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 道德經 38
仁,是一顆天生柔軟的心。 會自然地將善的想法、擅長的工具,交付予他人。 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上一層應用,來到「人之所嚮,隱而助之。」的當仁不讓,此時的仁,是位於仁中間的層級,而非上仁。 而在此實際施行的過程中,因為也明白了目前位於「道」之內的「德」之中,因此還大有可為的可以將「人之所嚮」的具體成果,自然無為的來到,人可能表達不到的理想。
謝天! 從道、德、仁、義、禮的層級,可以發現心從無到有,從柔軟變堅硬。 知道怎麼來,就知道怎麼回去。 道德經本身就是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