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覺】觀照自己的內心及情緒的反應

更新於 2024/03/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一場歡樂的聚會結束後,內心突然感到一陣的空虛感。在人群中,內心卻是孤獨的。

很熟悉的感覺,曾經在兩個人的關係裡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那個內心的空缺,讓自己總認為是沒有人了解及陪伴的關係。

總是在與人的碰撞中,觸動內心的那個黑洞。在沒有意識的狀態時,會將它歸因於生活中發生的種種。其實從來與現況無關,而是為了讓你看見自己的內心。

把自己從情境中抽離,觀看自己的內心及當下的情緒反應,你的頭腦在告訴你什麼。

孤獨無依的情緒來臨時讓自己保有覺知,允許情緒的包圍,短暫的消沉。讓一切自然的發生,不要被自己情緒所投影的現況困住了。感覺就是一次次的打掉重練,把舊有的情緒模式重建,讓自己內心的那個黑洞修復。

隨著成長的經歷,很多事情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而不自知。接受情緒的衝浪,相信總有一天能學會駕馭它。

曾經因為這樣的自己而自我否定,認為把所有的心力及時間都放在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想法及心情,關於你的一切都是很重要的,也不要因此忽略它。

勇敢面對克服,才能讓你更好的面對生活中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

    avatar-img
    147會員
    274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每天持續的書寫,是給自己的一個任務、一種生活記錄,是將自己的所學的內化及輸出。 隨著自我探索及生活重心的轉變,發現以前讓自己有所感悟的書籍、自我成長的影片已經不再受用、也不再那麼的有共鳴,不是因為厭煩或別人的創作沒有新意。 而是那些道理自己都懂了,不再會因為那些情緒或問題困擾了。但也因為這樣讓自
    習慣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把心力投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上。看似簡單的生活方式,對許多人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因為這樣的習慣讓自己在投入關係時,經常無意識的把所有的時間及精力投注在對方身上。經常讓彼此在關係裡喘不過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你的生活一樣那麼的簡單。 總覺得對方永遠達不到自己的期待,
    我們都不是當事人,自然沒辦法感受身受。即使有相同的遭遇也不見得能有同理心,對我們無足輕重的事,對當事人而言可能是足以壓跨她的那根稻草。 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回應身邊親近的人的需求時,產生的負面情緒是憤怒或煩燥。因為擔心,也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自責。我們總覺得需要為對方做些什麼。 當你無從得知對方發生
    如何界定是磨合還是執著。如果連走進去的勇氣都沒有,永遠不會有答案。 選擇一個讓自己舒服,但不愛的人。還是選一個愛的,卻要用更多的時間及精力去磨合的人。是好是壞,沒有標準答案。取決於是否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們渴望進入一段關係,希望一路照著自己預期的進行。如果經歷過情感的洗禮,便知道沒有一段關係
    瞭解自己、學習愛自己,似乎成為現代人最重視的議題。但過度的自省,試圖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標準答案、自我定位,反而比從前那個沒有框架,順流而生的自己更消粍能量。 當你真正瞭解自己,並學會愛自己的時候,你不會再因為自己沒有活在框架裡而迷失。因為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可塑性。 每個人身上本就擁有不只一種性格
    2022年是人生很大的轉捩點,結束了一段以為會走完一輩子的關係。內心充滿了恐懼,也害怕再也遇不到「那個人」。 但是內心就是有股力量,驅使自己得做出決定。對很多人而言,許多是無足輕重的事,但對當事人而言可能是人生的「靈魂暗夜」。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對別人而言輕如鴻毛,不值一
    每天持續的書寫,是給自己的一個任務、一種生活記錄,是將自己的所學的內化及輸出。 隨著自我探索及生活重心的轉變,發現以前讓自己有所感悟的書籍、自我成長的影片已經不再受用、也不再那麼的有共鳴,不是因為厭煩或別人的創作沒有新意。 而是那些道理自己都懂了,不再會因為那些情緒或問題困擾了。但也因為這樣讓自
    習慣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把心力投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上。看似簡單的生活方式,對許多人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因為這樣的習慣讓自己在投入關係時,經常無意識的把所有的時間及精力投注在對方身上。經常讓彼此在關係裡喘不過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你的生活一樣那麼的簡單。 總覺得對方永遠達不到自己的期待,
    我們都不是當事人,自然沒辦法感受身受。即使有相同的遭遇也不見得能有同理心,對我們無足輕重的事,對當事人而言可能是足以壓跨她的那根稻草。 當我們不知道如何回應身邊親近的人的需求時,產生的負面情緒是憤怒或煩燥。因為擔心,也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自責。我們總覺得需要為對方做些什麼。 當你無從得知對方發生
    如何界定是磨合還是執著。如果連走進去的勇氣都沒有,永遠不會有答案。 選擇一個讓自己舒服,但不愛的人。還是選一個愛的,卻要用更多的時間及精力去磨合的人。是好是壞,沒有標準答案。取決於是否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我們渴望進入一段關係,希望一路照著自己預期的進行。如果經歷過情感的洗禮,便知道沒有一段關係
    瞭解自己、學習愛自己,似乎成為現代人最重視的議題。但過度的自省,試圖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標準答案、自我定位,反而比從前那個沒有框架,順流而生的自己更消粍能量。 當你真正瞭解自己,並學會愛自己的時候,你不會再因為自己沒有活在框架裡而迷失。因為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可塑性。 每個人身上本就擁有不只一種性格
    2022年是人生很大的轉捩點,結束了一段以為會走完一輩子的關係。內心充滿了恐懼,也害怕再也遇不到「那個人」。 但是內心就是有股力量,驅使自己得做出決定。對很多人而言,許多是無足輕重的事,但對當事人而言可能是人生的「靈魂暗夜」。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對別人而言輕如鴻毛,不值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最常打斷別人與我對話的話就是:「所以咧?重點是?」 我對那種講話描述很多細節、又一直不講結論、聽不出目的的對話,很不耐煩。 這週,我兒子拿他寫的音樂簿,跟我說明1拍音符長這樣、1/2拍長那樣、1/4拍……的音符,
    Thumbnail
    如同我常常分享,用自我覺察和身體對話,問他為什麼明明不餓還是想吃?為什麼有睡飽卻還是很懶散?為什麼突然想吃某種特定食物?再透過這些覺察,好好照顧身體需求。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嘗試著探索內心深處?本書將透過「自我覺察」讓你認識一個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一致性理論─慣性行為模式   在華人社會當中「以和為貴」是時常聽到的成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如果有著太多「指責型」或是「超理智型」的人,或許讓整個社會產生衝突與對立,但這些詞語或許是我們閱讀時,學者或是經驗分享者想幫助作者釐清分類,給我們具體的名詞,看了這本書籍後,不同類型的人可能都會在自己身上發
    Thumbnail
    這一年的我選擇用日更來紀錄自己成長的軌跡,除了發現自己對於周遭環境的觀察力有增加,輸出與輸入的頻率慢慢提高之外,還有一件事我覺得是更進一步讓自己貼近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對於周遭與自己的關聯性也變得更加敏銳。 最先讓我驚訝的是某一天我在滑手機的時候看到有個社群在講某個自我成長的前輩有哪一本書很棒可以去看
    Thumbnail
    覺察,是我認為每個人此生都在學習的事與任務,我們遇到快樂與悲傷的事情,都是促進我們進行覺察的入口,當然,大多數的人會因為痛苦而開始反思,鮮少人感到快樂卻仍能觀照自己的框架。從這角度來看,便能理解楊定一博士曾經說的:「失落是一種恩典的意思。」 以下,我將會就我目前的實踐與理解,把我對覺察的學習與練習
    Thumbnail
    你確實應該為自己的存在感到一股深深的驕傲或榮幸──因為,老天爺創造的你,確實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你應該去認識這個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你自己。 就像有一句古老的教誨:認識你自己! 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認出自己的念頭──不論好壞、聖潔、邪惡,或猥瑣。 那麼,讓我們跨出第一步:覺察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讓我們接觸到的資訊,只是根據個人喜好篩選過的「片面資訊」,導致我們的思想逐漸與別人相同,失去了豐富的知覺力。要把漫想打造成改變現實的創意,不能漏掉「知覺統合」的這個過程。我們的知覺運作得不靈光,可能是因為某個環節卡住了,需要把阻礙知覺力的障礙物一一地去除,「觀察事物原貌」的方法,是
    Thumbnail
    討論「我們為什麼會覺得自己需要談戀愛?」時,不只是為了回答「要不要談戀愛?」而已,更根本的問題是:對你而言理想的生活狀態是甚麼?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最常打斷別人與我對話的話就是:「所以咧?重點是?」 我對那種講話描述很多細節、又一直不講結論、聽不出目的的對話,很不耐煩。 這週,我兒子拿他寫的音樂簿,跟我說明1拍音符長這樣、1/2拍長那樣、1/4拍……的音符,
    Thumbnail
    如同我常常分享,用自我覺察和身體對話,問他為什麼明明不餓還是想吃?為什麼有睡飽卻還是很懶散?為什麼突然想吃某種特定食物?再透過這些覺察,好好照顧身體需求。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嘗試著探索內心深處?本書將透過「自我覺察」讓你認識一個完整的自己。
    Thumbnail
    一致性理論─慣性行為模式   在華人社會當中「以和為貴」是時常聽到的成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確實如果有著太多「指責型」或是「超理智型」的人,或許讓整個社會產生衝突與對立,但這些詞語或許是我們閱讀時,學者或是經驗分享者想幫助作者釐清分類,給我們具體的名詞,看了這本書籍後,不同類型的人可能都會在自己身上發
    Thumbnail
    這一年的我選擇用日更來紀錄自己成長的軌跡,除了發現自己對於周遭環境的觀察力有增加,輸出與輸入的頻率慢慢提高之外,還有一件事我覺得是更進一步讓自己貼近內心的想法與感受,對於周遭與自己的關聯性也變得更加敏銳。 最先讓我驚訝的是某一天我在滑手機的時候看到有個社群在講某個自我成長的前輩有哪一本書很棒可以去看
    Thumbnail
    覺察,是我認為每個人此生都在學習的事與任務,我們遇到快樂與悲傷的事情,都是促進我們進行覺察的入口,當然,大多數的人會因為痛苦而開始反思,鮮少人感到快樂卻仍能觀照自己的框架。從這角度來看,便能理解楊定一博士曾經說的:「失落是一種恩典的意思。」 以下,我將會就我目前的實踐與理解,把我對覺察的學習與練習
    Thumbnail
    你確實應該為自己的存在感到一股深深的驕傲或榮幸──因為,老天爺創造的你,確實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你應該去認識這個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你自己。 就像有一句古老的教誨:認識你自己! 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認出自己的念頭──不論好壞、聖潔、邪惡,或猥瑣。 那麼,讓我們跨出第一步:覺察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社群媒體的演算法讓我們接觸到的資訊,只是根據個人喜好篩選過的「片面資訊」,導致我們的思想逐漸與別人相同,失去了豐富的知覺力。要把漫想打造成改變現實的創意,不能漏掉「知覺統合」的這個過程。我們的知覺運作得不靈光,可能是因為某個環節卡住了,需要把阻礙知覺力的障礙物一一地去除,「觀察事物原貌」的方法,是
    Thumbnail
    討論「我們為什麼會覺得自己需要談戀愛?」時,不只是為了回答「要不要談戀愛?」而已,更根本的問題是:對你而言理想的生活狀態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