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如何有效學習?孔子給了答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你學了一堆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訴我們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的學習有思考嗎?還是你都在思考而沒有去學習呢?更何況在資訊爆炸的AI時代,因流行而學習的技能,常常也是在3~5年就退流行了,所以請你要廣泛閱讀,深度思考,遇到盲點,再回學習。
圖片來源:http://eunicesharingresources.blogspot.com/2018/04/24.html
圖片來源:http://eunicesharingresources.blogspot.com/2018/04/24.html

廣泛閱讀
當然不是因為我是部落客才鼓吹你廣泛閱讀,是因為閱讀是最便宜且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沒有之一,你喜歡用聽的,但是事實證明,經過合理的文字閱讀訓練,看的速度就是硬生生的是比聽的,還要快上許多,即便是一個Podcast你用三倍速來聽,學過速讀的就是比你還快,這點就是時間成本的考量。
再來是一本書,或是一個好的文章成本是相當低的,大師通常都把精華寫在裡面,而且文字的表達是需要組織的,通常會比口語還要更經過周密的思考後而下筆。然而線上課程或是實體講座,通常都需要更高的成本去製作,甚至費用更高的實體課程,你付的錢是買大師整天的時間,因為他當天只能在現場,那他越是大師,費用就越高,所以你一定要學會最廉價的學習方式就是閱讀。
最後為什麼要廣泛呢?這廣泛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在某一個專業領域避免只接受一家之言,因為人們習慣與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任何一件事情都想要找到權威給出正確答案,但可惜世界上的問題沒有這麼簡單,所以必然要小心進入這樣的誤區。而且只懂一個專業就可以吃遍天下的工業時代也成為歷史了,你還需要跨領域的閱讀,你不用當每個領域的專家,但是你要至少懂,你專業以外其他重要領域的基本常識,這也是為何要廣泛閱讀的原因。

深度思考
我學習工業與商業管理,至少10年以上,最受人們喜愛的就是哈佛商業個案的教學形式,為什麼呢?其實讀完個案的時間,再去找資料,從個案的情境套用到你所學的模型,分析出來的不僅僅沒有正確答案,也真的沒辦法驗證結果的優劣,難道就是因為哈佛兩個字比較高尚嗎?當然不是!而是學習的東西沒有加以思考與應用,就像是個枯燥的教條而已,思考後使用,真的會使人產生成就感。
個案研究中,你可能只有用一個模型,比如說分析整個產業有沒有吸引力的五力分析模型,如果沒有使用就只是單純地背誦哪五個力而已,你會聽請來都很有道理,但是具體放到一件個案的產業中去使用,你才會發現,原來最簡單的判斷同行業的競爭優勢,都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何況是分析可能潛在的競爭對手,這策略管理的工具,絕對是需要深度思考,才能好好了解的模型。
最後思考的不深,很多東西也是沒辦法真正的學好,如大家求學經驗中,最怕的數學,因為它就是抽象的,然後定義出公式與推演出公理,短期或許可以靠分解題型,拆解背公式來應付考試,但長期一定是需要透過邏輯出發,而且解難題早就被計算機跟AI取代,而邏輯思考能力才是你跟AI搏鬥的本錢。

遇到盲點,再回學習
這標題就是呼應了,思而不學則殆,通常一直閉門造車的人,故事的結局通常不是世界上又多了一個鋼鐵人馬克斯,而常常是又多了一個名間科學家。我們生活上遇到的難題,其實世界上都已經有了答案。真正替世界的知識添磚加瓦的博士與學者們,也是在人們已經的基礎上突破一點點而已,而他們思考後,開始做研究之前,都還需要讀大量近期相關的文獻,去了解現在的困境是什麼,最新的技術是什麼,諸如此類。
在思考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想不明白的地方,為什麼貧頸在這裡?是過去科技不夠,導致運算能力不足?還是超過物理的極限?或是真的是大家都沒想到你所想的?而通常你看到一個問題,為了要找到上面的問題的答案,你都還要再回去學習,在學與思當中不斷循環,不斷更新。
最後學習的越多,思考的越透徹,你會發現世界的上很多事物的底層邏輯期是一樣的,所以你會越學越輕鬆,越思考越有洞見,這樣的有效學習不論是在過程或是已經學有所成的你,會無比有成就感,進而可以慢慢的指導與幫助他人,甚至開創一個產業直接對社會有所貢獻。
最後我很喜歡李笑來老師的一句話做為總結:「大家一輩子,其實都是學生,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成長。」而我想說:「當你放棄了學習,等於你已經放棄了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