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與學習,哪個對組織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整個五月只進辦公室一個禮拜,參加了幾個為期好幾天的培訓活動。其中有些強度很高,培訓活動之後需要考試,瘋狂的背書、練題,考試當天手寫到快斷了,簡直回到大學考期末考一樣的感覺。另一種也是差不多的天數,不需要考試,但過程中導師大量引導、與組員大量互動,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背誦。

我突然意識到,這兩種看似都在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法,其本質不太一樣,一種是「培訓」、一種則是「學習」。

這兩種方法目的都是成長,但對於組織來說哪個重要?

這幾年我一直在倡導學習型組織,會不會我的作法跟倡導的方向其實一直都講錯了? 倡導【學習】安排的卻是【培訓】,安排了【培訓】,卻用了【學習】的期待。

有點饒口,讓我們試著講清楚。

什麼是「學習」與「培訓」? 差別在哪?

「學習」雖然可以泛指任何能得到新知識、新技能的行為 (比方說,跟著一個厲害的前輩做事,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過「學習」更多時候「仰賴於自我驅動的動機」,例如好奇心、對自我的要求、對於某個目標的追求。

舉「學習英文」這個例子,被動式、填鴨式的教育體制下往往沒有很好的學習成效,但如果是對於美劇有興趣、對於交國外朋友有興趣、對於異國文化感興趣,進而驅動學習英文的動力,那麼相對而言的學習成效就會顯著許多。

相比於學習仰賴自我驅動,「培訓」則是由企業或組織主導、規劃的課程或計畫。培訓的目的是要受訓人學會某項特定的技能或知識,無關乎個人意願,而在於組織的目的。培訓相較於學習更具體、計畫性、有時間區間、分級,而且有能夠評估培訓成果的依據。

這麼看來,決定「學習」與「培訓」的成效的決定因素其實完全不同,學習仰賴的是個體的主動性與參與性,而培訓更注重系統性和結構性的教學。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前輩或公司方抱怨「明明有教,但現在的年輕人都學不會」,不妨想想看這是培訓的問題 (沒有系統性、結構性) 還是學習 (缺乏主動性) 的問題?

「學習」與「培訓」對於組織的意義與重要性

既然學習極度仰賴個人主動性、意願與參與度,而這部份企業或組織又沒辦法控制,那麼是不是把人才培育的重心通通放在相對可控的「培訓」就好呢?

當然不是,兩者對於組織的意義與重要性截然不同。

我們如果把企業所需的能力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履行企業現有業務的必要能力(像是產線的作業員、會計、生產管理、專業機具的操作等),一種是探索企業潛在機會的創新能力(如近期興起的AI),我們就會發現第一種的必要能力必須靠系統性、結構性的教學方式確保必要能力的不斷層;而第二種能力則需要仰賴人才識別,辨識出具有主動積極學習意願的人格特質的人才。

培訓是為了確保員工在特定工作或任務上具備必要的技能與知識,維持甚至提升組織的總體工作效率與品質。

學習則不相同,除了面對到特定的問題,需要學習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之外,更多時候學習是期待組織能夠跟上最新的產業或社會趨勢,例如學習如何使用ChatGPT、如何在工作中活用AI工具。

培訓是為了讓組織獲得特定技能,學習是為了讓組織跟上趨勢

不要再說「學習型組織」,如果你做的是「培訓」;不要期待心目中的答案,如果你從未好好的「培訓」

說來矛盾,不過我們從上面兩個章節可以發現,學習與培訓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是互相牴觸的。

培訓講求的是系統性與結構性教學,多數的培訓會需要考試會有證書。而考試,就會有考試技巧就會有標準答案,即便是申論題,都有標準答案。有標準答案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壓抑自主思辨,而學習卻正巧最需要自主思辨。

最近有越來越多企業強調「學習型組織」,但是我們真的有認知到學習型組織應該是什麼樣貌嗎? 當我們強調學習型組織,但對於「試錯」卻完全零容忍;當我們強調主動提出想法,但對於結果的接受卻只有一種答案。如果我們只是宣稱自己是「學習型」,卻只重視員工接受定向培訓,那麼永遠也建立不起學習型組織。

同樣的,很多企業都希望「即戰力」(大家都想要,然後我們的薪水還比不贏別人),都希望高效能的員工,卻從未適當的規劃「培訓」以及投入適當的資源,那麼也不可能得到理想的高效能組織。

結語: 成長是一門藝術

前文雖然提到培訓與學習有相互矛盾的關係,但同樣的,培訓與學習也有相互依存的關係,就如同古語所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在我們完全不懂的時候,有系統的培訓是讓我們花最少冤枉路學會一件知識或技能的方法(見山是山),只有當我們累積大量的經驗、不斷地咀嚼思辨,才會產生出自己的見解,甚至質疑現有的方法或知識的正確性(見山不是山)。

但,當我們進一步提升自我思考,將觀點與經驗融匯貫通,我們可能會在過去質疑的知識體系中,找到某種典型或共性(見山又是山)。

回到文章標題,培訓與學習兩者對於組織都具有同等的重量與重要性,兩者既矛盾又互相依存,但也正因為如此,在組織透過培訓與學習去孕育人才的過程,會不斷地出現學習、反思。

到頭來成長是一門藝術,我們如何拿捏適當的框架與空間,讓組織成員的好奇心、想法得以發揮,同時又能確保組織依照一定的框架標準高效運作。在收與放之間的尺度拿捏,找到最合適的平衡。


文末想丟個延伸思考的問題給大家,你或妳認為-

「企業主應該如何決定『培訓』與『學習』的比例呢?」,培訓與學習有不同的意義與功能,那麼企業該如何決定要在哪一個層面著墨多一點另一邊少一點呢?

無論是對於本文的【培訓與學習】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WU Column | 視角專欄
21會員
54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2024/07/03
雄獅集團以『引領風格、探索生活 Enriching Life』為核心價值,透過多角化經營,重新定義旅行社思維,延伸出更多服務與業務,呈現企業文化與品牌精神。文章討論了集團化經營對於品牌再造的影響,並以黃金圈模型提出企業延伸的理念與挑戰。
Thumbnail
2024/07/03
雄獅集團以『引領風格、探索生活 Enriching Life』為核心價值,透過多角化經營,重新定義旅行社思維,延伸出更多服務與業務,呈現企業文化與品牌精神。文章討論了集團化經營對於品牌再造的影響,並以黃金圈模型提出企業延伸的理念與挑戰。
Thumbnail
2024/02/05
過去不斷地談論各種產業議題及問題,焦慮與不安逐漸累積到快要喘不過氣,不僅害怕失去先機,更怕跟不上趨勢、落後同業。只是當焦點全神貫注在這些議題上,就更容易失去步調,更容易忘記「本質」。但,「把一個地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貌,才能待得下去」,那些工廠中的每,是否曾經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4/02/05
過去不斷地談論各種產業議題及問題,焦慮與不安逐漸累積到快要喘不過氣,不僅害怕失去先機,更怕跟不上趨勢、落後同業。只是當焦點全神貫注在這些議題上,就更容易失去步調,更容易忘記「本質」。但,「把一個地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貌,才能待得下去」,那些工廠中的每,是否曾經細細品味
Thumbnail
2023/12/28
【接班G.G了】~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我們躲不了的代溝課題,從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隔代差異,鮮少有角色比接班更必須承擔代溝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這些也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討論分享的面向。但,有沒有哪天,我們都能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呢?
Thumbnail
2023/12/28
【接班G.G了】~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我們躲不了的代溝課題,從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隔代差異,鮮少有角色比接班更必須承擔代溝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這些也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討論分享的面向。但,有沒有哪天,我們都能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探討逆境領導和成長型思維的兩天課程,從中看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好的企業文化和好的老師。賦予了我們很多啟發。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課堂當中,等一段活動討論完成時,一位同學舉起手來發問問題,我是如何從工程師變成講師?而我簡單的回答如下:如果工程師是A,講師是B,那麼你會有一段時間A跟B會是同時進行的,有可能白天做A,晚上和六日作B,等你的B經營了一段時間,慢慢的成熟了,穩定了,那麼只是差一個從A轉到B的機會而已。
Thumbnail
課堂當中,等一段活動討論完成時,一位同學舉起手來發問問題,我是如何從工程師變成講師?而我簡單的回答如下:如果工程師是A,講師是B,那麼你會有一段時間A跟B會是同時進行的,有可能白天做A,晚上和六日作B,等你的B經營了一段時間,慢慢的成熟了,穩定了,那麼只是差一個從A轉到B的機會而已。
Thumbnail
實習(internship)是指在約定時間內,以學習、獲取相關職能與經驗為目的投入職場工作,如果你想當實習生,可以從這些管道下手!像是:104、CaleResume、Yourator、FB的實習社團以及學校資源!
Thumbnail
實習(internship)是指在約定時間內,以學習、獲取相關職能與經驗為目的投入職場工作,如果你想當實習生,可以從這些管道下手!像是:104、CaleResume、Yourator、FB的實習社團以及學校資源!
Thumbnail
從一直都是體制內就讀的學校到服務體制外組織的教育工作者,我看見了許多不同的思維與價值…… 而這些思維與價值,值得我們花時間一起討論。 最近,在島島阿學的讀書會中,有高中自學生提出為何我們要讀大學?
Thumbnail
從一直都是體制內就讀的學校到服務體制外組織的教育工作者,我看見了許多不同的思維與價值…… 而這些思維與價值,值得我們花時間一起討論。 最近,在島島阿學的讀書會中,有高中自學生提出為何我們要讀大學?
Thumbnail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參加對象為應屆畢業生和家長的會議,會議主要由各專業人員介紹畢業後有哪些就業資源可以利用,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項資源「職業訓練」(簡稱職訓),就有許多家長當場詢問,應屆畢業生一畢業後就馬上去參加職訓,到底好不好呢?
Thumbnail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參加對象為應屆畢業生和家長的會議,會議主要由各專業人員介紹畢業後有哪些就業資源可以利用,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項資源「職業訓練」(簡稱職訓),就有許多家長當場詢問,應屆畢業生一畢業後就馬上去參加職訓,到底好不好呢?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Thumbnail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身邊開始出現「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