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只有瞭解活著與死亡,你才能夠真正的從生死中覺醒

在上課的時候,聽著同學說著她好友往生的事情,她覺得非常的突然,所以,內心裡有一些無法接受。在訴說時,同學情緒還是有些激動,數度的哽咽。
她說,在參加好友的告別式的時候,看著好友的遺相,彷彿間好像好友就站在眼前,從來沒有離開過。
這時老師就說,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只要是聽不到聲音、看不到身體、感受不到溫度、接觸不到,這四種既成事實。在這個狀態之下,我們就把它稱之為「死亡」。那這真的是一種死亡嗎?
我們只是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的聲音,接觸不到對方,然後,身體不見了,我們就把它認定為「死亡」。那死亡究竟存在嗎?
我們認定只要對方有身體,有聽到聲音,有感受到溫度,然後,看得到樣子,我們就認定為對方「活著」。
也就是因為,我們對「活著」跟「死亡」的定義,非常膚淺的認識。所以,我們的內在,才會有那麼多的情緒發生。
那我們可不可以,對「活著」這個事件,以及對「死亡」這件事情,能有更深入的認知呢?
有沒有可能,他不具備這個四個條件之下,他還是「活著」呢。有沒有可能,他在具備這四個條件之下,他也就「死了」呢?
當老師講到這裡的時候,我就想到,對啊!像我先生的堂哥,十多年了就一直躺在安養院裡,一動也不動。這四個條件也都具備,但是,他的情況看起來,就跟死了無異。
所以,我們的內在,是怎麼定義「活著」這件事情?而我們的內在,又是怎麼定義「死亡」這件事情呢?這才是讓你真正的看清楚,我們對於「死亡」跟「活著」這兩件事情,其實,認識非常的膚淺。
那「永生」是什麼呢?沒有永生這個事件,而是我們認為,「永生」是一種形態、聲音、樣貌、溫度,永遠不變的狀態。而我們的那種樣貌、聲音、溫度,跟那個身體消失了的時候,你就認為「永生」是不存在的。
其實來說,這種誤區已經生根在我們的內在裡面了,我們才會有這麼多的感觸,突然的跳出來。
而真正讓我們感覺到痛苦的是什麼?我們身邊的人往生了,我們會更痛苦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除了這四樣以外,我們還少了一樣,就是「陪伴」。
我們身邊的人,他用聲音陪伴、他用身體陪伴、用他的樣貌陪伴、還有,我們感受到他的溫度的陪伴,他是用這些東西來陪伴。事實上,這是我們活在這四個條件之下,所形成的一種覺受,我們稱之為「活著」,我們感受到陪伴。
萬一有天,這種狀況消失的時候,那麼他是不是繼續陪伴你呢?答案是確定的。他沒有了這四樣東西,可是,他還是繼續陪伴你。只是我們沒有慧眼,所以我們看不見,所謂真正的陪伴是什麼狀態。
就像你的上師一樣,祂也沒有這四樣東西。可是我們卻知道祂在陪伴我們。所以,永生是個什麼狀態?絕對不能用身體去看的。用身體去看,就看不到永生。
這也就是202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他因為對黑洞理論的觀測和研究,所以,他認為靈魂存在。並且還說在生命隕落後,靈魂會離開人體,重新回到宇宙之中,以量子形態存在。
所以,生命是指一種,能夠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來完成自己的生長、繁衍、新陳代謝等生物功能。其實,生命最核心的東西是意識。
那意識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活著的時候,稱為意識。死亡之後就叫靈魂。所以意識跟靈魂其實那個東西也看不見,也摸不著。如果有什麼爭議的話,也只是文字上的爭辯,不具任何意義。
最後,老師對同學說,其實,你的好友並沒有死,她的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她換了一個形態,至於會不會跟你相逢?那也只能觀察之後的緣分。那相逢你還認得她嗎?她還認得你嗎?其實,這個答案應該很顯而易見。
所以,有些時候有沒有可能,死亡是記憶中的人物的一種消散。
那如果是按照這個理論來看的話,那麼,所有沒有在你記憶當中的人,應該都稱之為死人。你看再親的人,得了阿茲海默症之後遺忘了你。
你在對方的意識當中,其實已經消散了。雖然你活著,但是,跟死亡是沒有什麼兩樣。其實,最後還都是你記不記得對方意識的作用。
所以,內觀其實還是要往意識當中下功夫。你必須要瞭解就是,究竟什麼是意識的作用?超越意識之外的,究竟是什麼?那究竟你是意識,還是屬於超越意識的那個部分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之下,進入了內觀的課程,轉眼也已經過了十年了。 這十年來,我風雨無阻,每週進行兩次,每次四個小時的內觀課程。 除了學習之外,我也一直不斷地運用在我的生活當中。 所以,我想透過這些文章, 跟你分享我這十年來的學習心得,以及我平常時候的內觀生活。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