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與學習,哪個對組織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整個五月只進辦公室一個禮拜,參加了幾個為期好幾天的培訓活動。其中有些強度很高,培訓活動之後需要考試,瘋狂的背書、練題,考試當天手寫到快斷了,簡直回到大學考期末考一樣的感覺。另一種也是差不多的天數,不需要考試,但過程中導師大量引導、與組員大量互動,更多的是思考而不是背誦。
我突然意識到,這兩種看似都在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方法,其本質不太一樣,一種是「培訓」、一種則是「學習」。
這兩種方法目的都是成長,但對於組織來說哪個重要?
這幾年我一直在倡導學習型組織,會不會我的作法跟倡導的方向其實一直都講錯了? 倡導【學習】安排的卻是【培訓】,安排了【培訓】,卻用了【學習】的期待。
有點饒口,讓我們試著講清楚。

什麼是「學習」與「培訓」? 差別在哪?

「學習」雖然可以泛指任何能得到新知識、新技能的行為 (比方說,跟著一個厲害的前輩做事,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過「學習」更多時候「仰賴於自我驅動的動機」,例如好奇心、對自我的要求、對於某個目標的追求。
舉「學習英文」這個例子,被動式、填鴨式的教育體制下往往沒有很好的學習成效,但如果是對於美劇有興趣、對於交國外朋友有興趣、對於異國文化感興趣,進而驅動學習英文的動力,那麼相對而言的學習成效就會顯著許多。
相比於學習仰賴自我驅動,「培訓」則是由企業或組織主導、規劃的課程或計畫。培訓的目的是要受訓人學會某項特定的技能或知識,無關乎個人意願,而在於組織的目的。培訓相較於學習更具體、計畫性、有時間區間、分級,而且有能夠評估培訓成果的依據。
這麼看來,決定「學習」與「培訓」的成效的決定因素其實完全不同,學習仰賴的是個體的主動性與參與性,而培訓更注重系統性和結構性的教學。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前輩或公司方抱怨「明明有教,但現在的年輕人都學不會」,不妨想想看這是培訓的問題 (沒有系統性、結構性) 還是學習 (缺乏主動性) 的問題?

「學習」與「培訓」對於組織的意義與重要性

既然學習極度仰賴個人主動性、意願與參與度,而這部份企業或組織又沒辦法控制,那麼是不是把人才培育的重心通通放在相對可控的「培訓」就好呢?
當然不是,兩者對於組織的意義與重要性截然不同。
我們如果把企業所需的能力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履行企業現有業務的必要能力(像是產線的作業員、會計、生產管理、專業機具的操作等),一種是探索企業潛在機會的創新能力(如近期興起的AI),我們就會發現第一種的必要能力必須靠系統性、結構性的教學方式確保必要能力的不斷層;而第二種能力則需要仰賴人才識別,辨識出具有主動積極學習意願的人格特質的人才。
培訓是為了確保員工在特定工作或任務上具備必要的技能與知識,維持甚至提升組織的總體工作效率與品質。
學習則不相同,除了面對到特定的問題,需要學習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之外,更多時候學習是期待組織能夠跟上最新的產業或社會趨勢,例如學習如何使用ChatGPT、如何在工作中活用AI工具。
培訓是為了讓組織獲得特定技能,學習是為了讓組織跟上趨勢

不要再說「學習型組織」,如果你做的是「培訓」;不要期待心目中的答案,如果你從未好好的「培訓」

說來矛盾,不過我們從上面兩個章節可以發現,學習與培訓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是互相牴觸的。
培訓講求的是系統性與結構性教學,多數的培訓會需要考試會有證書。而考試,就會有考試技巧就會有標準答案,即便是申論題,都有標準答案。有標準答案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壓抑自主思辨,而學習卻正巧最需要自主思辨。
最近有越來越多企業強調「學習型組織」,但是我們真的有認知到學習型組織應該是什麼樣貌嗎? 當我們強調學習型組織,但對於「試錯」卻完全零容忍;當我們強調主動提出想法,但對於結果的接受卻只有一種答案。如果我們只是宣稱自己是「學習型」,卻只重視員工接受定向培訓,那麼永遠也建立不起學習型組織。
同樣的,很多企業都希望「即戰力」(大家都想要,然後我們的薪水還比不贏別人),都希望高效能的員工,卻從未適當的規劃「培訓」以及投入適當的資源,那麼也不可能得到理想的高效能組織。

結語: 成長是一門藝術

前文雖然提到培訓與學習有相互矛盾的關係,但同樣的,培訓與學習也有相互依存的關係,就如同古語所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在我們完全不懂的時候,有系統的培訓是讓我們花最少冤枉路學會一件知識或技能的方法(見山是山),只有當我們累積大量的經驗、不斷地咀嚼思辨,才會產生出自己的見解,甚至質疑現有的方法或知識的正確性(見山不是山)。
但,當我們進一步提升自我思考,將觀點與經驗融匯貫通,我們可能會在過去質疑的知識體系中,找到某種典型或共性(見山又是山)。
回到文章標題,培訓與學習兩者對於組織都具有同等的重量與重要性,兩者既矛盾又互相依存,但也正因為如此,在組織透過培訓與學習去孕育人才的過程,會不斷地出現學習、反思。
到頭來成長是一門藝術,我們如何拿捏適當的框架與空間,讓組織成員的好奇心、想法得以發揮,同時又能確保組織依照一定的框架標準高效運作。在收與放之間的尺度拿捏,找到最合適的平衡。

文末想丟個延伸思考的問題給大家,你或妳認為-
「企業主應該如何決定『培訓』與『學習』的比例呢?」,培訓與學習有不同的意義與功能,那麼企業該如何決定要在哪一個層面著墨多一點另一邊少一點呢?
無論是對於本文的【培訓與學習】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52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選之人-造浪者】,一部不可多得的台劇,以【政治職人】的切入點描繪這群政治從業者的樣貌,相較於其他職業,政治職人一點都不輕鬆,一樣有必須達成的目標、想要追隨的老闆;有機車也有好主管;有各式各樣的同事。這也是為什麼從這部劇中,能找出許多可以借鏡到現實中的團隊運作、領導管理的原因。
走在坊間書店的商管書區,會看到分享如何管理及領導的書、一些在講商業模式的書,也會有許多專門講產業優勢、或是市場機會的書。不過很少看到將這三者合在一起說明,或是分享當這三者缺一角時會發生什麼事...
回到2019年,當我們在進行品牌再造時,我開始將「企業永續」的理念納入經營策略。那時,顧問建議將【社會責任】納入品牌願景,但我選擇走另一條路,堅持將【社區責任】作為品牌願景的核心。
從這幾個月的AI發展趨勢,甚至有人大膽預測AI技術已經超過了「科技奇點」,不可能往後退,更大的機會是成指數型的曲線發展。無庸置疑,AI工具的普及我們能夠更快速地完成更多事。不過我也覺得這是一個比以往都更需要問自己「Why」的時刻
最近幾周又陷入無盡頭的人員問題。複雜的程度甚至理不出個邏輯順序,因為問題環環相扣、盤根錯節。但歸根究柢,不外乎兩個問題: 1. 劣幣是不是驅逐到良幣? 2. 人員的問題是不是影響到公司的基本運營。
最近開始喜歡使用「腦」和「手」來觀察員工。腦屬性的員工可以討論事情、提供點子、解決問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手屬性的員工,則可以動手解決或執行想法,這類員工需要餵他想法或指令,然後將想法實現或完成任務,同樣的,腦屬性的員工也需要搭配好的手來協助。這兩種員工都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並且都需要相互支持。
【人選之人-造浪者】,一部不可多得的台劇,以【政治職人】的切入點描繪這群政治從業者的樣貌,相較於其他職業,政治職人一點都不輕鬆,一樣有必須達成的目標、想要追隨的老闆;有機車也有好主管;有各式各樣的同事。這也是為什麼從這部劇中,能找出許多可以借鏡到現實中的團隊運作、領導管理的原因。
走在坊間書店的商管書區,會看到分享如何管理及領導的書、一些在講商業模式的書,也會有許多專門講產業優勢、或是市場機會的書。不過很少看到將這三者合在一起說明,或是分享當這三者缺一角時會發生什麼事...
回到2019年,當我們在進行品牌再造時,我開始將「企業永續」的理念納入經營策略。那時,顧問建議將【社會責任】納入品牌願景,但我選擇走另一條路,堅持將【社區責任】作為品牌願景的核心。
從這幾個月的AI發展趨勢,甚至有人大膽預測AI技術已經超過了「科技奇點」,不可能往後退,更大的機會是成指數型的曲線發展。無庸置疑,AI工具的普及我們能夠更快速地完成更多事。不過我也覺得這是一個比以往都更需要問自己「Why」的時刻
最近幾周又陷入無盡頭的人員問題。複雜的程度甚至理不出個邏輯順序,因為問題環環相扣、盤根錯節。但歸根究柢,不外乎兩個問題: 1. 劣幣是不是驅逐到良幣? 2. 人員的問題是不是影響到公司的基本運營。
最近開始喜歡使用「腦」和「手」來觀察員工。腦屬性的員工可以討論事情、提供點子、解決問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手屬性的員工,則可以動手解決或執行想法,這類員工需要餵他想法或指令,然後將想法實現或完成任務,同樣的,腦屬性的員工也需要搭配好的手來協助。這兩種員工都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並且都需要相互支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今年參加候用主任儲訓口試,被口委問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工作、家庭、學習,三者你會如何排序?」
Thumbnail
人才培育課程不僅是提升員工技能和知識的關鍵途徑,更是推動企業創新和持續成長的重要基石。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培訓課程和教育平台,企業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培育方案呢?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中,誰能擁有好的人才、好的團隊,誰就能先佔得優勢,而如何擁有好人才、好團隊呢? 關鍵就在公司內部的企業培訓課程。 許多大企業為了培育自家人才,通常會定期安排教育訓練,但那些訓練內容往往只針對專業技能的部分,在「軟實力」(例如:溝通表達、問題解決、團隊共識等...)則很少提及
Thumbnail
企業教育訓練進化,從授課式轉向體驗教育活動課程,透過融合玩樂與公司願景,提升員工內部向心力與能力。課程設計前需確認公司狀態、對象、團隊組成,並討論議題如向心力培養、溝通表達等。結合戶外活動可進一步挑戰自我、解決問題,引導員的專業亦不可或缺。繩童提供戶外活動規劃與體驗教育服務,歡迎諮詢、交流、交朋友!
Thumbnail
企業的持續成長與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有效的內部培訓」,包括員工訓練和主管培訓。這些內部培訓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能,增強團隊之間的合作,還能顯著提升企業整體的績效。 因此,本篇文章將揭露2024最新的企業內訓趨勢,以及3大熱門課程推薦,幫助您的企業在新的一年裡取得突破性進展。 無論您是高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學習生成式AI,不僅僅是掌握幾個工具,而是從全方位了解AI的發展範疇及其潛力。我經常在企業教授AI課程時,會遇到HR詢問:某些工具用不上,可以不教嗎?當然可以,但如果同仁不了解生成式AI在「數位內容」上的廣泛應用,又如何掌握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邊界?
Thumbnail
在開始學習計畫前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學? 該學什麼? 如何去學? 為什麼學的主要歸類 本質性的學習 為了學習而去學習 不確定將來如何使用 功能性的學習 學習這個技能或主題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該學什麼? 概念 若某些事物需要被理解而非只是記憶,就屬於概念 ex: 學習人工智能
今年參加候用主任儲訓口試,被口委問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工作、家庭、學習,三者你會如何排序?」
Thumbnail
人才培育課程不僅是提升員工技能和知識的關鍵途徑,更是推動企業創新和持續成長的重要基石。然而,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培訓課程和教育平台,企業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人才培育方案呢?
Thumbnail
在學習的這條路上總是形形色色,每個人當下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很有可能影響到往後的自己。
Thumbnail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世界中,誰能擁有好的人才、好的團隊,誰就能先佔得優勢,而如何擁有好人才、好團隊呢? 關鍵就在公司內部的企業培訓課程。 許多大企業為了培育自家人才,通常會定期安排教育訓練,但那些訓練內容往往只針對專業技能的部分,在「軟實力」(例如:溝通表達、問題解決、團隊共識等...)則很少提及
Thumbnail
企業教育訓練進化,從授課式轉向體驗教育活動課程,透過融合玩樂與公司願景,提升員工內部向心力與能力。課程設計前需確認公司狀態、對象、團隊組成,並討論議題如向心力培養、溝通表達等。結合戶外活動可進一步挑戰自我、解決問題,引導員的專業亦不可或缺。繩童提供戶外活動規劃與體驗教育服務,歡迎諮詢、交流、交朋友!
Thumbnail
企業的持續成長與發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有效的內部培訓」,包括員工訓練和主管培訓。這些內部培訓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效能,增強團隊之間的合作,還能顯著提升企業整體的績效。 因此,本篇文章將揭露2024最新的企業內訓趨勢,以及3大熱門課程推薦,幫助您的企業在新的一年裡取得突破性進展。 無論您是高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