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李家媛 攝影/楊芷瑜 圖文版權/旅人書店
高中唸得是三類組,大學時卻意外上了英國語文學系,畢業後陸續從事3D、行銷、出版業等工作,現在則在三星從事地方創生。
「三星銀柳鄉」營運經理李俊翰移居宜蘭將近4年時間,過往那些看似截然不同、天差地遠的人生際遇,卻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如今的養分,帶領他看見地方價值,一步步翻轉在宜蘭曾經一度凋零的銀柳產業。
宜蘭之於其他城市的不同
出生在台北,從小在新竹長大的李俊翰,大學時期在台中就讀,畢業後持續留在當地工作。由於太太是宜蘭三星人,結婚後的他便隨著太太回到宜蘭生活。
考慮到兩個小孩的學習環境,以及自己要時常往返台灣各處推廣銀柳的工作等原因,一家四口目前居住於羅東。
問起剛到宜蘭時不適應的地方,李俊翰不假思索的回答「下雨」。過去在辦公室上班時養成穿著皮鞋的習慣,但宜蘭連日的雨天令他十分困擾,李俊翰分享到那時他曾到店裡想說買雙防水皮鞋,結果老闆一聽到他的需求後直接問說「你外地人嗎?」正當他驚訝老闆怎麼看出來時,老闆說因為在地人都是備著兩雙鞋,「上班穿拖鞋,進辦公室才換皮鞋」是宜蘭人為了因應氣候而演化出的生活習慣。
雖然初來乍到的他有些不適應,但漸漸地他也開始習慣宜蘭的氣候。現在偶爾需要帶旅客去銀柳田導覽,當旅客撐起傘遮雨時,李俊翰已經能只穿著簡單的風衣外套,打趣地說「這對宜蘭人來說只是起霧而已。」
待過新竹、台北、台中、宜蘭等地方,對於宜蘭這個城市,李俊翰說他認為這裡是個剛開始在這生活時,會覺得本地人好像很看重外來者在地方的「人緣與地緣關係」,但深入體會就能發現其實是座充滿人情味的城市。只是宜蘭人比較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關心,而是從人緣地緣中慢慢找到彼此的連結,再順勢向外來者拋出橄欖枝,溫暖又不失禮貌。在商業模式上,比起大城市公事公辦、利潤至上,宜蘭人更注重情感間的連結。
從出版社到銀柳業,持續發掘屬於地方的價值
在出版社工作的6年,李俊翰從實習編輯做到主編,他說台灣大部分的出版社都是在做「外版書」,意指買國外版權回來翻譯製作再於國內販售的書籍,比較少有國內自己的著作。當時負責寵物線的他,深知即使台灣在寵物方面的發展遠不及日本、美國來得成熟,但台灣仍然有很多厲害的獸醫師、訓練師等專家。
「台灣有很多很厲害的人事物,為什麼沒辦法把它變成專屬台灣的作品?」
於是他開始接洽專家、整合寵物界的資源,推出一本本屬於台灣的寵物書籍,上架後引起國外出版社的興趣,反而換他將版權賣到國外。「我從那時候就很喜歡把台灣的東西拿來推廣了。」李俊翰談起這段回憶時說。
2019搬到宜蘭,2020年開始投入地方創生。李俊翰說他原本是預計將出版業這塊帶來宜蘭繼續做,後來因緣際會在認識地方時,發現三星農產品雖然有四寶,大多數人卻只認識三星蔥、上將梨,銀柳身為宜蘭特有花卉卻不為大眾、甚至是在地人所知。
再來,全台灣有95%以上的銀柳都出產自三星,銀柳卻只有一級生產品,他看到銀柳背後龐大的發展空間以及地方文化傳承意義。「如此有能量的產業卻逐年萎縮,沒有道理。」帶著一股衝勁和勇氣,李俊翰縱身一躍投入銀柳的轉型。
打造家鄉記憶點,夕陽產業也能有轉機
「只要方向是對的,其實就會一直被推著走了。」
面對這項眾人都認為正在萎縮的「夕陽產業」,李俊翰說起步時當然很困難,但當漸漸找到產業發展的地方、找到價值,並且持續努力之後,也會開始獲得很多在地農家、商家的支持。
近幾年陸續有遊客特地到三星來體驗銀柳採摘、2022年開始有許多青農加入、今年銀柳的出貨量甚至大於產量,三星銀柳產業在大家的努力下有了突破性的起色。
問起這幾年對於宜蘭的地方觀察時,李俊翰說他發現已經越來越多有想法的人陸續回來了,「我不覺得人口外移是個不好的事情,但要為出去的人留下一個想回家的理由。」當他們願意回來之後,結合外縣市的經驗與在地需求,會為地方帶來很多不一樣的新氣象。
因此「三星銀柳鄉」也和許多學校合作,希望透過教育深耕地方,讓在地人從小就能對家鄉的特產有所了解,即使長大後到了外縣市,依舊能向大家分享自己家鄉的特色,讓三星、銀柳產業被更多人看見。
現在與其說自己是宜蘭人,李俊翰更常稱自己是「經紀人」,秉持在出版業時期就開始追求的信念,他希望發揚台灣特色產物,把宜蘭獨特花卉推廣出去。「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需要有著對家鄉的記憶點啊。」
◆ 品牌名稱
三星銀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