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觸),追求終極目標——涅槃,所以稱為人天導師。
【佛陀對待眾生一視同仁】
佛陀處處體現出他的偉大。他不把人劃分為邪惡或善良、高貴或卑賤、聰明或愚笨,因為他瞭解這純粹是業力所現。他以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對任何人不予以排斥,即使是與佛法背道而馳、反對真理教化的外道。他也勸諫那些捨棄邪信並皈依三寶的在家居士,繼續供養他們。
佛陀的慈愛更是遍及一切眾生,對屢次欲加害於他的提婆達多(Devadatta),以及他唯一至親的兒子羅喉羅(Rāhula),他所施予的慈愛並無分別。他與弟子們在經過印度各大小村鎮時,所有的眾生都包容在他無量的悲智之中。
【第一批宣揚法音的使者 】
佛陀覺悟兩個月後,六十位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弟子成為他的阿羅漢弟子。為了佛法的延續和利益更多的眾生,佛陀決定把他們當成法的使者將佛法傳播各地,在弟子往不同的方向離開之前,佛陀鼓勵他們說:
諸比丘,我已從世間的桎梏中得到了解脫,你們也是一樣。
諸比丘,去弘揚佛法吧,為了大眾的利益和福祉。
諸比丘,不要兩人同去一個方向,去弘揚和傳授開始是善、中間是善,結束也是善的佛法。有一些眾生,眼中只有少許灰塵,若沒有機會聽聞法,將會是他們最大的損失,有人會明瞭佛法的。
諸比丘!我也將到其它地方說法。
佛陀與他的弟子,沒有固定的住所,不持金銀錢,只帶著衣和缽,從一個地方遊歷到另一個地方,宣示解脫痛苦之道,為人間帶來希望。
【對天神的開示 】
佛陀不僅教誨人類,也教導諸天神,令他們趣向涅槃。
在佛陀教育的對象裡,天人是比人界更高層次的眾生。他們是由於佈施、持戒、不妄語、孝順父母、忍耐等善業而往生天界。不過,天界不是天人永恆的歸宿,他們的善報一旦耗盡,將再次依照成熟的業輪轉。如果成熟的業是善的,他們將再次投生天界或人界,否則他們將依成熟的惡業投生四惡道。
受無明蒙蔽,被渴愛束縛的天人像人類一般,也需要佛陀的引導,以便解脫煩惱,走向不死之涅槃。天人一般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前來禮敬佛陀。他們有的是來讚歎佛陀,有的是向佛陀請教問題,或請求佛陀指導修行的道理。
在《相應部》的天子相應品裡,有一位叫鬚婆羅門的天子在佛陀面前出現並向佛提出他積壓在內心的問題:
此心常有憂懼,此意常被攪動,
對於未生起的,還有已發生的難題,
請您告訴我,要如何解脫恐懼。
從這裡可以看到天神並沒有我們想像一般快樂,無憂無慮,他們也像人類一樣充滿恐懼。佛陀回答說:
只有從覺悟與艱苦之修行,
只有從守護諸根,
只有從捨下一切,
我才能看見有情生命的安穩之處。
——《相應部》2相應17經
眾生之恐懼源自執取,由於被無明冥暗所覆蔽,我們的貪愛猶如八爪魚,向四面八方伸展,執取兒女、家庭之樂、自身的職業、成就、學識、地位、名聲、財富、生命等等。
我們把這一切擁有的東西看成是恆常、快樂和屬於我的。由於強烈的執取,我們又深怕失去所擁有的,於是竭盡所能去保護它們,患得患失,忘記所擁有的都將有失去和離散的一天。
除了涅槃,佛陀知道沒有任何事物是絕對安全的,他勸導鬚婆羅門天子遵守嚴格的修行並守護根門,直到生起智慧了知(凡是生起的必將滅去)才能放下執著,捨去一切執著,從恐懼中解脫。
有很多經典是佛陀向天人開示的,例如著名的《吉祥經》(Mahāmaṅgalasutta)。對於吉祥,世間的人們都有各自的探索,有的人說清晨聽到鳥兒的聲音是吉祥,也有人認為看到某種顏色是吉祥。總之大家議論紛紛,卻無法找到一個結論。
吉祥的問題從人間討論到天上,足足花了十二年的時間,仍無法找到圓滿的答案。最後,天人們都認為只有佛陀才能解答他們的疑惑。於是,他們來到人間請教佛陀。
佛陀為他們開示了聞名遐邇的《吉祥經》。
這部經是人類道德之準繩,從開始的(遠離愚人,親近賢者),直到最後數句:「接觸世間法,心毫不動搖、無愁、無染、安穩自在」,經中講述了人們如何依照道德生活而最終達到解脫自在。 聽完此經後,無數的天神解脫貪欲的束縛,證悟聖道果。
同樣的,佛陀成道後所宣說的第一部經《轉法輪經》(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許多不同世界的天人皆前來聽法,並體證聖道果,而人間只有憍陳如尊者證到須陀洹道果。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