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 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其實這本書是我線上逛圖書館時看到的,對於書名“記憶“相當感興趣的我,在簡單的翻閱一下之後,就決定花一些時間看完了這本書,畢竟現在年紀也有了,對於記憶這回事也開始有了與年輕時不一樣的想法。

  本書是由一位精神病學家,以他接觸過的真實案例,以科學性的基礎,加上各種經典文學小說、作家的相關內容,用比較輕鬆、沒那麼學術面的方式,跟讀者們分享這些案例與“記憶“的關聯之處。

raw-image

  從記憶的源起、到記憶是如何地真實、記憶的真與假、還有近年越來越盛行的“思覺失調症“…等,搭配醫療科學的研究,來一一解釋這些關於“記憶“如何地影響我們。

  雖然我有看完了這本書,但我認為不脫我先前所研究的書籍,因為其實我想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本書適合給相關的從業、學術研究人員研讀,畢竟我看書不是要拿來做論文,也不需要搭配那麼多參考資料。

raw-image

  也就是說,其實看完這本書對我的記憶力是不會有改善的,只是增加了對於“記憶“這回事,原來有這麼多種不同的建立及儲存的形式,讓我們知道日常中這些記憶是透過哪些感知被記錄下來。

  對於想解決問題的人,這本書我想可以先略過,因為對我來說,這本書能夠獲得的東西不算多,有點像是綜合了很多本書的內容,再節錄出來的一種作品,若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書籍的人,或許可以透過這本書參考的相關資料,來做進一步的研究。

raw-image
avatar-img
62會員
295內容數
講述一個從職場小白,成長到資深工程師的故事,歷時二十年工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遙莨盛的世界 的其他內容
  過去幾年我忙於學業與工作,對於網路上的很多經營都放慢了腳步,也因為適逢Youtuber近年大爆發,直接讓當年從經營部落格、圖文為主的很多人,面臨了劇變。   這種變化非常的直接而且暴力,因為創作者要直接面對大眾,製作影片來展現自己的創意與想法。
  這本書在網路書店上看到時,起先看到作者的名字是“李時炯“,本以為是台灣作者,但看到怎麼還有“譯者“,也就是翻譯此書的人,便好奇地往下一看,想不到是韓國人寫的書。
  這真是一本極有趣的書,不只開頭的書名吸引人,就連內容也是十足令人玩味及思索再三的。   “超常刺激的要素就是在於誇大的模仿,誇大的模仿物比原本真實的事物更吸引動物。“(本書摘錄)
  過去幾年我忙於學業與工作,對於網路上的很多經營都放慢了腳步,也因為適逢Youtuber近年大爆發,直接讓當年從經營部落格、圖文為主的很多人,面臨了劇變。   這種變化非常的直接而且暴力,因為創作者要直接面對大眾,製作影片來展現自己的創意與想法。
  這本書在網路書店上看到時,起先看到作者的名字是“李時炯“,本以為是台灣作者,但看到怎麼還有“譯者“,也就是翻譯此書的人,便好奇地往下一看,想不到是韓國人寫的書。
  這真是一本極有趣的書,不只開頭的書名吸引人,就連內容也是十足令人玩味及思索再三的。   “超常刺激的要素就是在於誇大的模仿,誇大的模仿物比原本真實的事物更吸引動物。“(本書摘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解了創傷記憶的概念,並介紹了作者彼得·列文的身體經驗治療方法,強調了程序性記憶在創傷治療中的重要性。此外,還提供了SIBMA模式作為治療創傷記憶的技巧。然而,單靠閱讀這本書可能不夠,因此建議尋求專業幫助。書中的內容偏深,不易理解,但認為理解創傷記憶的運作過程是療癒的第一步。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在分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前,首先要感謝神。 感謝我敬愛的神,在教會聽到他們在宣傳這本書時,我便一直想著要找時間買來讀,我並沒有向任何人說這件事,但沒想到在受洗的隔週,牧師便親自送給了我。 我翻開第一頁開始讀了之後,發現這本書主要在用科學的角度解說精神疾病,這是我很需要的知識。而的確也有提到精神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我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Veronica O’Keane (薇洛妮卡.歐金).遠足文化.2021/12.潘昱均譯   推薦給: ❦ 有一點生醫背景知識且欲強烈理解「記憶到底是什麼生理現象」的人 作者Veronica O’Keane是柏林三一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解了創傷記憶的概念,並介紹了作者彼得·列文的身體經驗治療方法,強調了程序性記憶在創傷治療中的重要性。此外,還提供了SIBMA模式作為治療創傷記憶的技巧。然而,單靠閱讀這本書可能不夠,因此建議尋求專業幫助。書中的內容偏深,不易理解,但認為理解創傷記憶的運作過程是療癒的第一步。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在分享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前,首先要感謝神。 感謝我敬愛的神,在教會聽到他們在宣傳這本書時,我便一直想著要找時間買來讀,我並沒有向任何人說這件事,但沒想到在受洗的隔週,牧師便親自送給了我。 我翻開第一頁開始讀了之後,發現這本書主要在用科學的角度解說精神疾病,這是我很需要的知識。而的確也有提到精神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從小開始,遺忘是為人最大的不是之一。讀書忘了內容是不用功;工作忘了不重要的細節是不用心;忘了朋友生日或情人間的紀念日更是死罪。但其實遺忘,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本書從科學中大腦的組成和運作開始,講述記憶的形成到遺忘的成因。作者更告訴你痛苦愈想忘記愈難放手不是詩,而是你自己一手造成。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我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Veronica O’Keane (薇洛妮卡.歐金).遠足文化.2021/12.潘昱均譯   推薦給: ❦ 有一點生醫背景知識且欲強烈理解「記憶到底是什麼生理現象」的人 作者Veronica O’Keane是柏林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