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組裝樂高嗎?上周末閒來無事,打開購入已久的兩盒樂高(Baby Groot跟adidas Superstar),組著組著,發現要完整組完一盒樂高,這之中好像藏著不少精實管理的概念在裏頭~而裡面似乎藏著許多工廠管理可以借鏡的地方。
先說在前頭,精實管理其實涵蓋的面向很廣,一盒樂高是絕對說不完的,但在這過程中最有價值的是實際的體感。多數時候對著員工說著精實管理的教材,下面聽者一定都是枯燥乏味的,那麼樂高有沒有機會成為溝通精實管理的實體教材呢?
先概略聊一下精實管理(或精實生產),英文用的是Lean這個字,可以被解釋成"精簡",用在生產或管理上面則被理解成是"減少浪費",而精實管理的精神或許可以簡單理解成透過減少浪費來提升效率的方法。
對於工廠,我們常會提到八大浪費(TIMWOODS:運輸/庫存/動作/等待/過度生產/過度加工/不良/技能),識別生產線上的這些浪費並透過一些精實手法,例如調整生產動線、ECRS(消除、合併、重組、簡化)來降低浪費,進而提升效率、產能。
或許有些人會以為精實管理在現在強調自動化的時代已經過時,實際上精實管理是自動化工廠的核心基礎,因為其涵蓋了標準動作、標準工時、線平衡等關鍵的概念。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TESLA的超級工廠應該也有採用類似的概念,Elon Musk曾分享調整生產動線後的效益(減少運輸浪費),也找的到相關影片說明TESLA上海超級工廠生產一輛車的節拍時間大約是40秒。在以下的影片(14:24-17:11)中你也可以看到Tesla對於組裝工序的優化(ECRS手法),提升空間利用率30%。
不知道組過樂高的朋友對於樂高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 我自己是對於樂高的高度標準化感到印象深刻。對於喜歡買積木天馬行空組裝的人而言,可能會覺得我說的很奇怪,不過我這邊指的標準化,是指販售的各式各樣的盒裝模型,可能是漫威、星際大戰、哈利波特城堡等等。
打開包裝盒,除了樂高積木之外,我們還會看到一本完整的組裝說明書,就是標準化的精神,今天無論誰來組裝,只要按步驟進行就能得到一模一樣的結果。這不就是工廠最想要的結果嗎?
我其實覺得樂高說明書的設計幾乎可以當作所有製造業的榜樣。設計說明書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做到無論誰來看都看得懂。我們就曾遇過設計好的說明書,實際生產的人員完全不想使用。但樂高的說明書是設計給各年齡層使用的,甚至沒有過多的文字說明,僅以圖像表現零件、組裝位置、順序及動作。
樂高的所有模型都是由樂高積木作為基本單位組合而成,一些特殊模型會有特殊規格的積木,但多數的造型都是透過模組化的積木組合而成。
除此之外,打開料盒我們會發現樂高已經將模型分成幾大模組,並將零件個別包裝,只需要將個別零件包組裝成小模組,再將小模組組裝成大模組就能完成。
模組化可以說是減少浪費的最佳實踐,因為要做到模組化必須要梳理流程中所有可以合併的環節、釐清組裝先後順序,才有機會整合成大模塊,進而簡化流程。
模組化最大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實現同步生產。你當然可以獨自從第一個零件包組裝到最後一個零件包,但因為模組化,哪一個零件包先組裝其實影響不大,因此你可以請三五好友一起組裝,各自負責一個模組,最後再結合在一起,實現「同步生產」。
在工廠的角度來看,同步生產最大的好處減少不同部門在組裝上的等待浪費,以我們的產品為例,可以分成焊接、噴漆、組裝、自動控制、加工,如果無法同步生產,就會發生彼此之間互相等待的情況,這無疑都是巨大的浪費。而從文章開頭的TESLA影片中也可以看到,流程優化的部分正是透過模組化的概念實現同步生產,減少重工的工序。
拉式生產的精神是「只依據需求進行生產」,這裡的需求可能是訂單或是目標產量,這樣的好處是工廠的庫存成本會明顯的減少,因為所有的生產都是有終端需求的。
在樂高組裝中的體現,就是我們一次只拿要組裝的模組積木包,其他暫時用不到的就先放在旁邊。這就是最簡單的拉式生產概念。
你是會打開每個零件包後,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埋頭組裝呢? 還是會將相同的料件分類擺整齊之後,在開始組裝呢? 料件分類其實是精實生產中最基本的2S原則(整理/整頓),目的是要生產者好找、好拿。
如果你也是會在組裝前做好分類的朋友,在組裝了一段時間後,你一定也會感受到身體好像記住了各種積木的位置,基本上已經不用花時間在尋找積木。
這個對應到的,就是生產線上的尋找浪費。每次找不到東西,或是為了拿一個東西需要先把其他東西移走,都是生產線上的時間浪費。
這個段落標題大概有違樂高積木鼓勵人們天馬行空創意的方向,我知道有些人不喜歡按表操課,純粹享受使用積木來拼組出自己的作品,不過應該也有人像我一樣,拿到每一個盒裝產品,更想要挑戰能在多快的時間內完成組裝。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在組裝前分類好料件、一步一步按照說明書組裝,那麼或許你也會跟我一樣,發現在一頁一頁翻著說明書、伸手拿積木、重複按壓積木的過程中,身體好像進入自動化模式。不需要思考下一步要做什麼(說明書)、不需要思考積木在哪裡(分類)、不用煩惱應該怎麼組裝(模組化),身體就是穩定有節拍的將一個產品完成。
這樣的狀態幾乎是效率最高、浪費最少的狀態,而這不正是所有工廠都在追求的狀態嗎?
文末想丟個延伸思考的問題給大家,你或妳認為-
「你認為自動化或各種現代革新仍需要精實生產作為基礎嗎? 還是是彎道超車的機會?」
無論是對於本文的【精實管理】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