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能量,要一點一點釋放,而不要累積在心中成為壓倒自己的稻草

負能量,要一點一點釋放,而不要累積在心中成為壓倒自己的稻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拆掉包裝的能量來襲

今天早上,看到唐綺陽老師的一則貼文,其中一段如下:

金停滯的主角就是「金星們」,那些「看來過得很好、有才華、光鮮亮麗、富有、懂享受、居高位之人」,簡單講就是我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原來,也有「實則不然」的另一面(因為目前也還籠罩在土海「拆掉包裝」的能量下)。

突然讓我想起,自己在大學那幾年,時常遇到看似陽光溫暖、光鮮亮麗、過得很好,實則不然的人,其中又以男性居多。

raw-image

總能看到他人另一面

不知道是因為,我有引出別人另一面的能力,還是因為不小心表現出,自己比較傾聽的那一面,記得那時候,常有人在比較熟之後,突然告訴我一些相當負面的事情,而且多半也不是一次透漏一點,更像是找到一個出口,把所有不能說的事情傾瀉而出。

我當然能理解,每個人都有負面的面向,不過那些被過度包裝在「陽光、灑脫」形象下的另一面,突然被大量釋放時,對我來說實在有點過於衝擊,況且我也不是心理師,我實在不懂,為什麼要突然跟我說這麼多。

加上因為這些人,平時的形象實在太正向,所以每當我聽到第三者,對於這些人充滿正向的讚美,認為這些人毫無缺點時,內心都不免顫抖了一下。

不過,我不只能看到過度包裝的人,反過來每當遇到,看似較為負向的人,其實也總能挖掘出一兩個,對方做的好、比較正向的另一面。

raw-image

適時的釋放出負能量

之所以想撰寫這篇文,是想鼓勵大家,在平時就要抒發自己的負面能量,而不要選擇不斷累積在心裡,直到有一天才如同水庫洩洪般,突然一次爆發性的潰堤。

在遇到事情時,最好的狀況,是在當下就適時覺察自己的情緒是生氣、難過、失望、失落、焦慮、恐懼嗎?表面的情緒是什麼?背後是否有更深層的感受?就像許多父母在責罵小孩,表面可能是憤怒生氣,背後可能有許多擔心與害怕,我們能否在情緒出現時,覺察當下並且指認出它,是相當重要的第一件事情。

辨別出情緒後,才能針對不同的情緒,去做出相對應的處理。比方說當你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害怕時,才能做出相對應預防或保護的行為,去避免危險的發生,有時候一旦我們判斷錯誤,就很容易做出不適切的行為,而造成情緒不但沒有被抒發,反而還有更大的反效果。

raw-image

用心照顧每個小情緒

對每一件負能量的小事情,都用心地去對待與處理。

去畫畫、去訴說、去療傷,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去做一些能幫助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放著,覺得反正過了就沒事了。那些會讓你不斷想起、不斷引起你情緒的事情,哪怕它再微小,都有值得你關心與照顧的重要性。

我們的大腦其實很懶惰,所以真正的不在意,根本連想都想不起來。(這裡討論的不包含重大創傷)

raw-image

但願社會有天能改觀

不過,華人社會總是教導我們要正向、要圓融,不能隨意表現出情緒,一旦表現出自己的擔憂或害怕,就會被說是悲觀、膽怯。所以總有許多人不停地隱藏著,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一直不停的累積,總有一天會如同火山噴發。

因此,我還是要再次鼓勵大家,多多關心自己並花時間理解情緒的意義。

如果這個社會上有更多人,認識情緒是怎麼一回事,可以不要再過度的要求,每個人的每一天,都要很正向、很積極的話,我們就能更自在的去慢慢釋放能量,我們能自在的向他人訴說情緒,即使是再怎麼微不足道的小事,將它釋放出來,對我們來說都是一種療癒與解脫。

假如這個社會,能給予更多支持與安全感,那麼每一個微小情緒,將得以安放。






avatar-img
溫柚榕聊聊天
94會員
160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溫柚榕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5/5荒野機器人
每個人都有堅強和脆弱的兩面,社會常只肯定堅強的一面,忽略脆弱。然而,脆弱讓我們更懂得愛與同理心。過度追求正能量反而可能造成壓力,壓抑負面情緒。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脆弱,允許自己悲傷,給予自己空間療癒,才能成為完整、自信的自己。
隨著網紅的興起,心靈課程成為許多人尋求情緒支持與靈性成長的管道。本文探討網紅分享的心靈課程經驗以及社交媒體如何放大他人的幸福感,造成內心的匱乏和焦慮。透過剖析心靈課程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提供對於人際關係、自我認同及生活價值的深入反思。最終,強調回歸真實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呼籲大家珍惜身邊的人。
《荒野機器人》,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在我介紹它以前,先看一下得獎紀錄: ★ 美國《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選書 ★ 美國獨立書商聯盟排行榜暢銷書 ★ 美國《柯克思書評》中年級年度最佳童書 這部電影不僅適合成人觀賞,亦推薦與孩子共同探討相關主題,提供更深刻的思考與感受。
5/5荒野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