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精神疾病患者的距離或許比想像中的還要近:《每個人都是精神官能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最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位精神科醫師已逐漸轉職為其他領域的教練,原因除了感受到白色巨塔不可言說的權力競爭,也因為擔任精神科醫師容易被病患影響情緒,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著想,決定讓自己從事更為正面的助人工作。


或許以病患的角度去思考,會覺得醫生的職志難道不是拯救病患嗎?怎麼可以臨陣脫逃呢?其實醫生也是人,我們可曾想過他們一天的工作量極其繁雜,尤其要承受龐大的情緒勞動,所以不乏精神科醫師也需要服用藥物才得以繼續服務廣大的患者,而《每個人都是精神官能症》便是由曾經擔任過精神科醫師的陳嘉新教授(現在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透過回憶過去成為精神科醫師及執業的歷程,來解開「精神科」這層不欲人知的神秘面紗。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作者親身經歷的一場「全武行」,想像精神科醫師竟然需要與病患近身肉搏,結局還是荒謬地呈現醫生與病患三個人疊疊樂的景象,雖然我們透過文字去感受會覺得有些荒謬,但也凸顯了精神科醫師必須面臨高壓及危險之境,實在非常人所能為,也由衷感佩仍在工作崗位上服務的精神科醫師們。


「精神科」相較於其他科別,可謂更需要仰賴經驗的判斷,畢竟很多精神上的狀況並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清楚判別,就如同書中提到的「邪惡與生病並不是那麼容易區分」,所以當刑事案件需要做精神鑑定的時候,對於精神科醫師而言更是一大挑戰,而真相又真的能水落石出嗎?


特別喜歡作者引用社會學家高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這本書,也讓我們去思考到底我們存在於他人眼中是什麼樣的形象?抑或我們期望別人看到怎麼樣的自己?而這樣的自我是真實的自我?還是基於某種目的的一場表演?甚或是即便表裡不一,其實也都是自我的不同面向?我認為這都可以呼應到作者的這本書名《每個人都是精神官能症》,當我們定義他人「反社會」或「不正常」,是否也是基於一種認定社會皆不會改變的自傲?


陳嘉新教授的文字非常具有人文關懷,也帶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帶領我們一窺精神科診間內外的微妙互動,也更深入了解精神疾病患者所遭遇的艱難及醫者抽絲剝繭之勞心勞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4會員
1.3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5/02
年輕時候的煩惱,多半是聚焦於自身的人際關係或課業煩惱,直到出了社會步入婚姻之後才了解正是考驗的開始。 怎麼會這麼說呢?難道繁重的課業壓力及操勞的職場環境還不夠苦嗎?原來當我們有了子女之後又多一份甜蜜的負荷,加上體力也大不如前,卻仍舊要繼續為生計奮鬥,在大感吃不消的同時,又面臨父母年邁所緊接
Thumbnail
2025/05/02
年輕時候的煩惱,多半是聚焦於自身的人際關係或課業煩惱,直到出了社會步入婚姻之後才了解正是考驗的開始。 怎麼會這麼說呢?難道繁重的課業壓力及操勞的職場環境還不夠苦嗎?原來當我們有了子女之後又多一份甜蜜的負荷,加上體力也大不如前,卻仍舊要繼續為生計奮鬥,在大感吃不消的同時,又面臨父母年邁所緊接
Thumbnail
2025/05/01
你能想像一位破產又無家可歸的單親爸爸,在面臨女兒離家的多重打擊之下,會做出什麼決定讓自己有重新活下去的動力? 《萬里苦行》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路易斯在萬念俱灰之下,決定邁開自己的步伐,展開一段尋找自我的徒步之旅。 長達六年並橫跨三萬公里的跋涉,面對極端氣候與地理環境的考驗,讓他了解到自
Thumbnail
2025/05/01
你能想像一位破產又無家可歸的單親爸爸,在面臨女兒離家的多重打擊之下,會做出什麼決定讓自己有重新活下去的動力? 《萬里苦行》的作者克里斯蒂安‧路易斯在萬念俱灰之下,決定邁開自己的步伐,展開一段尋找自我的徒步之旅。 長達六年並橫跨三萬公里的跋涉,面對極端氣候與地理環境的考驗,讓他了解到自
Thumbnail
2025/04/30
你是否時常對自己感到懷疑,又或者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其實一切取決於「信念」,當我們深信自己能力不足,事情就如我們預期的方向走,自然也就離夢想越來越遙遠。 《正念旅程》這本書是作者與十七歲女兒在前往愛爾蘭途中的親子對話,並且剖析思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動,而非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也
Thumbnail
2025/04/30
你是否時常對自己感到懷疑,又或者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其實一切取決於「信念」,當我們深信自己能力不足,事情就如我們預期的方向走,自然也就離夢想越來越遙遠。 《正念旅程》這本書是作者與十七歲女兒在前往愛爾蘭途中的親子對話,並且剖析思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感受與行動,而非他人的想法與感受,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精神疾病在生理上似乎無跡可尋,在心理方面卻再明顯不過。 在戲劇或小說都曾寫過,在醫療體制不完善的年代, 有人出現幻聽幻視,有人會自殘,或是傷害他人,被認定有精神疾病的人, 不是隔離關起來,任憑自生自滅。 就是送進精神病院由醫護人員專業照顧,若是有暴力傾向的病人, 除了束縛捆綁,為了
Thumbnail
精神疾病在生理上似乎無跡可尋,在心理方面卻再明顯不過。 在戲劇或小說都曾寫過,在醫療體制不完善的年代, 有人出現幻聽幻視,有人會自殘,或是傷害他人,被認定有精神疾病的人, 不是隔離關起來,任憑自生自滅。 就是送進精神病院由醫護人員專業照顧,若是有暴力傾向的病人, 除了束縛捆綁,為了
Thumbnail
最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位精神科醫師已逐漸轉職為其他領域的教練,原因除了感受到白色巨塔不可言說的權力競爭,也因為擔任精神科醫師容易被病患影響情緒,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著想,決定讓自己從事更為正面的助人工作。 或許以病患的角度去思考,會覺得醫生的職志難道不是拯救病患嗎?怎麼可以臨陣脫逃呢
Thumbnail
最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位精神科醫師已逐漸轉職為其他領域的教練,原因除了感受到白色巨塔不可言說的權力競爭,也因為擔任精神科醫師容易被病患影響情緒,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著想,決定讓自己從事更為正面的助人工作。 或許以病患的角度去思考,會覺得醫生的職志難道不是拯救病患嗎?怎麼可以臨陣脫逃呢
Thumbnail
心理師最令人好奇的一部分,就是接觸精神病患的經驗,想要問的問題很可能來自電影或新聞中的刻板印象,神秘、恐懼、暴力、瘋狂。這篇文章想要回應這樣的好奇,也幫我自己整理過去在醫院的經驗,同時分享給任何想要成為心理師的朋友,雖然這只是我自己一部分的經驗,但至少可以想像一下在醫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樣貌。
Thumbnail
心理師最令人好奇的一部分,就是接觸精神病患的經驗,想要問的問題很可能來自電影或新聞中的刻板印象,神秘、恐懼、暴力、瘋狂。這篇文章想要回應這樣的好奇,也幫我自己整理過去在醫院的經驗,同時分享給任何想要成為心理師的朋友,雖然這只是我自己一部分的經驗,但至少可以想像一下在醫院精神科病房工作的樣貌。
Thumbnail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Thumbnail
報導者記者張子午所寫的《成為一個新人: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從2016年起搜集了多起精神疾病相關案件,採訪包含患者本人、醫師、社工與親友等,並且深入剖析了相關政策、資源現況,在呈現精神疾病面臨困境的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被視為「他者」的人、事、物,其實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
Thumbnail
講者徐志雲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從自己的從業經驗來談談在醫療中看到的視野。
Thumbnail
講者徐志雲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從自己的從業經驗來談談在醫療中看到的視野。
Thumbnail
我們協力了幾群跨組織、跨群體的照顧者,成立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希望不只是電話,未來更能進入家的現場,讓支持進家門,讓家庭照顧者得到力量,把家庭照顧者不僅視作服務對象也視為行動中的夥伴。不只是引入資源,更是在創造家庭內外的社會網絡-家庭與家庭間相互支持、家庭中發展出的社會關係。
Thumbnail
我們協力了幾群跨組織、跨群體的照顧者,成立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希望不只是電話,未來更能進入家的現場,讓支持進家門,讓家庭照顧者得到力量,把家庭照顧者不僅視作服務對象也視為行動中的夥伴。不只是引入資源,更是在創造家庭內外的社會網絡-家庭與家庭間相互支持、家庭中發展出的社會關係。
Thumbnail
在就讀護理系的過程中我曾經非常熱愛精神科護理,甚至一度下定決心未來想前往精神科服務,但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澱過後,我的想法有了巨大的轉變......
Thumbnail
在就讀護理系的過程中我曾經非常熱愛精神科護理,甚至一度下定決心未來想前往精神科服務,但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澱過後,我的想法有了巨大的轉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