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娥娜・努森(Erna Knustsen)提出精品咖啡概念「special geographic microclimates produce beans with unique flavor profiles, which she referred to as specialty coffees.」,即獨特的風土會孕育出具有獨特的風味的咖啡。受到啟發的泰德.林格(Ted Lingle)、唐納德.蕭賀(Donald Schoenholt)等人,1982年組織起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認為只有從源頭提高咖啡品質,從農民到消費者都能獲益。無人看好飽受揶揄的美國精品咖啡協會,三年內就將精品咖啡在美國境內的消費量從1%提升到5%(註)。
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後與歐洲精品咖啡協會合併為SCA,至今仍是最有影響力的咖啡組織之一。
註:無獨有偶,卓越咖啡聯盟(ACE、Alliance for Coffee Excellence),知名咖啡評鑑與競標卓越杯(COE、Cup of Excellence)的舉辦組織,最初舉辦評鑑與競標的目的,也是希望產區中,較好咖啡的售價能夠以高於期貨價出售,以改善農民生活,目標價是一磅生豆2元美金。從一開始無人相信,到現在COE標金的紀錄是一磅400.5美元於2022衣索比亞卓越杯。
回到最初崔許.蘿絲格柏第一次講出第三波咖啡浪潮(語出於挪威與咖啡一文),所指的是挪威的年輕新銳咖啡師們,包跨日後手握3屆世界冠軍的提姆.溫德博(Tim Wendelboe)等人,起身反對雀巢濃縮將咖啡機全自動化並設店販售的舉措。認為咖啡師操作半自動機的技巧與素養,選取頂尖的精品莊園咖啡,細緻的烘焙手法,加上精湛的拉花手藝,所做出的咖啡,並非自動咖啡機所能取代的。後來提姆所著的Coffee With Tim Wendelboe,直譯應該是「提姆.溫德博與咖啡」,在台灣翻譯時卻被譯成「北歐咖啡浪潮」,很傳神地傳達了那個年代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