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對於「舒適圈」一詞

之所以心血來潮想說說關於舒適圈,是發現似乎很多人會把「踏出舒適圈」解釋為想要改變就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看到這邊我都想說,平常生活中煩人大小事都這麼多了,為什麼要這麼自虐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總之每個人對舒適圈有不同的定義,這裡想分享一下我對舒適圈又是什麼想法的以下舉例: (一) 有一個人很想出國留學,但是害怕語言不通、怕年紀大、又怕會不會不習慣當地生活、還會不會被排擠啊等等的,所以遲遲只有想但不敢行動,就這樣又留在的原處。待在自己家最安全。 (二) 厭倦現在的工作想換跑道,每天行屍走肉不知未來為何物,卻因為轉職可能很麻煩,或沒相關經驗,又或是怕離職後沒錢,所以還是繼續待在討厭的工作場所過一天算一天。此時這個討厭的工作環境就是舒適圈。 (三) 跟另一半相處很痛苦,每天都為感情心悶,明知快走不下去了,或是懷疑等等不安全感,卻一直不敢放手,因為害怕找不到更好的人,就繼續過一天是一天這樣相處下去。此時不健全關係成為舒適圈。 (四) 想創業怕失敗不敢做,或想拍YouTube 怕沒人看不敢做等等等。等我準備好了再說的藉口,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 等等的很多在我們生活周遭很常出現的例子。 簡單來說舒適圈就是慣有的生活模式,而舒適圈「不一定」不好,但是當你真正想要的,沒有好好聆聽自己內心的真實聲音,什麼都不敢做、光想又不行動,這樣不敢踏出舒適圈就容易限制更多的可能性。 那麼上述的例子跟不喜歡做的事情是沒有關係的,是想做但出於恐懼而不敢做,就像想加薪卻不敢跟老闆提出的概念很像。 那有可能有人是認為嘗試做不喜歡的事情,例如不喜歡看書的人,為了改變自己看書會成長,強迫自己天天要看一本書,這樣快樂嗎? 我知道紅棗對女生身體好,但我吃了就是會覺得噁心,為了改變所以強迫自己吃紅棗,我敢說不但不會變喜歡,可能還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完全不覺得嘗試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是脫離舒適圈。有人可能覺得做極限運動(在本來就想嘗試的前提),勇敢去做了這是踏出舒適圈。而對我來說,我本來就對極限運動沒興趣,叫我去嘗試我可能嚇到生病臥床好幾天。 那可能有人又會說,真心很想讓身材變好,所以跨出舒適圈去健身房運動,可是運動這個過程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又或者想轉職到想要的工作,轉職過程好麻煩還要打履歷面試等等好討厭喔,這就是踏出舒適圈(達成目標的過程)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其實就是為自己懶的藉口而已,你可以藉由顯化或吸引力法則之類,什麼都不用做突然變瘦,偶然夢想公司突然問你要不要去他們那裡工作。那我只能老實說就繼續妄想吧! 先說顯化法則、吸引力法則等等法則都是每天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中,不管你相不相信,不相信也依然時時刻刻在你的生活中,我是視為跟空氣一樣存在的道理,而且我的生活很多也是吸引力法則吸引想要的人事物,例如我喜歡瘦瘦的、日本男生,那被我吸引來很多都是瘦瘦的日本男生。(在台灣時也是 但是顯化法則和吸引力法則很多都是建立在該發生會發生就是會來。也就是沒有的事就是沒有。我雖然是超級靈性初心者,但發現很多吸引力法則老師,還是什麼相關課程,都教什麼相信什麼要想像自己有什麼就會吸引過來,我沒上過任何之類的課不太曉得,但很多的人就真的以為凡事都能想什麼來什麼,反而造成更多執念與執著。這點對心靈成長也並沒有任何幫助。 而踏出任何的舒適圈都會有一些心理不適應恐懼等等的過渡期,而這個過渡期或是人們所為的不喜歡的過程,都將會是你未來的甜美的豐收。 而舒適圈這個詞很中性,不好也不壞,只是取決於你有沒有勇氣做任何現在不做將來可能會後悔的事情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