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飲食與文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作者: 洪久賢主編
出版社: 揚智文化
出版日期:2011/10月 初版四刷
由於購買這本是初版的
所以只有法德英義西美紐澳日中台
比起我去察看的二版少了東南亞 韓國 中東
而且對照一下作者欄目介紹
還會發現各個基本上在這幾年間都升職加薪了
ㄏㄏ
內容就如他自己的簡介那樣
地理 簡史 所影響的人文 特產
進而形成不同地域的特殊料理
因為有二版所以我這初版介紹就沒多少意義
但缺點還是得抱怨的
沒有地圖 英德西甚至沒有料理圖片
而且因為是聯合出版
作者不同 風格也不一致
就當成一本旅遊參考書吧
雖然我沒有想出去玩的打算
老實講有點像是幾種社會科目的教科書混合體
每種都有觸及 卻都沒有深入論述的這種感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系統介紹說建立這個能開放更多功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 History of the Breast 作者: 瑪莉蓮.亞隆 原文作者: Marilyn Yalom 譯者: 何穎怡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01/12
Poor People 作者: 威廉.福爾曼 原文作者: William T. Vollmann 譯者: 徐麗松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8/03
図解三国志 ひと目でわかる! 作者: 川浦治明, 來村多加史 譯者: 劉錦秀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03/19 初版6.5刷
クセがつよい妖怪事典 作者: 左古文男, 荒俣宏 監修者 譯者: 高彩雯 出版社:墨刻 出版日期:2020/01/04
作者: 吳淑華,謝玓卲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3/10/15
作者: 余秋雨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0/03/30
A History of the Breast 作者: 瑪莉蓮.亞隆 原文作者: Marilyn Yalom 譯者: 何穎怡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01/12
Poor People 作者: 威廉.福爾曼 原文作者: William T. Vollmann 譯者: 徐麗松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8/03
図解三国志 ひと目でわかる! 作者: 川浦治明, 來村多加史 譯者: 劉錦秀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03/19 初版6.5刷
クセがつよい妖怪事典 作者: 左古文男, 荒俣宏 監修者 譯者: 高彩雯 出版社:墨刻 出版日期:2020/01/04
作者: 吳淑華,謝玓卲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3/10/15
作者: 余秋雨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0/03/30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這本書用30個不同的主題,帶讀者一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樣態。每個主題篇幅都不長,不會有讀歷史讀到愛睏的情況;並且作者的敘事方式生動易懂、同時內容又紮實縝密,即使這些故事並不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讀完後仍然可以在腦中勾勒出一幅當時社會的生活景象,同時作者也給予讀者理解某些歷史事件不同的角度。
Thumbnail
我的旅行經驗不算豐富,到目前為止只去過三個國家。但在國內旅行中,由於把握了「精」與「記」兩個要點,因而當下的感受更加精緻,事後的回顧也更加清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施益堅是個德國人,原本書是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導覽指南,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突然在德國爆紅,就被翻成中文。我想玉山社會翻成中文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單純外銷轉進口,這本書把台灣寫得多好多讚,所以要轉回來台灣鼻香一下,而是本書實在是太精準捕捉到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涉及的複雜文化歷史議題。
Thumbnail
本書從作者的論文改寫而來,書裡將最近一百年區分為五個時期,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論不同朝代的政府對公宅所採取的政策與公宅文化。讀起來有點硬,也比想像中更加有趣。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參加皇冠70周年的時候抽到的禮物,先前就有注意到韓良憶老師的書,雖然我不算非常考究飲食,偏食但愛吃還是讓我對這本書很有興趣,想看看飲食該如何以文字料理,使之香氣躍上紙面。 這本書是作者的精選集,時間線頗長,從他在台灣的兒時的回憶,到他後來定居荷蘭的生活皆有紀錄,我覺得這點很好玩,中西
Thumbnail
這本書是杜爺爺同名論文改編,之前也有跟風下載來看了幾頁就擱在一旁,不論是書還是論文,對我來說都太難讀了,因為裡面充斥著文言文,甚至中國先秦,殷商古文,根本是我的大苦手。
Thumbnail
2023推薦書單: 1.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悄然融入台灣土地的南洋植物與料理. 麥浩斯 理由:使我開始懷念起吃過的菲律賓食物,三月即將去峴港參加搖擺舞活動,期待品嘗當地的特色食物 2.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大小貓的相遇旅程. 時報出版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這本書用30個不同的主題,帶讀者一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樣態。每個主題篇幅都不長,不會有讀歷史讀到愛睏的情況;並且作者的敘事方式生動易懂、同時內容又紮實縝密,即使這些故事並不完全按照時間序排列,讀完後仍然可以在腦中勾勒出一幅當時社會的生活景象,同時作者也給予讀者理解某些歷史事件不同的角度。
Thumbnail
我的旅行經驗不算豐富,到目前為止只去過三個國家。但在國內旅行中,由於把握了「精」與「記」兩個要點,因而當下的感受更加精緻,事後的回顧也更加清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施益堅是個德國人,原本書是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導覽指南,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突然在德國爆紅,就被翻成中文。我想玉山社會翻成中文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單純外銷轉進口,這本書把台灣寫得多好多讚,所以要轉回來台灣鼻香一下,而是本書實在是太精準捕捉到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涉及的複雜文化歷史議題。
Thumbnail
本書從作者的論文改寫而來,書裡將最近一百年區分為五個時期,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論不同朝代的政府對公宅所採取的政策與公宅文化。讀起來有點硬,也比想像中更加有趣。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我們可以從一個地方的居民吃什麼,推敲該地的特色,例如靠海的地方漁產興盛,所以我們不會到山裡找好吃的海鮮;碼頭邊常有重口味又富含澱粉的美食,因為那是過去勞力階層補充能量的重要餐食。在外地討生活的遊子,時常說著想念「家鄉味」,其實想念的不僅僅是那道料理,而是那個飲食符碼背後所代表的地方風情與鄉土情懷。
Thumbnail
這本書是我參加皇冠70周年的時候抽到的禮物,先前就有注意到韓良憶老師的書,雖然我不算非常考究飲食,偏食但愛吃還是讓我對這本書很有興趣,想看看飲食該如何以文字料理,使之香氣躍上紙面。 這本書是作者的精選集,時間線頗長,從他在台灣的兒時的回憶,到他後來定居荷蘭的生活皆有紀錄,我覺得這點很好玩,中西
Thumbnail
這本書是杜爺爺同名論文改編,之前也有跟風下載來看了幾頁就擱在一旁,不論是書還是論文,對我來說都太難讀了,因為裡面充斥著文言文,甚至中國先秦,殷商古文,根本是我的大苦手。
Thumbnail
2023推薦書單: 1.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既熟悉又陌生,那些悄然融入台灣土地的南洋植物與料理. 麥浩斯 理由:使我開始懷念起吃過的菲律賓食物,三月即將去峴港參加搖擺舞活動,期待品嘗當地的特色食物 2.走過,才知你的存在平凡又特別:大小貓的相遇旅程. 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