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許多人講話比較含蓄,但有時卻會造成他人的誤會。在公司間的商業交易,更是要講清楚說明白,不然生意沒做成,還造成商譽受損。
十年多前,我們打算承接一個大集團旗下一個大型子公司的專案。這案子一開始初估的報價約270萬,可是客戶的預算只有150萬,所以其實不太可能做。但客戶很積極,在幾家廠商中,也特別中意我們。因此他說願意調整規格,刪除部分功能,希望能降低我們的報價。於是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和客戶討論規格,並且製作工作說明書,以期將規格訂清楚。後來公司來了新老闆,一看這預算後就直接說放棄這案子。客戶聽到後暴跳如雷,說我們怎麼可以和她們討論這麼久的規格,最後卻不做。我夾在公司和客戶之間,確實是有些為難,不過我只能跟客戶說 : 「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簽合約,您們沒有簽回報價單也沒有付訂金,放棄這案子法理上我們並沒有不對,即使道義上可能有點說不過去。」
另外一個案例,是有個合作廠商接到外貿協會的一個專案,希望外包這案子給我們。於是他們專案處長就來找我,然後跟我說預算是45萬,希望我們能接,還邀請我們隔日要一起去外貿協會那邊進行需求訪談。但我回覆他 : 「是否先等規格確認後,我們再評估報價。」結果隔天我們也去外貿協會那邊進行需求訪談,並根據訪談結果,回來後進行報價,出來的價格比他說的45萬還高,所以我就回覆這位處長說,恐怕沒辦法合作。誰知道,這位處長也暴跳如雷,說我們一起去需求訪談了還不接,不是沒信用嗎?
以上兩個案例,後來我自己分析,我們也有錯,錯在沒有和客戶先聲明 : 我讓你牽手(需求訪談) 並不代表要和你進旅館 (簽合約)!! 您說是嗎?