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日常》當人生遇到抉擇時,我可以聽誰的意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人生面臨抉擇時,我該聽誰的意見?-

認出你的「選擇意向」

雖然在這篇文章開始前,我誠心地認為每個人最需要聽的是:自己的意見。
但是有些人可能在面臨內在非常混亂或者重大抉擇,內在無法平靜到能夠聽見內在真正渴望體驗的方向。
這時候你可能會尋求一些「外在」的意見,例如:親朋好友,諮詢師或者有些人會尋求算命、塔羅、靈擺等等占卜...
但在詢問這些外在的意見之前,我們能做的是可以先觀察自己對於「選擇」的傾向是什麼?
如果你曾經在做選擇時有提高覺知力覺察自己,或許你會觀察到人們真正需要的並非是對方的意見,而是一個能夠幫助你將內在的「渴望」引導出來的對話,
這可以是自我對話,但如果你不擅長自問自答也可以藉由別人幫你引導出來你內心真正所渴望的體驗。
最後你會意識到其實你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腦袋聲音太多了你無法辨別出來。
曾經有一位友人貌似是在詢問我:她應不應該去找前任復合?
起初,我只是靜靜地聽她闡述她跟前任的關係如何走到至今,當時的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最後在她闡述完她倆的狀況,她問我:我認為她應該要去跟前任復合嗎?
當時我回覆:「如果你覺得有更好的人出現你會很快的忘了對方,那好像就不需要去了;而如果你覺得倘若你沒去這會讓你感到終身遺憾,那麼我會鼓勵你去。」

當時的我是這麼說,對方開心的回覆我:「所以你也覺得我應該去吼?」
雖然我是完全聽不出來我哪個地方有指引她應該要去復合,但我想我已經幫助她引導出了內心真正的渴望,至於我說了什麼並不重要,因為人們會自動抓取當時自己最想聽的話聽。
然後下面這個例子是較為有偏頗立場的例子:
某天我父親的朋友因為租約到期,他的店必須得在租約到期前遷移至它處,但他不知道是該留在原店面附近還是另尋新商圈,於是他問了我父親的意見。
我父親是個相對於一般人較為害怕改變、難以跳脫舒適圈的人,所以他竭盡所能地跟他的朋友分析留在原本的地方的各方面優點,以及若去了新的地方的各方面缺點。
我父親的朋友最終決定聽取我父親的意見,留在原本店面附近的地方。
但如果今天我父親的朋友問的是我姐姐,我曾經跟她分享我父親的友人打算要去的那個新商圈,而她在變換環境這方面沒有繼承我父親的害怕改變的個性。
我姐姐聽完之後認為去了新商圈生意肯定是會比原有的舊址店面附近還好的,畢竟客群不太一樣,新商圈有更多的觀光客跟在地人,而舊商圈大多是在地人會去消費。
聽完這整件事我只是突然意識到,當我們在詢問別人意見時,似乎你必須得先認知到你尋求意見的對象,他們所給予你的意見是來自於自身的信念濾鏡,
他們無法給出自己認知以外的意見,那麼此時你本身的"意向"就很至關重要了。
舉例來說:如果你很想要出國深造,但對於未知又感到很害怕,導致於你不知道到底該不該去,那麼當你認出了,你"想要"去做的慾望大於不想要,那麼我們需要尋求意見的對象就需要是個勇於嘗試改變的人,
此時你就不能去找害怕改變跳脫舒適圈個性的人,因為聽完他們的諸多恐懼不安,只會讓自己更加躊躇不前。
你可以去找的是樂於跳脫舒適圈,他們或許能夠為你帶來更大動力去付諸行動;抑或者兩邊都有嘗試過的人的意見(通常他們的意見或許會較中立或者能夠提出可能會產生的利弊),而他們的意見也會對自己較有幫助。
文章的最後,這篇主要想分享的是關於當生命遇到抉擇時,我可以聽誰的意見?
雖然無論如何你都會聽自己的意見,只是藉由不同的人嘴裡說出來。
但如果不想讓自己的抉擇過程變得更加困難,那麼或許你可以找一個你更偏好選擇那邊的意見來聽。
所以在你對人生感到困惑需要面臨抉擇時,不妨問問自己,當你去做哪個選擇會讓你的心感到更加開闊?
再來,當你認出哪個選擇讓你感到更開闊,若此時的你不夠堅定,就可以去多多問那些會偏好跟你做同一邊選擇、或者中立的人的意見。

而最後也是最為至關重要的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們生命中遇見那些來給予我們訊息、建議的人們都是我們內在的渴望所吸引來的,否則你也不會跟對方告訴你的訊息有所共振。
(舉例來說:如果某天你突然獲得1億的遺產,這時候你選擇詢問身邊朋友的意見該如何運用這筆資金,你的朋友們分別給你投資房地產、投資股票、環遊世界、將遺產捐出去等等,此時如果你打從心裡就一直很嚮往環遊世界,那麼即使對方給你投資房地產、股票、捐出去等等的任何意見你都不會產生共鳴,甚至聽完就立刻忘記,而這也就是我說到的與訊息產生共振。)
你永遠都有自由意志選擇聽取對方的意見與不採納對方的意見,但最終做出選擇的人仍舊是你。
雖然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見那些對自己的選擇不負責任的人,抑或者不小心我們就是那個不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人,
例如:當我們聽取了別人給予我們的建議,而我們選擇採納後,結果卻不如自己的預期,此時有些人會無意識的去責怪當初給予自己意見的人;抑或者你也曾經經歷過給對方意見,結果對方最後跑來責怪你。
雖然這也是一種體驗,可是一旦你的內在不小心愛上了這種把自己生活當中的不如意都怪給外在環境,那麼基於吸引力法則的運作下,
宇宙也會很勤奮地為你吸引來更多可以讓你責怪的事件供你體驗,生命也會不斷出現讓你看到自己的不願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的投射。
而倘若我們如果尚未意識到一切都是因為自己,那麼就會容易陷入一個受害者情節:我生命怎麼總會吸引到「都是別人的錯」這樣一個戲碼。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訂閱追蹤
若以上的內容與觀點有疏漏或者與你的認知解讀有不同也請多多包涵,選擇讓你感到最舒服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 : )
如果你從我的文章分享當中受益希望能給予能量回饋或者想支持我持續無憂無慮的創作,歡迎隨喜打賞,感恩祝福大家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1會員
105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沙龍,平台主要紀錄我致力於身心靈領域至今所體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分享我的洞見,將這些豐沛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ntern Human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我聽過一個靈性大師說:「如果你要維持心情平和的方法之一是,不要對於讚美有任何反應。」為什麼說是讚美呢?因為被咒罵想必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有反應,但這句話他主要想講的是,不要將你的情緒依附在人們對於你的任何定義,不論是正面或負面,如此一來,你就已經成功擺脫人們能夠操控你情緒的很大一個關鍵了。
批判的意義:在所有萬物皆中立直到你賦予它定義的法則下,面對批判,你可以選擇讓它用消極或積極的面向來服務於你。消極的面向:接受別人對你的評判,將它信以為真。 積極的面向:將它視為一個機會,讓你自己決定是否願意相信他們說的是不是事實。將它視為一個禮物,給你自己一的機會讓你決定如何定義自己。
很多人卻認為「對的」這個詞是表示認同,我後來深刻理解到,「你是對的」可以是:「你理解對方所看到的世界跟你看到的很不一樣,因為你們有不一樣的信念跟濾鏡投射出不一樣的實相供彼此體驗,你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要認同。」
我相信這世界上肯定有許多其他的方法能夠幫助你感知到自己的高我(指導靈、天使等等...),而我分享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對你管用,那我感到很高興能夠給你一些小提示幫助你憶起,如果對你不管用也沒關係,或許你人生中還有其他美好的安排,雖然你尚未感知到祂的聲音,但祂一直都在❤
這篇我要分享的是關於「你沒有辦法成為你不是的人」 靈感來自於前些日子某天跟我母親的對話,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何謂你只能體驗「你是」什麼樣子的人。你無法想像你沒有體驗過的人事物,更進一步地說,你沒有辦法去想像一個你不是的人他們的思維。舉上述當例子來說:當你如果是個怕無聊跟沒事做的人,會很難想像一個不出
在吸引力法則裡有個至關重要的關鍵-「檢視自己的用語」,我們不妨可以聽聽看自己都許了什麼願望。巴夏曾經詳細地解釋過吸引力法則如何運作,吸引力法則並非人們以為的“去吸引”你所想要的人事物,而是宇宙的自動運行系統會替你吸來與你頻率振動相似的人事物。
曾經我聽過一個靈性大師說:「如果你要維持心情平和的方法之一是,不要對於讚美有任何反應。」為什麼說是讚美呢?因為被咒罵想必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有反應,但這句話他主要想講的是,不要將你的情緒依附在人們對於你的任何定義,不論是正面或負面,如此一來,你就已經成功擺脫人們能夠操控你情緒的很大一個關鍵了。
批判的意義:在所有萬物皆中立直到你賦予它定義的法則下,面對批判,你可以選擇讓它用消極或積極的面向來服務於你。消極的面向:接受別人對你的評判,將它信以為真。 積極的面向:將它視為一個機會,讓你自己決定是否願意相信他們說的是不是事實。將它視為一個禮物,給你自己一的機會讓你決定如何定義自己。
很多人卻認為「對的」這個詞是表示認同,我後來深刻理解到,「你是對的」可以是:「你理解對方所看到的世界跟你看到的很不一樣,因為你們有不一樣的信念跟濾鏡投射出不一樣的實相供彼此體驗,你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要認同。」
我相信這世界上肯定有許多其他的方法能夠幫助你感知到自己的高我(指導靈、天使等等...),而我分享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對你管用,那我感到很高興能夠給你一些小提示幫助你憶起,如果對你不管用也沒關係,或許你人生中還有其他美好的安排,雖然你尚未感知到祂的聲音,但祂一直都在❤
這篇我要分享的是關於「你沒有辦法成為你不是的人」 靈感來自於前些日子某天跟我母親的對話,讓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何謂你只能體驗「你是」什麼樣子的人。你無法想像你沒有體驗過的人事物,更進一步地說,你沒有辦法去想像一個你不是的人他們的思維。舉上述當例子來說:當你如果是個怕無聊跟沒事做的人,會很難想像一個不出
在吸引力法則裡有個至關重要的關鍵-「檢視自己的用語」,我們不妨可以聽聽看自己都許了什麼願望。巴夏曾經詳細地解釋過吸引力法則如何運作,吸引力法則並非人們以為的“去吸引”你所想要的人事物,而是宇宙的自動運行系統會替你吸來與你頻率振動相似的人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很多人有時候無法鎖定自己的目標,會覺得耳邊很多聲音,親朋好友、社會同儕、社群媒體的聲芸芸、……,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哪些好像又跟某些矛盾衝突,好煩。 事實是,你聽從的建議通常是建議背後的情緒記憶和情感因素,而不是建議本身與你需求的貼合度。 譬如說你會說你媽媽反對你去國外發展,但你媽媽「從來沒
    「其實你只是想得到我的認同吧?而不是意見」「其實你已經想好了啊,不需要問我了」「其實你已經說服你自己了」「其實你已經有答案了」     這幾天剛好在轉職就職離職,以前一直都是業務性質出身,幾經歷練,想要轉換到行政職,把較多的時間規劃在閱讀跟生活。但兜兜轉轉還是選擇了一個業務性質的工作。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如果遇到另一半他告訴你,對於未來的規劃是回去家鄉陪伴兩老,同時希望你也可以跟著一起,而你自己本身也有一位老媽媽要陪伴,你會如何取捨? 甚麼樣的決定才是最好的? 你是不是也會選擇讓他離開,對他、對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不可否認的 錯愕、失落、焦慮、不安...各種情緒
Thumbnail
當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心理師從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與分享《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的作者房琪,在書中提供的四條思路,透過自我分析、試錯、不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與替別人做決定,來解開人生習題。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我希望自己能少一些迷惘、少一些妥協、少一些我不喜歡的人事物 回到我可能在這段時間體悟、增加、期待能在未來生活中有所不同的選擇 在離職前,無論是自己或是被網路媒體投放各種應該往自己想要的走去的各式資訊,從中比較像是借用那些想法,希望能夠移植到自己身上。當然自己在此時此刻,所握著幾乎都是淡淡的理論、淡淡
當你在做生涯抉擇時,很多人會擔心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心理學家威廉・葛拉瑟提出了抉擇理論,認為人的潛在問題大多相似,都是與人際關係或未滿足的需求有關。對於職涯抉擇遇上瓶頸時,可以思考哪個需求未被滿足,並採取行動來解決。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只需要智慧心來尋找適合的解方。
Thumbnail
有時候在做人生重大的決定時,會想聽聽看旁人的想法,為自己找到一條最適合的路,但最好的決定都在你的心中,唯有你帶著好奇的心去探索你的人生,你才能享受無限的豐盛。想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要有跳脫舒適圈的勇氣、持續相信自己的勇氣、信任他人的勇氣,遇到難題抱持著好奇,不被現實狀況侷限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很多人有時候無法鎖定自己的目標,會覺得耳邊很多聲音,親朋好友、社會同儕、社群媒體的聲芸芸、……,那些是對的,那些是錯的,哪些好像又跟某些矛盾衝突,好煩。 事實是,你聽從的建議通常是建議背後的情緒記憶和情感因素,而不是建議本身與你需求的貼合度。 譬如說你會說你媽媽反對你去國外發展,但你媽媽「從來沒
    「其實你只是想得到我的認同吧?而不是意見」「其實你已經想好了啊,不需要問我了」「其實你已經說服你自己了」「其實你已經有答案了」     這幾天剛好在轉職就職離職,以前一直都是業務性質出身,幾經歷練,想要轉換到行政職,把較多的時間規劃在閱讀跟生活。但兜兜轉轉還是選擇了一個業務性質的工作。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如果遇到另一半他告訴你,對於未來的規劃是回去家鄉陪伴兩老,同時希望你也可以跟著一起,而你自己本身也有一位老媽媽要陪伴,你會如何取捨? 甚麼樣的決定才是最好的? 你是不是也會選擇讓他離開,對他、對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不可否認的 錯愕、失落、焦慮、不安...各種情緒
Thumbnail
當人生遭遇許多挫折與失敗,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心理師從心理專業的角度解析與分享《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的作者房琪,在書中提供的四條思路,透過自我分析、試錯、不輕易評判他人的選擇與替別人做決定,來解開人生習題。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我希望自己能少一些迷惘、少一些妥協、少一些我不喜歡的人事物 回到我可能在這段時間體悟、增加、期待能在未來生活中有所不同的選擇 在離職前,無論是自己或是被網路媒體投放各種應該往自己想要的走去的各式資訊,從中比較像是借用那些想法,希望能夠移植到自己身上。當然自己在此時此刻,所握著幾乎都是淡淡的理論、淡淡
當你在做生涯抉擇時,很多人會擔心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心理學家威廉・葛拉瑟提出了抉擇理論,認為人的潛在問題大多相似,都是與人際關係或未滿足的需求有關。對於職涯抉擇遇上瓶頸時,可以思考哪個需求未被滿足,並採取行動來解決。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只需要智慧心來尋找適合的解方。
Thumbnail
有時候在做人生重大的決定時,會想聽聽看旁人的想法,為自己找到一條最適合的路,但最好的決定都在你的心中,唯有你帶著好奇的心去探索你的人生,你才能享受無限的豐盛。想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要有跳脫舒適圈的勇氣、持續相信自己的勇氣、信任他人的勇氣,遇到難題抱持著好奇,不被現實狀況侷限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