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教與學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得在古代,也就是我小時候,在台大圖書館沒有電腦化的年代,去圖書館借書要用書名的筆劃數,在書卡櫃裡查索書號,抄下來,再去找書。
記得在古代,也就是我大學時代(1990s)。我想,如果把整本原文書掃描,然後用文字辨識軟體辨識成word,再用滑鼠點到這個字,這個字出現中文翻譯,或是把整篇翻譯成中文。附帶一提,我最早存放教學講義的筆電被偷走,後來為了快速編輯講義,我用中文的文字辨識系統,辨識了大量的聯考試題,再逐一修正辨識錯誤之處。
2022,ChatGPT出現了。十倍速時代真的來臨! 但是老師與學生準備好了嗎?
以前大學考試,有的教授讓我們open book。但實驗報告,規定要用手寫。
如果open computer? open internet? 甚至open AI?
老師要教什麼? 學生要學什麼?
愛因斯坦與愛迪生的教學理念完全相反。愛因斯坦主張查得到的知識都不需要背,愛迪生主張背得起來的東西才叫知識。
台灣的學校教育與考試,應該就是貫徹愛迪生模式。Open book? 門都沒有。考題還得回收,這樣教授才能一直出考古題。
長久以來,台灣教育的慣性,就是為了教而教,不是為了學/用而教。
老師教老師會的,而不是學生想學的,也不是用得到的。
日本課本上說:別人對你說“ありがとう”的時候,你應該回“どういたしまして”。實際上,幾乎沒有日本人這樣說。
英文課本說:別人對你說How are you? 的時候,你應該回Fine, Thank. And you? 。實際上,美國人也很少這樣說。
那為什麼老師/課本要這樣教?這就是台灣教育的「傳統」與「慣性」。教育只是為了讓老師不失業。考試就是保全老師的「威權/權威」。生活中怎麼用?學生自己負責,與老師無關。
大學時代,老師教了我們很多內容,但是也沒告訴我們將來,會用在什麼地方?(長大之後,才發現幾乎沒用)。而高年級需要用到的東西,低年級課程卻沒教,教授要我們自己學。
ChatGPT這種威脅老師的東西,能禁就禁。
網路上看過一則傳聞,不論真實性,姑且聽聽。慈禧太后為何親俄反美?美國不要中國的錢與地,但美國要求還政於民(民主)會威脅皇權。沙俄要中國的錢與地,但沙俄會擁護皇權。
傳統思維的老師與慈禧太后的想法有差別嗎?
AI時代來臨,愛因斯坦的想法(相較於愛迪生)已然要實現。
那老師要教什麼? 學生要學什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27內容數
當補習班老師快滿30年了! 分享一些教育的心得與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博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發表於臉書 201x.07.01 邱博文奮鬥簡史2 (邱師表)----文長慎入,婉君勿戰 在我小學五年級第二次月考,我考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名(第二名是目前台大仙女主治醫師),算是開始有點懂事了。我小學念的是台南市私立寶仁小學,是一所天主教寶血女修會創辦的學校,隔壁是台南神學
原發表於2014.02.07臉書 邱博文奮鬥簡史 面對近日與未來紛擾,我決定來簡略地講講邱博文奮鬥史(但年代久遠,些許細節可能有些誤差)。 國中小我都是班上第一名畢業,各科算平均發展,台南一中我也是班上第一名畢業,各科不差,相對而言,我對於理解的物理比較有興趣。大約在高二時,我家家道
我愛的人消失了 我消失了 愛我的人消失了 愛便消失了
我也曾經迷失在掌聲、金錢與虛名之中。 剛進補教界時,被老闆騙了(不過多年後,我才意識到他騙我。後來,我也釋懷,選擇包容)。沒有拜師的我,跌跌撞撞,只能靠自己摸索。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多年後來看也很難回答。 我每天花很多時間準備講義。有機會上台就把握機會,並不計較薪水多寡。雖然我有很多家教經驗,但是台上
就像醫生要開診所有開業藥、業務有行銷話術的道理類似。有一次我去買水果,我問了老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這蓮霧甜嗎?老闆說不甜不用錢。我買回家後,發現一點也不甜,ooxx。 補習班招生也有招生人員的話術,上課老師也有上課老師的話術。細節就不便透露太多,我怕被暗殺。 市場消費者往往不夠理性,容易被假榜單、假
學生看到補習班老師在台上賣力表演,其實背後很多辛苦。 (1)俗話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準備上課的時間,比起上課時間多到難以相信。當然有些家教班老師,一天只上四小時的課,狹義的準備時間,就是課前的休息。即便隔天我只上晚上四小時,前一天要早睡、起床早餐後運動、午休、用餐、休息、…,也只為晚上四小時
原發表於臉書 201x.07.01 邱博文奮鬥簡史2 (邱師表)----文長慎入,婉君勿戰 在我小學五年級第二次月考,我考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名(第二名是目前台大仙女主治醫師),算是開始有點懂事了。我小學念的是台南市私立寶仁小學,是一所天主教寶血女修會創辦的學校,隔壁是台南神學
原發表於2014.02.07臉書 邱博文奮鬥簡史 面對近日與未來紛擾,我決定來簡略地講講邱博文奮鬥史(但年代久遠,些許細節可能有些誤差)。 國中小我都是班上第一名畢業,各科算平均發展,台南一中我也是班上第一名畢業,各科不差,相對而言,我對於理解的物理比較有興趣。大約在高二時,我家家道
我愛的人消失了 我消失了 愛我的人消失了 愛便消失了
我也曾經迷失在掌聲、金錢與虛名之中。 剛進補教界時,被老闆騙了(不過多年後,我才意識到他騙我。後來,我也釋懷,選擇包容)。沒有拜師的我,跌跌撞撞,只能靠自己摸索。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多年後來看也很難回答。 我每天花很多時間準備講義。有機會上台就把握機會,並不計較薪水多寡。雖然我有很多家教經驗,但是台上
就像醫生要開診所有開業藥、業務有行銷話術的道理類似。有一次我去買水果,我問了老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這蓮霧甜嗎?老闆說不甜不用錢。我買回家後,發現一點也不甜,ooxx。 補習班招生也有招生人員的話術,上課老師也有上課老師的話術。細節就不便透露太多,我怕被暗殺。 市場消費者往往不夠理性,容易被假榜單、假
學生看到補習班老師在台上賣力表演,其實背後很多辛苦。 (1)俗話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準備上課的時間,比起上課時間多到難以相信。當然有些家教班老師,一天只上四小時的課,狹義的準備時間,就是課前的休息。即便隔天我只上晚上四小時,前一天要早睡、起床早餐後運動、午休、用餐、休息、…,也只為晚上四小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並根據內容或具體的例子進行論述。
Thumbnail
隨著AI教父黃仁勳於前日(6月8日)離臺,今年2024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終於落幕,電腦展期間各重量級公司主管一連串的演講,無不昭示AI新世代的來到。本文討論AI世代的優勢,以及家長們應如何因應教育。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這是一次在苗栗國中分享AI教學應用的經驗。在分享中包含了實作體驗、與ChatGPT共創教材、應用於教學等多方面內容。此外,還探討了AI教育的未來發展並分享了一個圖景。希望能夠為 AI 教育帶來更多創新與活力。
從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運作原理來思考AI時代中「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0. 剛發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侯秘書長是強者我同學夫人,他在聯發科搞AI,買股票找誰大家應該知道。 1. 推動AI融入課程(尤其在人社領域)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於心態mindset的轉變,要由‘人機(二元)對立’換成‘人機協作’。 2. 絕大部分教學現場的問題來自於1.,比如質疑AI會取代人、著
Thumbnail
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常為人垢病,「學會學習」對大部分家長、老師乃至學生而言只是口號而已。但放眼經典,先民早在《禮記·學記》就曾「投訴」當時的老師只會照書讀了!
〉〉清華大學AI融入人文社會領域 昨天看到朋友轉分享一則新聞《清大結合生成式AI融入人社領域教學 協助分析史料助學習》,從文中可以看出,老師把ChatGPT當作一項工作,協助文言文斷句、編劇...等,課程有兩個重點,「如何問問題?」,第二則是「如何甄別AI給的答案?」 李卓穎院長說,研究歷史的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並根據內容或具體的例子進行論述。
Thumbnail
隨著AI教父黃仁勳於前日(6月8日)離臺,今年2024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終於落幕,電腦展期間各重量級公司主管一連串的演講,無不昭示AI新世代的來到。本文討論AI世代的優勢,以及家長們應如何因應教育。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這是一次在苗栗國中分享AI教學應用的經驗。在分享中包含了實作體驗、與ChatGPT共創教材、應用於教學等多方面內容。此外,還探討了AI教育的未來發展並分享了一個圖景。希望能夠為 AI 教育帶來更多創新與活力。
從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的運作原理來思考AI時代中「學習」的意義
Thumbnail
過去在學校只為了應付考試而選擇性學習十分的可惜。閱讀科技產業動態和趨勢是有趣又具有價值的,因此需要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知識背後的insight比起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閱讀歷史可以讓人從過去學習未來。本文談及科技產業的動態和趨勢,及古時期至當今的科技發展重要的大歷史框架。
Thumbnail
0. 剛發現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侯秘書長是強者我同學夫人,他在聯發科搞AI,買股票找誰大家應該知道。 1. 推動AI融入課程(尤其在人社領域)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在於心態mindset的轉變,要由‘人機(二元)對立’換成‘人機協作’。 2. 絕大部分教學現場的問題來自於1.,比如質疑AI會取代人、著
Thumbnail
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常為人垢病,「學會學習」對大部分家長、老師乃至學生而言只是口號而已。但放眼經典,先民早在《禮記·學記》就曾「投訴」當時的老師只會照書讀了!
〉〉清華大學AI融入人文社會領域 昨天看到朋友轉分享一則新聞《清大結合生成式AI融入人社領域教學 協助分析史料助學習》,從文中可以看出,老師把ChatGPT當作一項工作,協助文言文斷句、編劇...等,課程有兩個重點,「如何問問題?」,第二則是「如何甄別AI給的答案?」 李卓穎院長說,研究歷史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