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醫療心得分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先強調本篇沒有要鼓勵有精神問題的人都不要吃藥,反對精神科醫師,只是說說我長期在精神科看到的現象,我有一些疑問想要提出來。
我覺得現在的社會還不是真的接納同理精神病患啊,不管思覺失調還是憂鬱症什麼的,包括所謂的專業人員如精神科醫師,很多精神病患稍微有進步後醫生就會開始逼病人要像一般人一樣去做一般人能力能做到的事,其實我覺得大部分沒有真正理解精神病患的痛苦與困難誒,不是說不能鼓勵,但是以我的經驗醫生不夠同理,好像只想用藥消除症狀,讓他趕快去做一般人該做的事情,比如工作之類的,當然成年人本來就無法逃避要工作這件事,但是我是感覺醫生都還不夠理解病人內心的痛苦就強迫的感覺,醫生常常也會覺得是病人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持,以為那些表面的症狀被藥物消除之後就可以完全像一般人一樣嗎,會不會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很難去形容我的感覺,比如有一位精神病患其實是適應不了成人的現實生活,所以情緒失控,常常發脾氣甚至有暴力行為,但住院後症狀看似被藥物控制了,結果回診時醫生很理所當然的問病人啊你現在開始工作了嗎,就會覺得這醫生完全不了解病人的人生遭遇到什麼困難,他的人格特質,個性是什麼,好像你情緒失控就是腦部異常,用藥物強制改變之後,就可以讓你出去工作了,然後結果是他內心的痛苦和障礙並沒有被改變,沒有人了解他,所以下次繼續發病,又住院,醫生看到又住院也不會在去想到他人生到底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幾乎只會去考慮藥物劑量是不是不夠高,怎麼樣來換藥,加重劑量,然後藥物效果不好可能就只會把他歸類在難治型病人,就這樣。
假如這位病人表達能力還ok,告訴醫生其實他覺得他長不大,也不想長大,無法適應成年人的世界,醫生大部分只會認為那是病人的症狀,也許說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固執,嚴重點可能被說妄想,但是幾乎沒有醫生真的好好去聽病人所說的,搞不好病人正說到重點的地方,但醫生反而認為是不重要的地方,然後可能因此覺得要加重劑量消除他那個想法,但是這樣就很奇怪啊,因為那正是今天導致他情緒行為異常的人生難題啊,但偏偏醫生不在乎,醫生把只把他覺得自己不想長大當怪異的想法,這種情況下加深病人覺得孤單,覺得沒有人理解他的心情。
很多思覺失調症都是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發病,難道跟長不大或無法適應成年人的生活一點關聯都沒有嗎?
真的很難形容,就是說常常病人講出來的話醫生沒有進一步去思考為什麼病人會講出這種話,只是很表面的覺得異於常人,沒有跟著這個線索去了解他,這就真的會產生一種感覺,就是醫生根本不了解病人,只是看表面症狀,然後考慮怎麼樣用藥來消除那些異於常人的地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有焦慮狀況的人,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經歷的故事以及我對精神科和心理有關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urt Forst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很不客氣的說,我覺得今天精神醫療會大失敗就在於同理心不足,既然是要來幫助病人的,本來傾聽的能力就很重要,重點本來就是要放在個案身上,而不是要個案去配合和適應治療師的感覺,對於精神有狀況的人本來在那個當下治療師就不能用很限制性的一般人的角度思考,如果你用一般人的角度去思考怎麼可能了解他,本來就算是所
    【書名】一個美國哲學家的死後日誌:威廉‧詹姆士的世界觀 【為何分享】 分享給那些想了解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人,幾乎沒有一本關於死後世界的書是死後的人傳訊息到這個世界來而寫成的,很多都是瀕臨死亡的人活過來之後寫的。除了這個,也讓大家可以檢視自己是用什麼觀念在看這個世界。 本書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威
    我很不客氣的說,我覺得今天精神醫療會大失敗就在於同理心不足,既然是要來幫助病人的,本來傾聽的能力就很重要,重點本來就是要放在個案身上,而不是要個案去配合和適應治療師的感覺,對於精神有狀況的人本來在那個當下治療師就不能用很限制性的一般人的角度思考,如果你用一般人的角度去思考怎麼可能了解他,本來就算是所
    【書名】一個美國哲學家的死後日誌:威廉‧詹姆士的世界觀 【為何分享】 分享給那些想了解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人,幾乎沒有一本關於死後世界的書是死後的人傳訊息到這個世界來而寫成的,很多都是瀕臨死亡的人活過來之後寫的。除了這個,也讓大家可以檢視自己是用什麼觀念在看這個世界。 本書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位精神科醫師已逐漸轉職為其他領域的教練,原因除了感受到白色巨塔不可言說的權力競爭,也因為擔任精神科醫師容易被病患影響情緒,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著想,決定讓自己從事更為正面的助人工作。 或許以病患的角度去思考,會覺得醫生的職志難道不是拯救病患嗎?怎麼可以臨陣脫逃呢
    我去拿過好幾次藥!也看過網路的留言…總覺得醫院把,很多以訛傳訛的大眾習性全包辦了… 在很多地區…病患都會去詢問周遭,然後病例和藥物開的比什麼都多,還會批判診所和藥劑,然後變成一種,大家口中的明日之星,導致了…診療費超高、藥品費超貴的,拿藥看診變成像是旅遊一樣! 專科醫院!有一大半都是為了這些人設
    Thumbnail
    很多長輩關心的話,其實都讓我很受傷 1.吃這麽多精神科藥,以後會變笨 你知道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維持成現在這穩定的狀態嗎?那些你們眼中的正常,都是我用淚換來的,那些ㄧ言不和,覺得沒人能理解就往陽台走去的瞬間,你懂那種心累跟無奈嗎?有誰想讓孩子吃藥?說出這樣的話,到底是要晚輩的我該如何回答?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你壓力大嗎? 你的精神算正常嗎? 你能控制你過多情緒嗎? 現在的你,有在按時吃藥嗎? 你知道一旦....你開始去看身心科,也許你就是被拒保的那個人嗎? A:我其實持續吃藥很多年了,醫生說我很嚴重,所以我每個月都要回診拿藥,醫生還說...我比妹妹嚴重,妹妹可以3個月拿要一次。 B:那你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六十、該怎麼找合適的醫生 為什麼我一再提到醫生的重要,對躁鬱症患者來說,醫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如同《躁鬱之心》作者,凱.傑米森所說的:「如果一位精神科醫師不需要處理許多躁鬱症病人微妙或不怎麼微妙地抗拒治療的問題,那他可算是個稀有動物。」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最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位精神科醫師已逐漸轉職為其他領域的教練,原因除了感受到白色巨塔不可言說的權力競爭,也因為擔任精神科醫師容易被病患影響情緒,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著想,決定讓自己從事更為正面的助人工作。 或許以病患的角度去思考,會覺得醫生的職志難道不是拯救病患嗎?怎麼可以臨陣脫逃呢
    我去拿過好幾次藥!也看過網路的留言…總覺得醫院把,很多以訛傳訛的大眾習性全包辦了… 在很多地區…病患都會去詢問周遭,然後病例和藥物開的比什麼都多,還會批判診所和藥劑,然後變成一種,大家口中的明日之星,導致了…診療費超高、藥品費超貴的,拿藥看診變成像是旅遊一樣! 專科醫院!有一大半都是為了這些人設
    Thumbnail
    很多長輩關心的話,其實都讓我很受傷 1.吃這麽多精神科藥,以後會變笨 你知道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維持成現在這穩定的狀態嗎?那些你們眼中的正常,都是我用淚換來的,那些ㄧ言不和,覺得沒人能理解就往陽台走去的瞬間,你懂那種心累跟無奈嗎?有誰想讓孩子吃藥?說出這樣的話,到底是要晚輩的我該如何回答?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你壓力大嗎? 你的精神算正常嗎? 你能控制你過多情緒嗎? 現在的你,有在按時吃藥嗎? 你知道一旦....你開始去看身心科,也許你就是被拒保的那個人嗎? A:我其實持續吃藥很多年了,醫生說我很嚴重,所以我每個月都要回診拿藥,醫生還說...我比妹妹嚴重,妹妹可以3個月拿要一次。 B:那你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六十、該怎麼找合適的醫生 為什麼我一再提到醫生的重要,對躁鬱症患者來說,醫生是極為關鍵的因素,如同《躁鬱之心》作者,凱.傑米森所說的:「如果一位精神科醫師不需要處理許多躁鬱症病人微妙或不怎麼微妙地抗拒治療的問題,那他可算是個稀有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