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是天才?以形式主義重構日本體育競技漫畫的天賦論(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發表於2023/4/29 台灣ACG學會〈動漫遊台灣2023:台灣ACG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國際學術研討會〉)
對所謂「天才」的討論和研究雖然很多,但針對運動天賦的著作卻出乎意料的稀少。生物學家和社會學家嘗試對「天才」做出更系統化的探究,但多數將天才的範圍限縮在學術、藝術、智商等靜態活動上。莫札特、愛因斯坦、達文西 — 已經有許多研究試圖「脈絡化」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奇蹟般表現,然而在體育相關的競技上卻鮮少有人採取相同方法,或想過如此分析。不過,儘管我們會讚嘆運動員驚天的表現和成績,我們通常也不會忘記他們背後有多少刻苦的練習和自律的生活;但是,運動員的職業素養似乎還不足以證明運動員的「天賦」是可以被解析的,在運動員的大量練習背後,我們還是會預設有一個肉身的基礎在先天上高人一等,僅僅是等待被打磨、發亮、兌現為耀眼成績。這樣的迷思和「練習使你完美」的思考弔詭的共存於大家對運動天賦的想像,並且進一步被「橫空出世」的大天才證實前者更接近真理:一些鮮少努力或非正規訓練出身的運動員在短時間內崛起甚至稱霸,證明先天基礎比後天訓練更重要。如英語籃球圈流傳的「you can teach ball, but you can’t teach tall」 — 球可以教,但高不能教 — 也坐實「身體」是超越人掌握的因素的論調。在這樣的論述下,運動天賦就像是無法被言說、被理性分析介入的黑盒子,比起智力,更像是真正的上天賦予的能力。
本文的企圖即是打破這樣的迷思,將「身體」和「運動」納入思考的領域中。不過,本文的分析對象有經過一定的限縮,以避免變成過於廣泛的宣稱,反過來以言說宰制身體,彷彿一切都是符號或文化建構。本文聚焦在日本的體育競技漫畫,尤其是兩部已完結的系列:井上雄彥《灌籃高手》和古館春一《排球少年!!》,兼論及其他體育競技漫畫。這兩部漫畫對於所謂「運動天才」都有著墨 — 雖然方向不大相同 — 有許多值得探討之處,並且適合和其他以體育競技為主題的少年漫畫做比較。運動漫畫除了描寫的體育項目不同以外,強調的主題也各異,且會受到連載雜誌的方針,以及類型所影響,例如安達充的棒球漫畫就以青春為賣點,《王牌投手 振臂高揮》以描繪選手心理和投捕關係為主,《棒球大聯盟》是主角奮鬥史,台灣漫畫《宅男打籃球》凸顯夢想和生活之間的張力。圍繞在天賦與出類拔萃的主題的運動漫畫,也並不僅限於連載《灌籃高手》和《排球少年!!》的少年JUMP週刊,例如松本大洋《乒乓》的其中一項主題也是天賦。
不過,在少年JUMP雜誌連載的運動漫畫常有類似王道戰鬥漫畫的敘事曲線,也就是不斷提升實力,擊敗更強的對手,再遭遇更強的對手,不斷循環的戲碼(Ducarme np)。早期的運動漫畫經典《巨人之星》正是典型,而近年最好的例子就是《光速蒙面俠21》以及《黑子的籃球》,兩者在對手強度不斷通膨的情況下,在結尾都祭出了「美國」這張牌,也就是以「美國人的身體天賦」來當作作品的最終強度。在這樣的敘事中,「天賦」被誇張地強調了,幾乎掩蓋過了運動賽事中的其他特徵。上一場賽事的強者,往往在下一層級就被當作是不值一提的雜魚。弔詭的是,少年JUMP的主角往往都是從新手菜鳥開始,有著致命的缺陷和足以彌補缺陷的單一特長,在故事中慢慢靠著「努力」和「友情」獲得「勝利」。然而,和其他雜誌走「晉級」路線的運動漫畫相比,少年JUMP系漫畫將強度在短短高中內拉到世界頂尖等級,卻會產生原先的菜鳥主人翁其實天賦異稟,在短時間內超越眾人的矛盾結果。這樣的落差在和《鑽石王牌》和《籃球少年王》這樣由始至終都在高中層級比賽的漫畫一比較,就十分明顯。
同樣的,在描寫這些對手的天賦時,少年JUMP會先誇張的否定「努力」和「友情」這些元素,讓對手以獨我的天才面貌出現,藉此製造壓倒性的威壓感,彷彿在真正的天賦面前其他要素都不重要。塑造了這樣強勢的角色後,再讓主人翁以謀略、努力、堅持、團結等方式打敗對手。這樣的故事雖然最終還是肯定了努力和友情的價值,但代價是抹平除了主人翁(及其隊伍)外角色的複雜性。強大的對手以天賦作戰,過往的敵手或同伴則是「天賦不足」的代表,會被輕而易舉擊敗以顯示對手的強大。簡言之,戰勝「天賦的落差」可以說是少年JUMP系運動漫畫的醍醐味,但為了強化戲劇張力,「天賦」變成不可跨越的障壁,而解決方式則是主角群自身的威能,或是他(們)隱藏著更強的天賦。這兩者的差距僅在「外掛」和「內掛」的差別,也就是說,前者是作者強硬加上解法,後者則是劇情合理化主角群的突如其來的實力暴增。
光速蒙面俠21
在這樣的傳統下,《灌籃高手》和《排球少年!!》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和「少年JUMP類型」對話:他們沒有讓故事變成戰鬥漫畫一樣的戰力通膨循環,而是著墨在運動賽場的細節,並且乾脆地在某個點結束。兩部作品都在高中全國大賽層級的中途結束,主人翁所在的隊伍沒有得到當年度冠軍就鎩羽而歸。這樣的敘事除了「寫實」的考量,也反映兩部漫畫對於天賦的理解和王道戰鬥漫畫不同。兩部漫畫並非循著主人翁無限升級就能過關斬將的邏輯,只要練了新招就能打敗新的敵人,而是將「天賦」放入更大的行動網絡中,僅僅將其視作運動賽場的一部分,比賽中還會有如受傷、心魔、機運等要素。更重要的是,在兩部漫畫的刻畫中,我們可以看見天賦不再僅是「上天賜與」的先天素質,而是主角的個人意志還有賽場整體共同交織的「時刻」。
如此解讀,那麼我們就不會再將「天賦」看作是單一個人的身體素質,而是身體、意志、他人,以及賽場這些因素多重交織而產生的事件。這個跳脫主體的「後人類」式的「天才」,理論家拉圖藉法國經濟學家塔德的觀點,是這麼說的:
天才不是出發點,與其說它是行動的處所,不如說它是一個發出白熾光芒的時刻,只能加以描述,而無法重現。[…] 用誇張一點的說法,[塔德]改變了層次:某個人之所以是天才,即當他體內大量的重複與模仿(腦袋裡的各種風暴),活出了它們自己的生命。(激情的經濟學 102–3)
當然,在這段引述中,所謂「天才」仍然屬於智力的領域(「腦袋裡的各種風暴」),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中身體的面向:「體內大量的重複與模仿」,雖然在此更接近於指稱身體圖式,也就是肉身和心靈的協同運作,但我想強調的是,這不僅僅只是身體作為外在資訊的接受器,並將其轉換為內在的感受或思維,這樣的「天才」而已;我們也可以將其詮釋成肉身的反覆練習和操演使得心靈和身體共同做出「天才」般的判斷和行動。在運動場上,這即是「天賦」的展現。拉圖-塔德的觀點,也強調時間的面向。天才是靈光一現的時刻,而不是一種「狀態」或「素質」,它需要時間的醞釀。在「天才」迸發之前,各種因子都處於一種虛擬的潛勢中,等待在某個時刻具現化。
Genius Explained 這本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中,Michael Howe在緒論破除了大眾對莫札特的音樂天才的迷思,其中的分析也和拉圖-塔德對天才的理解若干相符。莫札特「神童」的演奏能力可能得益於超乎常人的大量練習,這點也在當代小提琴學生的練習時數的統計中得到證實。超乎常人的記譜能力和他長期浸淫在音樂環境和從幼年即開始累積的大量知識有關,這項「特技」僅僅是在外行人眼中是「天才」。對於莫札特的創作天分,社會學家埃利亞斯的《莫札特:探求天才的奧秘》則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切入,主張這同時是莫札特個人與維也納宮廷的衝突,以及社會對藝術(音樂)的看法正處於轉型期,而造成的產物。莫札特熟捻宮廷音樂的標準而被視作神童,又以小市民的性格試圖叛逆,其結果正是創造力的迸發和他的悲劇。莫札特的「天才」必須放在這樣的視野來理解,才能不落入「與生俱來」的迷思,而是個人與社會互動的產物。
這些觀點如何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運動漫畫中的運動「天才」?首先,我將時間放進解讀框架中。漫畫對於時間的呈現是特別的,不同於電影或動畫是以一幀幀的靜止影像在一秒內快速放映而產生連續性的幻覺,漫畫是靜止的。每一格分鏡中的場景和人物都是定格的,但在分鏡與分鏡之間,讀者可以自行拼湊出影像的運動,形成內心的圖像(image)。藉由分鏡的大小,形狀,以及格式的設計,漫畫讓時間和運動(movement)在靜止的畫面中有舒緩或緊張的節奏,可以是大幅度的時間流動也可以是將一瞬擴展為內心活動的時延。在閱讀漫畫時,讀者的現象學感知呈現了乍看矛盾的感受:一方面每一格都是一瞬間的定格,但每一格之間又是完整的、連續的時間流動。我認為就是在漫畫這個載體下,「時間」得以在客觀時間外的情境下被捕捉,而漫畫形式這個條件使得「天才」時刻被具體為「事件」這件事成為可能。
但是,經過前述對於天才的另類理解後,「天才」本身的意義似乎已經變得不穩定。難道天才僅是結構下的產物?那要如何解釋莫札特怎麼創作出這些劃時代的作品?Howe和埃利亞斯的觀點並沒有否認莫札特的作品是難以被複製的,但這並不代表這就「不能被解釋」。同樣的,對於運動天才,我們也難以去「複製」他們的動作、素質、技術,但有辦法「解釋」他們。更進一步言,「天才」這個詞指稱的是什麼?Howe認為,「天才」乍看是描述一個人的「素質」,實際上卻是在描述他們的「成就」,也就是說,是他人為了解釋某人的成就而後驗地給予此人天才的名號,試圖解釋出類拔萃的現象。也因此,並沒有一個單一的素質可以被稱作「天才」。正如同《排球少年!!》中借角色之口對天才進行的解構一樣:「世上讓你無法匹敵的人很多,佩服他們厲害是人之常情。『全力前進』本身就是一種才能,我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他們,『天才』又不是壞話…。」也就是說,天才是一個抹平異質性的讚揚,阻止我們繼續探究他人成就的成因,將他人神化,甚至把成就歸因於他人「生來如此」。
這種迷思在創作型天才或科學家那裡,已經在人文學界有一定程度的解構,但如前面提到的,在體育方面,這樣的迷思似乎仍然存在,前述的某些運動漫畫便是將這樣的迷思極端化的案例。但是,也正如前述《排球少年!!》對天才一詞的反思,我們似乎並沒有更恰當的字詞來描述優秀選手;這個詞本身帶來的負累 — 與生俱來、天降之才 — 反過來限制我們對自身、對他人,以及對運動的想像。事實上,運動漫畫某種程度上都是在擾動「天才」這個字詞的既定意涵,但同時也可能再強化「天才」的素樸定義,也就是「與生俱來」的才能。而且,我們也要注意,運動漫畫並非描繪現實存在的運動賽場或運動員,而是一種「再現」:不僅再現運動員身體,比賽現場,也同時再現文化對運動的想像。誰可以成為主角?我們預期什麼樣的比賽?運動之於人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也或多或少在運動漫畫中被觸及,探索,甚至成為主題。本文要主張的,是漫畫的形式本身和這些「再現」以及「主題」不僅難以被區分,我要進一步主張的是,以「形式」去閱讀可以提供不同的詮釋,而不會被作者意向或內容要傳達的意旨所主導。
美國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在2006年曾寫過一篇頌讚網球名將費德勒的散文,《費德勒作為一種宗教經驗》,文章鉅細靡遺的描述05年費德勒和前球王阿格西的某一球來回,再試圖解釋費德勒的天份究竟從何而來。所謂的「動覺」(kinesthetic)天賦 — 或所謂協調性,對Wallace而言,仍然不足以解釋為何費德勒可以在00年後,也就是網球拍的製作技術大幅更新,讓擊出威力強勁的上旋球變得相對容易,而導致底線對抽成為顯學的年代,仍然可以和其他更高大,強壯,速度更快的後起之秀抗衡,甚至穩坐球王寶座。他在文章寫道:「形上學的部分才是真理,但技術的部分才能寫成報導」。也就是說,他的文章只能觸及費德勒天才的外緣,但無法解釋費德勒「為何」能製造宗教般的美感體驗。Wallace結尾說到溫布頓青少年組開始有許多球員模仿學習費德勒的打法,他總結:「天才無法被複製。靈感可以傳染,且各式各樣 — 力量和侵略性在美面前顯得不堪一擊,且即使只是觀看,近距離觀賞,都會感覺到被啟發以及(以一種短暫、凡人的方式)與之和解。」Wallace將天才和美連結,呼應後來運動哲學家Stephen Mumford 和Teresa Lacerda對於運動天才和美學的關係的探討。他們主張「天才」可以是種新的美感經驗,如同藝術家的創造性天才可以翻新大眾的審美。更重要的是,「美感」或「美學」本身就提示了「感知學」的改變 — 抽象主義改變了人們的觀看方式,麥可喬丹和費德勒也改變人們對身體與物理法則的理解。以Wallace的話來說,這是「人類與擁有身體的事實達到和解」所產生的美。天才的創造性改變了運動的既定想像,甚至是往後的規則或競技模式。
以後人類的角度重新閱讀Wallace和Mumford的文章,我認為可以將製造美感經驗的主體從球員本身轉換到球賽整體。我們可以注意到,Wallace描寫費德勒的神乎其技時,他必須將阿格西的回球也放入文章,而且正是阿格西打出了多數頂尖選手都難以回擊的球,才顯得費德勒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回擊成致勝球這件事是多麽令人震撼。同樣的,Mumford提及的運動天才如麥可喬丹,他在1991年NBA總冠軍賽的“The Move”改變了人們對身體與重力的觀看經驗:喬丹在罰球線前起跳,準備灌籃,滯空時又換手改在籃筐另一側上籃。但是這項美感經驗同時也必須有試圖封蓋的對手才讓喬丹做出這項名留青史的動作。Mumford提到,創造性的美感在運動賽場中往往和競爭和企圖心相輔相成,為了在高強度的比賽中獲勝,運動員會試圖突破自己極限,創造出過往未曾想像得到的動作或技巧。Wallace文章的標題:「費德勒作為宗教經驗」,也可以讀作是將費德勒看作是宗教經驗的載體,也就是說,並非是費德勒「擁有」天才,反而是「天才」,或「美」藉由費德勒這副身體展現出來。正如德國詩人克萊斯特在“On the Marionette Theatre”所主張的,動物所展現出來的優美動作是人類無法企及的,因為動物是由上帝操控,而人類的動作則被自身的意識給污染而顯得笨拙。以此觀之,上述天才運動員所展現的美感,就很難完全歸因於其個人意志,而是各種機運和動態交織而成的時刻。
Wallace以他現場觀賞費德勒比賽的經驗為基底,以他的文筆將費德勒寫作散文,試圖將身體寫作文學,但他同時加上了他的考據和思考,來強調費德勒達到的美感經驗處在文字的外邊,讀者僅能想像。Wallace對費德勒vs阿格西於美網一戰的描述,被後人指出有誇大或虛構之嫌,但這並不妨礙這篇文章將一種美感(人與身體的和解)轉換成另一種可感的形式(散文)。更進一步言,Wallace在現場體會到的美感經驗,可能不是現在youtube剪輯中,以固定鏡頭記錄下來的比賽畫面可以比擬的。螢幕畫面上看似平凡無奇的一球,也許對現場觀眾而言更能體現費德勒的神乎其技。臨場感、擊球的速度、球場的大小,都是無法在電視螢幕上再現出來的比賽的一部分。同樣的,運動漫畫可以從各種角度和時間維度來捕捉賽場的瞬間,也可以用分鏡的設計讓比賽流動起來,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運動競技中的「美」。下面章節會試圖以形式分析《灌籃高手》和《排球少年!!》中漫畫這個形式如何和其內容相得益彰,甚至「製造」了天才時刻 — 也就是說,這些漫畫描繪了我們日常的感知中,或是在已經制式化的電視轉播的運動觀賞模式中,體會不到,或難以領略的瞬間。我們必須藉由漫畫的視角,跟隨著故事的鋪陳,情緒的調動,賽場上一舉一動的呈現,才能在關鍵時刻體驗到這是這群少年們身體內外的各種風暴(借用拉圖-塔德的比喻)化作白熾光芒的時刻。
avatar-img
9會員
20內容數
通靈人連結此世與彼岸,在陰陽兩界穿梭;影像薩滿一眼看電影,一眼看paper,希望在這視差中瞥見詮釋電影的不同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se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空無一人房間中的機器人的無謂運動、大海上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城市中沒有人聽見的巨大聲響、日常情人間的沈默、記憶中的痛苦與榮耀、血管穿梭身體的聲響。一切都寓於其中,破敗而美麗。
「『性慾著床』. . . 指的不是性交,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成為意識中可想像、語言中可表述的東西。如果有人不認識食慾到以為『食物就是非食物』,那麼有慾望時,會發生什麼事?」(〈性意思史〉110)。
雖然《怪胎》在前半部分確實有幾分Wes Anderson的味道——畢竟都說有強迫症了——整體而言卻剛好和這些電影狂放特異的偏鋒相反,《怪胎》的後半部分轉折進寫實,或是有些人說俗套,的愛情崩毀之路,電影主題也就從「逗趣的怪胎們的愛情故事」轉變為「當兩人世界觀開始錯位,愛情是如何一步步瓦解」。
隱微的肥胖歧視、沒有盡頭的完美體態,是《大餓》要批判的主題;肥胖在當代已經逐漸被貼上病態的標籤,原因之一是醫療科學對身體益發細緻的掌握,藉由人口統計的數據製造出來的「正常」體重將離群值視作「不正常」;另一方面,單一的大眾審美也隨著所謂的「正常」體態而變得越來越極端。
「無法被解救是因為不想被解救,這是肯定的,因為所信者必得救,不是嗎?」(狂骨之夢)。
. . .所有的真相都是時間的真相。(Deleuze, Proust and Signs 94)
空無一人房間中的機器人的無謂運動、大海上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城市中沒有人聽見的巨大聲響、日常情人間的沈默、記憶中的痛苦與榮耀、血管穿梭身體的聲響。一切都寓於其中,破敗而美麗。
「『性慾著床』. . . 指的不是性交,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成為意識中可想像、語言中可表述的東西。如果有人不認識食慾到以為『食物就是非食物』,那麼有慾望時,會發生什麼事?」(〈性意思史〉110)。
雖然《怪胎》在前半部分確實有幾分Wes Anderson的味道——畢竟都說有強迫症了——整體而言卻剛好和這些電影狂放特異的偏鋒相反,《怪胎》的後半部分轉折進寫實,或是有些人說俗套,的愛情崩毀之路,電影主題也就從「逗趣的怪胎們的愛情故事」轉變為「當兩人世界觀開始錯位,愛情是如何一步步瓦解」。
隱微的肥胖歧視、沒有盡頭的完美體態,是《大餓》要批判的主題;肥胖在當代已經逐漸被貼上病態的標籤,原因之一是醫療科學對身體益發細緻的掌握,藉由人口統計的數據製造出來的「正常」體重將離群值視作「不正常」;另一方面,單一的大眾審美也隨著所謂的「正常」體態而變得越來越極端。
「無法被解救是因為不想被解救,這是肯定的,因為所信者必得救,不是嗎?」(狂骨之夢)。
. . .所有的真相都是時間的真相。(Deleuze, Proust and Signs 94)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努力的天才」這一聽起來矛盾的詞,讓我第一次在《火影忍者》裡面看到時就感到非常的震撼。一方面來說,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往往還能在每件事情上面做到更好;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努力」聽上去容易,但願意一直努力追求進步、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Thumbnail
我們要贏,而且不要怕輸! 但若是要贏,就需要計畫、累積,還有耐心。
Thumbnail
在上個星期,NHK電視台的節目「ぼくらはマンガで強くなった」(漫畫讓我們變得更強)介紹了《排球少年》,對現今的日本男子排球代表隊進行了採訪。採訪內容包括他們對漫畫產生共嗚、共感的地方,以及希望在巴黎奧運上重現漫畫中的招式等。文章將部分節目內容進行了翻譯、整理,並逐一向大家介紹。
Thumbnail
在運動場上所學到的,是學校、補習班無法教你的,卻是在未來職場及各領域相當關鍵的能力。成績代表著一切嗎?多元能力培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Thumbnail
日本競賽動漫多如繁星,足球小將翼、灌籃高手和網球王子,幾個我不提似乎就不好切入這個主題,可見這些作品如梁柱般的存在。我最近覺得本篇要寫的排球少年也配得上大部頭的地位,雖然我僅看過動畫,沒看過漫畫原作,但動畫的演繹深得人心,風靡一時且蕩氣回迴腸,我這就來寫寫個人以為的、排球少年別具的特點。
Thumbnail
《排球少年》是一部強烈推人的動漫, 看完了四季的動畫和漫畫後完全不負當初的朋友和家人之推薦。雖然畫風似乎不是我喜歡的,但後來發現這部真的神。作者細膩的刻畫了角色之間的羈絆,以及友情的表現,讓人熱血沸騰。這部動漫教會人相信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持續向上看。推薦給每一個尋找動力的人。
Thumbnail
我認為排球少年為什麼可說是平成年間的運動神作之一,就是他掌握了運動漫畫的核心:  團隊意識,運動家精神,以及完整的主角成長曲線。而且他是一部實打實的運動漫畫,裡面沒有外星人來襲,沒有超能力,沒有一擊讓人斃命的絕招,在這裏有的只有場外的加油聲,球鞋磨蹭地板聲響,還有爽快清脆的擊球聲。
Thumbnail
  「不要輸給這個世界的常識。」—井上雄彥《REAL》   《灌籃高手》2023年電影版(日本去年底上映)不同於1990~96年連載的漫畫版,在於這是在畫了《浪人劍客》及《REAL》的井上雄彥回頭再看、再反思的《灌籃高手》,也是井上雄彥不斷再問的問題-何謂強者?   只學了四個月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努力的天才」這一聽起來矛盾的詞,讓我第一次在《火影忍者》裡面看到時就感到非常的震撼。一方面來說,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往往還能在每件事情上面做到更好;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努力」聽上去容易,但願意一直努力追求進步、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Thumbnail
我們要贏,而且不要怕輸! 但若是要贏,就需要計畫、累積,還有耐心。
Thumbnail
在上個星期,NHK電視台的節目「ぼくらはマンガで強くなった」(漫畫讓我們變得更強)介紹了《排球少年》,對現今的日本男子排球代表隊進行了採訪。採訪內容包括他們對漫畫產生共嗚、共感的地方,以及希望在巴黎奧運上重現漫畫中的招式等。文章將部分節目內容進行了翻譯、整理,並逐一向大家介紹。
Thumbnail
在運動場上所學到的,是學校、補習班無法教你的,卻是在未來職場及各領域相當關鍵的能力。成績代表著一切嗎?多元能力培養,絕對超乎你的想像!
Thumbnail
日本競賽動漫多如繁星,足球小將翼、灌籃高手和網球王子,幾個我不提似乎就不好切入這個主題,可見這些作品如梁柱般的存在。我最近覺得本篇要寫的排球少年也配得上大部頭的地位,雖然我僅看過動畫,沒看過漫畫原作,但動畫的演繹深得人心,風靡一時且蕩氣回迴腸,我這就來寫寫個人以為的、排球少年別具的特點。
Thumbnail
《排球少年》是一部強烈推人的動漫, 看完了四季的動畫和漫畫後完全不負當初的朋友和家人之推薦。雖然畫風似乎不是我喜歡的,但後來發現這部真的神。作者細膩的刻畫了角色之間的羈絆,以及友情的表現,讓人熱血沸騰。這部動漫教會人相信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持續向上看。推薦給每一個尋找動力的人。
Thumbnail
我認為排球少年為什麼可說是平成年間的運動神作之一,就是他掌握了運動漫畫的核心:  團隊意識,運動家精神,以及完整的主角成長曲線。而且他是一部實打實的運動漫畫,裡面沒有外星人來襲,沒有超能力,沒有一擊讓人斃命的絕招,在這裏有的只有場外的加油聲,球鞋磨蹭地板聲響,還有爽快清脆的擊球聲。
Thumbnail
  「不要輸給這個世界的常識。」—井上雄彥《REAL》   《灌籃高手》2023年電影版(日本去年底上映)不同於1990~96年連載的漫畫版,在於這是在畫了《浪人劍客》及《REAL》的井上雄彥回頭再看、再反思的《灌籃高手》,也是井上雄彥不斷再問的問題-何謂強者?   只學了四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