的時候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鼓勵,幫助我們度過困難時期。 2. 分享快樂:是我們分享快樂、喜悅、幸福還是成功的重要對
前言 音頻中兩個播主訪問的來賓都是黃大米,原因呢?黃大米在臉書上描述自己在父親生病後的一些遭遇引發注目和討論。在老齡化的時代,她的遭遇也是其他人遲早需面對的,頗值參考及借鏡。 照顧過程 我依據訪問內容及她的臉書把整個過程簡述如下: 一住院的爭執 去年(民111)舊曆年的前幾天,在台北的白領工作者—黃
50 歲時對人際關係最滿意的人在 80 歲時最健康。 前言 有項針對千禧一代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是致富和成名。換言之,多數人認為:「"名、利"能讓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的成人生活研究 哈佛有項研究自1938年開始,迄今仍在進行,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成人生活研
這兩天的音頻聽到的都與幸福有關, 因故離開公司,突然沒了工作,一時無法適應,時間多到不知如何是好,無聊的感覺油然而生。突接電話,家人生病需人照顧,然後就這樣陷入照顧的深淵中,睡也睡不好,煩心事接踵而來…突然覺得無聊也是一種幸福。家人健康無事更是一種幸福。 表哥出家已久,對工作有些倦怠的受訪者,因此去
前言 轉開曾寶儀的音頻,訪問李心潔?算了,藝人有啥好訪問的?再轉轉轉,轉到《理科PD》的音頻,又看到《李心潔專訪》,這是上蒼的暗示嗎?好吧,那今天就是這個了。 不凡的成就 播主提到李心潔不簡單,從歌手,演員,到現在編劇,導演—執導了一部紀錄片—,身份多變,每個角色都相當傑出,好像一直在進步中。接著提
日前大略敘述了黃大米的故事:父親生病,出錢出力,不辭勞苦,竭盡心力,只希望父親好轉,嗯,稱得上"孝"吧?儒家倡導孝道,希望兒女能盡孝,所以大米的行為最少稱得上儒家所謂的"孝"吧?。 最近看莊子,他的看法與儒家的"孝"有些不同,他認為父親生病,為人子女者服侍身邊,親伺湯藥,我們認為這就是"孝"。可是這
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 前言 哈佛的長期研究顯示:良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為何會如此呢?。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下列功用: 1. 情感支持:在需要的時候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鼓勵,幫助我們度過困難時期。 2. 分享快樂:是我們分享快樂、喜悅、幸福還是成功的重要對
前言 音頻中兩個播主訪問的來賓都是黃大米,原因呢?黃大米在臉書上描述自己在父親生病後的一些遭遇引發注目和討論。在老齡化的時代,她的遭遇也是其他人遲早需面對的,頗值參考及借鏡。 照顧過程 我依據訪問內容及她的臉書把整個過程簡述如下: 一住院的爭執 去年(民111)舊曆年的前幾天,在台北的白領工作者—黃
50 歲時對人際關係最滿意的人在 80 歲時最健康。 前言 有項針對千禧一代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的人生目標是致富和成名。換言之,多數人認為:「"名、利"能讓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的成人生活研究 哈佛有項研究自1938年開始,迄今仍在進行,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成人生活研
這兩天的音頻聽到的都與幸福有關, 因故離開公司,突然沒了工作,一時無法適應,時間多到不知如何是好,無聊的感覺油然而生。突接電話,家人生病需人照顧,然後就這樣陷入照顧的深淵中,睡也睡不好,煩心事接踵而來…突然覺得無聊也是一種幸福。家人健康無事更是一種幸福。 表哥出家已久,對工作有些倦怠的受訪者,因此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孤寂感成為了許多人的一種普遍體驗。瞭解和應對職場孤寂感顯得尤為重要。這包括認識孤寂感的存在、主動建立聯繫、尋求支持和資源、培養積極心態、提高自我效能感、獲得主管的認同、以及平衡工作與生活。通過這些策略和心態轉變,個人可以更好地應對職場孤寂感,提升工作滿意度和整體幸福感。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在一場歡樂的聚會結束後,內心突然感到一陣的空虛感。在人群中,內心卻是孤獨的。 很熟悉的感覺,曾經在兩個人的關係裡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那個內心的空缺,讓自己總認為是沒有人了解及陪伴的關係。 總是在與人的碰撞中,觸動內心的那個黑洞。在沒有意識的狀態時,會將它歸因於生活中發生的種種。其實從來與現況無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去年到今年,與不同人接觸後的自我察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職場中,孤寂感成為了許多人的一種普遍體驗。瞭解和應對職場孤寂感顯得尤為重要。這包括認識孤寂感的存在、主動建立聯繫、尋求支持和資源、培養積極心態、提高自我效能感、獲得主管的認同、以及平衡工作與生活。通過這些策略和心態轉變,個人可以更好地應對職場孤寂感,提升工作滿意度和整體幸福感。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在一場歡樂的聚會結束後,內心突然感到一陣的空虛感。在人群中,內心卻是孤獨的。 很熟悉的感覺,曾經在兩個人的關係裡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那個內心的空缺,讓自己總認為是沒有人了解及陪伴的關係。 總是在與人的碰撞中,觸動內心的那個黑洞。在沒有意識的狀態時,會將它歸因於生活中發生的種種。其實從來與現況無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Thumbnail
去年到今年,與不同人接觸後的自我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