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仁的認知。(道德經38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 道德經 38
仁,是一顆天生柔軟的心。 會自然地將善的想法、擅長的工具,交付予他人。 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上一層應用,來到「人之所嚮,隱而助之。」的當仁不讓,此時的仁,是位於仁中間的層級,而非上仁。 而在此實際施行的過程中,因為也明白了目前位於「道」之內的「德」之中,因此還大有可為的可以將「人之所嚮」的具體成果,自然無為的來到,人可能表達不到的理想。
謝天! 從道、德、仁、義、禮的層級,可以發現心從無到有,從柔軟變堅硬。 知道怎麼來,就知道怎麼回去。 道德經本身就是一條康莊大道。
avatar-img
29會員
836內容數
看見悲劇,不承認,自己就會成為悲劇。 上天讓人看見悲劇,並不是在打擊由歡喜構成的給予,而是祂需要你在這裡。 不逃避,不怪他人取笑,大家都想更好地前進。所以樂天,因為不僅自己相信上天,上天也相信自己,因此才樂天知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代人有條件,也有義務來活出生命的美麗,讓下一代更好的前行。
在培育新的力量成為英雄時,不可以讓過錯與現有的窠臼去威懾他們的內心,因為這樣會讓他們聽不見內心,只能聽見力量。
光明因創造而美麗,拓展時就像是被黑暗攻擊。 我們允許黑暗保護自己,但即使犧牲自己,也會遵守本質向前進。
不攻擊電影裡面的怪物、畸形,透過批判檢討反省自己,人類便以絕對美麗,相形顯得其不堪,卻能不墜落比較的泥沼裡。
人類是在有自信的快速前進。 當自滿驕傲而怠慢時,總是有其他生物適時來提醒。 活出萬物之靈,時間就會展現真正的美麗。
豬! 縱使知道不能吃你,但真的身不由己。 只能用這麼多的故事與深刻奧妙的感悟,來贖罪自己。
這代人有條件,也有義務來活出生命的美麗,讓下一代更好的前行。
在培育新的力量成為英雄時,不可以讓過錯與現有的窠臼去威懾他們的內心,因為這樣會讓他們聽不見內心,只能聽見力量。
光明因創造而美麗,拓展時就像是被黑暗攻擊。 我們允許黑暗保護自己,但即使犧牲自己,也會遵守本質向前進。
不攻擊電影裡面的怪物、畸形,透過批判檢討反省自己,人類便以絕對美麗,相形顯得其不堪,卻能不墜落比較的泥沼裡。
人類是在有自信的快速前進。 當自滿驕傲而怠慢時,總是有其他生物適時來提醒。 活出萬物之靈,時間就會展現真正的美麗。
豬! 縱使知道不能吃你,但真的身不由己。 只能用這麼多的故事與深刻奧妙的感悟,來贖罪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者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者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裡仁第四)。   這一段,歷來解讀都含混不清。前面說『未見好仁者』,後面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