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咖啡】新手選杯子|杯子與咖啡風味口感的變化|以形狀、材質、顏色、咖啡種類來挑選杯子

【在宅咖啡】新手選杯子|杯子與咖啡風味口感的變化|以形狀、材質、顏色、咖啡種類來挑選杯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之前在《濃縮咖啡的藝術咖啡的|鬼才陶藝家今村能章先生》的文章中有稍微提到,風味與口感會隨著杯身形狀與杯口寬窄等會有不同的風味與口感變化。其實跟酒類飲料其實一樣,日本清酒利酒師的考試認證中,有一項包含「酒器的挑選」,清酒會隨著酒器的材質、大小及形狀等,所表現出來的「顏色」、「香氣」、「風味」、「口感」而有不同變化。這是每位利酒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

今村能章先生製作的各式杯子

今村能章先生製作的各式杯子

咖啡也正是如此,有著獨立的風味,融入其他的食材又有多元的樣貌,再與工藝結合後,還會形成更豐富各種的形狀,而這些形狀就是在參加沖繩《珈琲のかたち》中所體會到的咖啡隨著杯子被塑造出各種不同的形狀,展現「風味」及「口感」的變化。

有關《珈琲のかたち》活動▶︎▶︎【日本咖啡】沖繩|咖啡的形狀|咖啡杯x濃縮xMocktail|Mocktail是什麼|珈琲のかたち


依據杯子的形狀、材質、顏色會有不同變化

依據杯子的形狀、材質、顏色會有不同變化

什麼樣的咖啡適合什麼樣的杯子,咖啡會因為使用的杯子而有不同的感受與變化,而這些讓咖啡產生不同變化的因素,也是影響咖啡味道的一個關鍵。整理了依據杯子的「形狀」、「材質」、「顏色」及「咖啡種類」這4項條件帶來的咖啡感受,給大家在挑選適合自己的杯子時參考。我是喜歡各式各樣的咖啡,所以擁有不同形狀、材質及顏色的杯子是合理的(笑)。

咖啡的形狀

咖啡的形狀

咖啡杯形狀

這邊分成2個部分:「杯緣厚薄」及「杯口寬窄」

◎ 杯緣薄:酸味系

因杯緣較薄,咖啡馬上入口,與口唇的接觸範圍較小,比起苦味的感受酸味較為明顯.推薦給喜歡酸質高的朋友們。適合的咖啡:淺焙衣索比亞。

◎ 杯緣厚:苦味系

因杯緣較厚,咖啡與口唇接觸範圍較大,可以明顯感受到苦味,適合喜歡咖啡苦味較重的朋友們。適合的咖啡:深焙咖啡體飽滿的肯亞或濃縮配方。

◎ 杯口寬:酸味系

因杯緣寬,舌頭與咖啡有較大接觸範圍,較能感受到酸味。

適合的咖啡:酸質明亮多變的非洲豆

◎ 杯口窄(直型):苦味系

因杯口與杯底為同樣寬窄度,沒有比杯底窄,較能明顯感受苦味。

適合的咖啡:酸質較低整體較為均勻中美洲豆

杯緣厚 x 杯口寬

杯緣厚 x 杯口寬

如果把上述2項條件加乘,會有下面4結果:

① 杯緣薄 x 杯口寬:適合喜歡清爽高度酸質咖啡的人。

② 杯緣厚 x 杯口寬:較容易感受到明亮的酸質及尾韻。

③ 杯緣薄 x 杯口窄(直型):唇舌觸感好,較為清爽,連深焙咖啡的苦味也會顯露出芳香迷人的一面。

④ 杯緣厚 x 杯口窄(直型):較深刻感受到苦味,口感較為圓滑,像是深度烘焙的摩卡及曼特寧就很適合。

杯緣厚 x 杯口窄(直型)

杯緣厚 x 杯口窄(直型)

咖啡杯材質

材質的不同也會帶來咖啡不同的感受,常見咖啡杯材質如下:

◎ 陶土:適合圓滑口感的咖啡

通常陶土杯因製作過程的關係,杯緣比起其他材質都會較厚,也有凹凸的變化,整體喝起來口感較為圓滑。

◎ 瓷土:適合風味平衡的咖啡

瓷土與陶土最大差別是富含較多長石及矽石等礦物質。通常製作的杯緣比陶器薄,通常也以白色唯美圖騰為主,很適合風味平衡的中度烘焙咖啡。

◎ 玻璃:適合風味複雜的咖啡

因玻璃材質可以製作成杯緣較薄,耐熱玻璃還可以裝熱咖啡,根據杯身設計有些細長窄口型可感受到較多風味(當然最主要的影響還是萃取率)。

珐瑯材質咖啡杯

珐瑯材質咖啡杯

◎ 珐瑯:保溫保冷效果高

玻璃材質外鍍金屬,保溫保冷效果高,具有比起金屬更具有獨特材質的美,受到很多從事戶外活動的咖啡愛好者熱愛。

◎ 木&紙:與口唇接觸感受好

因為比較薄,與口唇接觸感受好,但紙杯可能會影響、改變咖啡的風味,如果對紙杯味道較敏感的人可能較不適合。

◎ 塑膠:不容易摔壞

塑膠杯就是耐洗耐摔可以長久使用,不過不適合熱咖啡。

咖啡杯各種顏色

咖啡杯各種顏色

咖啡杯顏色

其實在歐美早已有針對「杯子顏色對於咖啡風味的影響」的相關研究, 根據研究內容列出以下杯子顏色與咖啡風味的關係,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享受酸味:黃色

黃色的想像就是接近酸味,像是檸檬、柚子、柑桔等,視覺感受很難有濃郁效果,所以酸味會好似特別明顯。

◎ 享受甜味:透明或藍色

因為咖啡的顏色是淡至深的咖啡色,使用透明或藍色的杯子不會突顯咖啡的顏色,相較起來似乎甜味會較明顯。

◎ 享受苦味:白色或咖啡色

因為白色及咖啡色的杯子會突顯咖啡本身的顏色,也就強調咖啡的苦味,再加上實驗中比起透明或藍色的杯子喝咖啡,甜味感受少很多。

琉球玻璃杯(適合冰咖啡)

琉球玻璃杯(適合冰咖啡)

咖啡種類

◎ 黑咖啡

其實看沖煮的咖啡豆公克數,若喜歡傳統有托盤咖啡杯,可能使用的咖啡豆重量約15公克左右。若喜歡馬克杯,18公克的咖啡豆沖煮出來約270-280ml,大多馬克杯都能符合這個容量。

◎ 濃縮咖啡

單份濃縮約30ml,雙份約60ml,一般濃縮杯都適合。不過我個人非常推薦沖繩知名陶藝家今村能章先生的作品「濃縮杯」,不但美與實用性兼具,用這個濃縮杯享用濃縮咖啡,口感更圓潤滑順,更能感受甜感與咖啡體。

◎ 冰咖啡

可使用玻璃杯感受清涼感,如果做分層咖啡特調,視覺效果也非常好。

◎ 牛奶咖啡

市面上有許多專門的拿鐵或卡布奇諾杯,大多為寬口像碗狀的杯子。基本上杯緣厚杯口寬的杯子都蠻適合的。

濃縮咖啡杯

濃縮咖啡杯

小結

當然最主要影響咖啡的風味是咖啡豆本身的品種或產地沖煮器具及沖煮方式,不過偶爾使用不同杯子享用咖啡,微小的變化也是日常咖啡時間的樂趣之一(絕對不是為了要買杯子的理由)。



▶︎▶︎【在宅咖啡】新手選豆|咖啡與他們的品種

▶︎▶︎【在宅咖啡】新手選器具|常見咖啡沖煮器具速度及便利性評比

▶︎▶︎【在宅咖啡】新手選器具|各式「手沖濾杯」風味口感評比

avatar-img
咖啡旅行家・Hola I’m Ryoko
127會員
146內容數
◎ 日本咖啡、甜點及美食資訊 ◎ 咖啡&日本酒知識 ◎ 沖繩在地美好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外出旅行或在辦公室,快速方便來杯好喝的咖啡,就需要耳掛或浸泡式咖啡包。以現在的技術耳掛咖啡包的還原度很高!可愛或具有設計感的包裝,還可以當伴手禮送人。解惑最常被問到有關耳掛咖啡包的問題。
為了讓大家了解養豆的科學原理,這篇文章介紹了養豆的定義、作用,以及不同階段咖啡豆的風味特點。同時,也分享了咖啡豆如何保存及科學證據,能夠提供專家或愛好者更專業的見解。
昨天聊到了養豆,又有人問到如何保存咖啡豆?然後是該冷藏保存還是冷凍?要用密封袋還是用罐子保存?其實這個問題,算是跟如何手沖一樣常常覺得有困惑,然後上網搜尋後又有太多說法。既然這樣,我們來進行個實驗,看看哪種咖啡豆的保存方法最好! 這個咖啡豆保存方法是基於實驗的結果:「如何保持咖啡最久新鮮度?」
外出旅行或在辦公室,快速方便來杯好喝的咖啡,就需要耳掛或浸泡式咖啡包。以現在的技術耳掛咖啡包的還原度很高!可愛或具有設計感的包裝,還可以當伴手禮送人。解惑最常被問到有關耳掛咖啡包的問題。
為了讓大家了解養豆的科學原理,這篇文章介紹了養豆的定義、作用,以及不同階段咖啡豆的風味特點。同時,也分享了咖啡豆如何保存及科學證據,能夠提供專家或愛好者更專業的見解。
昨天聊到了養豆,又有人問到如何保存咖啡豆?然後是該冷藏保存還是冷凍?要用密封袋還是用罐子保存?其實這個問題,算是跟如何手沖一樣常常覺得有困惑,然後上網搜尋後又有太多說法。既然這樣,我們來進行個實驗,看看哪種咖啡豆的保存方法最好! 這個咖啡豆保存方法是基於實驗的結果:「如何保持咖啡最久新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