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入秦,靠著丞相呂不韋的賞識謀得官職,終於得到面見秦始皇的機會。眼前坐著當時權勢最高的人,如果能夠獲得他的重用,功名富貴絕對唾手可得。這是他改變命運的機會,從廁中鼠躍升為倉中鼠,人生就此開啟截然不同的篇章,命運的改變往往在幾個瞬間就決定好了。
緊張嗎?興奮嗎?
或許李斯此時的心中正在撲通地跳著,但他依然看起來沉著冷靜,端出他準備已久的說詞,只求一個被看見的機會。為了這天,他已經準備好久了,讓我們來看看李斯是如何說服秦始皇以獲得重用的。
一、直接切入秦始皇的痛點
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
翻譯蒟蒻:「以秦國的強盛,和大王的賢明,消滅六國,完成天下一統就像清掃廚房的灰塵一樣簡單,此時正是大好的時機呀!」
秦始皇日理萬機,可沒時間聽一個小官聊一些無關緊要的廢話,所以李斯也不鋪陳太多,一開場就說中了秦始皇的痛點,也就是統一天下。
二、深入分析局勢
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并也。
翻譯蒟蒻:「如果現在不做的話,等到六國變得強大,又採取合縱政策,就算有黃帝一樣的賢能,也難以統一天下呀!」
換句話說,眼下是最好的時機,你不把握的話可能會後悔莫及。
但我相信以秦始皇的聰明才智,加上他每天醒著睡著,估計都在琢磨如何吞併六國(就像李斯整天都在琢磨如何追求功名富貴一樣),李斯告訴他的這些事情他早就知道了,李斯的話也只是再提醒他一次而已。
三、不只提出問題,更要提出做法
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
翻譯蒟蒻:「暗地裡拿金銀財寶賄賂諸侯,願意接受賄賂的友善結交,不願意的就殺了他。」
作法簡單粗暴但有用,而且很有效率,符合秦始皇迫切的需求。如此實施下來,原本就支離破碎的六國會像五馬分屍一樣,更加分崩離析。而李斯心目中最不能理解的一類人,就是不求名利,追求理想價值的人,所以他在前面批評這類人甘於貧賤是不思進取。
這種人是最難掌握的,如果你追求名利,那我只要給你名利,你就會乖乖聽話了。但你今天追求理想價值,是名利如糞土,甚至甘願為了理想而死,我該拿什麼操控你呢?只好請你歸西了,如此天下就都是一些好掌控的小人。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李斯是一個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的人,仁義道德在他眼中如浮雲,名利富貴則讓他甘願付出所有。
仁義道德在他眼中如浮雲,名利富貴則讓他甘願付出所有。
小插曲:李斯如何化解被資遣的危機?
正當李斯初步獲得秦始皇的賞識之時,秦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韓國派遣一個叫鄭國的水利工程師作為間諜,想以修築溝渠為名義,耗損秦國的財力,事情爆發之後,瞬間登上秦國頭條新聞,引起各界的討論與撻伐。
秦國貴族將矛頭都指向了外國人才,攻擊他們懷有二心,應當全面驅逐出境,而李斯當然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之中。為什麼鄭國渠事件引發秦國貴族那麼大的反彈?道理也很簡單,秦國一直以來大量使用外國人才,自然會威脅到本土勢力的地位。
於是李斯上呈了流傳千古的說服名作〈諫逐客書〉,也就是各位在高中階段一定會上到的課文。由於篇幅很長,在這裡不一一分析〈諫逐客書〉的內容,只說他厲害的地方在哪裡:
- 懂得換位思考:全文完全沒有提及李斯個人的處境,全然以秦國的利害為考量,深具大局觀。
- 正面論據強而有力:舉出秦國歷史上的四位君王重用外國人才,而使秦國逐漸富強,實現中央集權為例,令人難以反駁。
- 反面論證邏輯矛盾:質問秦國為何引進外國的珠寶、音樂、美人,而驅逐人才,豈非自相矛盾?且有「重物輕人」的嫌疑。
- 直接提出逐客的壞處:直接點出驅逐外國人才是在外積怨,助長他國勢力而使秦國陷入危機的決策。
而且李斯在文章一開頭就提出了「臣聞吏議逐客。」把批評的力道全部施加在秦國貴族上,跟秦始皇一點關係都沒有。化解了這次危機之後,李斯平步青雲,官位越做越高,秦始皇也真的達成了統一天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