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母親節 – 成年後改交父母當朋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孝道只是一種責任?

孝道對子女們似乎是一種不得不履行的責任,如果父母主動要求回報,總有點「情緒勒索」的味道,孩子不情願給予有品質的陪伴,或是相處淪於物質的索求和交換,心中難免感到空虛,為什麼會這樣呢?
成年後重新建立關係
因為孩子在成長期依賴父母的照顧,但是成年之後已經轉變成獨立個體,在東方家庭父母有時很難將孩子的形象蛻去,所以會用對待孩童的方式對待成人,例如命令式口氣或是不接受反面意見,遇到孩子的抗拒就會產生挫折感,覺得「孩子翅膀硬了,不再需要自己」,其實是孩子長大了,需要尊重他的感受和決定,將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相處,甚至於是重新建立關係,這樣的關係往往會更加健康,互動和情感交流也會更坦率,不會因為長幼有序,而感到委屈,可以好好的和自己的父母溝通、聊天,很多人都會感嘆跟自己父母相處壓力大,因為總是要順從父母的意志,所以根本無法放鬆,也無法真心享受與父母相處的時光。
不要被家庭角色框架綁住
誠實地問問自己,自己和父母相處時是真心感到愉快的嗎?還是在完成一項工作呢?當然這一切,還是建立在親子雙方都願意開放心胸接納關係的轉變,很多父母也不希望總是被綁在父母角色的框架中,他們也曾年輕、瘋狂,是世界的主角,如果能與自己的孩子真心地互動、交流,每個人都可以跳出框架,用不同的視角,思考對方的行動和反應,而不是要求對方一定要按照角色演出,例如孩子沒有達成預期目標「就是不孝」,父母沒有完成孩子的索求「就是不愛孩子」。這些角色包袱背在背上一輩子,有時沈重地令人喘不過氣,爸爸也想追一下新出的遊戲,媽媽也想買一下潮流的衣服,在以家庭為優先的考慮下,很多爸媽犧牲了許多自己的喜好,孩子們以為爸爸就是愛工作,媽媽就是愛煮飯和嘮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一般人在交朋友時,也都會投其所好,關係轉變的第一步,就是「彼此尊重,不過度依賴」,重新將對方當成一個完整的獨立個體來對待,有時很多難解的問題,都會變得簡單而輕巧。
不愛一切都很難
不真心喜歡和父母相處,將來那些長照難題和孝道大義壓在身上,對孩子來說都是令人痛苦的重擔,物質付出更是心不甘情不願,各種情緒勞動和推拖大戲就會上演,看看人們在追求偶像和興趣愛好投入的金錢,如此容易,要照顧父母,付出時間和金錢,卻如此計較,這是最簡單的人性,但是大部分人都無法承認也說不出口,不喜歡和自己的父母相處,承認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只是基於責任道義,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因為接下來才能審視自己為何「不愛或無法愛」父母?
一定要愛嗎?沒有勉強
如果跳出子女的角色,重新認識父母之後,仍然無法相處,那也不勉強,或許父母本身就是難相處的人,跳出框架後,很多人都會父母身上發現許多新的優點和趣味,很多孩子在父母年邁時,長時間照顧,才又發現了父母的其他面向,因為孩子們總是用「照顧者」來理解父母,而從很少將對方當作一個獨立個體來看待。
父母不永遠是自己的父母
父母不永遠是自己的父母,為了照顧孩子,蛻下了青春輕狂的羽翼,也忘記了年少的夢想,孩子長大了,他們忘了放自己自由,也忘了放孩子自由,給彼此的桎梏讓關係變得沈重,每個人都是作為獨立的靈魂來體驗生命,放下肉體後,誰也不再是誰的誰,沒有一定要誰作什麼,父母有一天會離開孩子,放手,都是給彼此最美的禮物,空間讓新的關係和愛生長,只有愛一直存在,不隨時光和年歲改變。
愛你們,我的父母,謝謝天地讓我們相遇,我們都不完美,但是我們渡過的時光很完美,我們一起熬夜打麻將很完美,我們的一起哈哈大笑很完美,我們一起的吵吵鬧鬧,也很完美。
Mother's Day
#2023母親節
#愛很完美
avatar-img
68會員
270內容數
生活在台灣的時事點點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uludam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臉書2016/5存稿(一直收到方格子寫信來問我這陣子沒發文,是怎麼了,沒怎麼,就是忙啊!多謝關心哦!) 戀愛什麼的,麻煩死了 網路和現實的落差 因為大眾傳媒和網路,每個人對理想生活和伴侶的想像,變得愈來愈遙不可及
2011年我寫過這樣一封情書,當事人已經去當小天使了,今天看起來,心中仍是充滿了美好的甜蜜,擁有過這樣的甜蜜,足矣。 今天寫情書,再適合不過。再閃,也天經地義,再閃,也理直氣壯,就今天讓我盡情地閃…吧!(握拳) 情人節,我的情人在椅子下喘著氣。
那天外出去吃「焦慮症發作式點餐法」餐館時,路上還發生了一件令人失聲尖叫的事件。 現在台北每個月大約只有三十分之一的日照機率,此季節不僅衣服曬不乾,憂鬱症也很容易發作,碰巧當日天氣難得放晴,如果你不是吸血鬼的話,非常值得出門散步、放風,或去吃一間擁有神奇點餐流程的在地餐館。
拜一些網紅所賜,現在台灣夜市地瓜球變得很紅。 不知道有什麼詛咒,每次只要拜訪某夜市,就一定會下雨,而且是要撐傘的那種大雨,已經發生三次,實在不能怪我產生迷信的想法。
先講結論,我覺得這間餐廳的點餐模式可以取名為「焦慮症發作式點餐」。 這家餐點以手工餛飩、紅油抄手和水餃著名,皮薄餡多,非常美味。 這家員工清一色都是親切又接地氣的阿姨,她們會熱情地招呼你「小妹妹」和「小弟」,可以感受到媽媽般溫暖招待。
留了一年的長髮,前陣子回家投票前,想說修個瀏海,因為髮型師急著要去投票,胡亂修了兩刀,前面多了兩根蟑螂鬚50元,回家請媽媽大人幫忙修,大刀一揮,側臉的頭髮全部修掉,只好兩邊對齊,後面留了一綹頭髮,造型非常中二,只好再上理髮廳,18歲的理髮小弟忍住笑意不停地安慰,說這樣很好看…
臉書2016/5存稿(一直收到方格子寫信來問我這陣子沒發文,是怎麼了,沒怎麼,就是忙啊!多謝關心哦!) 戀愛什麼的,麻煩死了 網路和現實的落差 因為大眾傳媒和網路,每個人對理想生活和伴侶的想像,變得愈來愈遙不可及
2011年我寫過這樣一封情書,當事人已經去當小天使了,今天看起來,心中仍是充滿了美好的甜蜜,擁有過這樣的甜蜜,足矣。 今天寫情書,再適合不過。再閃,也天經地義,再閃,也理直氣壯,就今天讓我盡情地閃…吧!(握拳) 情人節,我的情人在椅子下喘著氣。
那天外出去吃「焦慮症發作式點餐法」餐館時,路上還發生了一件令人失聲尖叫的事件。 現在台北每個月大約只有三十分之一的日照機率,此季節不僅衣服曬不乾,憂鬱症也很容易發作,碰巧當日天氣難得放晴,如果你不是吸血鬼的話,非常值得出門散步、放風,或去吃一間擁有神奇點餐流程的在地餐館。
拜一些網紅所賜,現在台灣夜市地瓜球變得很紅。 不知道有什麼詛咒,每次只要拜訪某夜市,就一定會下雨,而且是要撐傘的那種大雨,已經發生三次,實在不能怪我產生迷信的想法。
先講結論,我覺得這間餐廳的點餐模式可以取名為「焦慮症發作式點餐」。 這家餐點以手工餛飩、紅油抄手和水餃著名,皮薄餡多,非常美味。 這家員工清一色都是親切又接地氣的阿姨,她們會熱情地招呼你「小妹妹」和「小弟」,可以感受到媽媽般溫暖招待。
留了一年的長髮,前陣子回家投票前,想說修個瀏海,因為髮型師急著要去投票,胡亂修了兩刀,前面多了兩根蟑螂鬚50元,回家請媽媽大人幫忙修,大刀一揮,側臉的頭髮全部修掉,只好兩邊對齊,後面留了一綹頭髮,造型非常中二,只好再上理髮廳,18歲的理髮小弟忍住笑意不停地安慰,說這樣很好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其實我們家不過節或過生日的,因為我個人非常不喜歡被規定在特定的節日,一定要做特定的事,才叫做「在乎」,才代表「有愛」。 「在乎」和「有愛」這種事,就算你不做特定的事,也不會無故消失的。 不過,就在我高呼以上這種論調之時,今年母親節,我和兒子有以下對話:   兒:「那我母親節回家,你不高興嗎?
母親節剛過,在此仍然用力的祝福天下的母親都happy❤️‼️ 昨天一定很多母親們收到孩子和家人各種謝意的表達,而所有的母親,最大的喜悅無非就是孩子和家人都能健康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世上每一個「母親」,除了這個身分之外,也都是一個獨立的女人,家庭帶來的往往牽絆很深,常常讓個人的角色愈來愈淡化、或是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其實我們家不過節或過生日的,因為我個人非常不喜歡被規定在特定的節日,一定要做特定的事,才叫做「在乎」,才代表「有愛」。 「在乎」和「有愛」這種事,就算你不做特定的事,也不會無故消失的。 不過,就在我高呼以上這種論調之時,今年母親節,我和兒子有以下對話:   兒:「那我母親節回家,你不高興嗎?
母親節剛過,在此仍然用力的祝福天下的母親都happy❤️‼️ 昨天一定很多母親們收到孩子和家人各種謝意的表達,而所有的母親,最大的喜悅無非就是孩子和家人都能健康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世上每一個「母親」,除了這個身分之外,也都是一個獨立的女人,家庭帶來的往往牽絆很深,常常讓個人的角色愈來愈淡化、或是
Thumbnail
父母不應以子女是否主動關心自己來衡量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在面對成年子女的問題時,父母應保持適當距離,給予愛和支持。隨著科技的進步,後親職時期的挑戰是和成年子女保持適當距離,並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